初三中考作文指導

  1 初三生寫作記敘文萬能模板

  這種作文的結構,是“總分總”結構。這種方式,比第一種方式,改變了一下開頭方法而已。大家要根據情節的不同和需要,選擇適當的方式。

  第一板塊:***大約100字***

  用流暢的語言,引起主題,引起下文。這種開頭方式其實很簡單。建議同學們每人準備或者背下來屬於自己的一套開頭方法。

  例文一、在繁星點點的夜空,一道流星閃過,那光亮的瞬間,令人浮想聯翩。青春歲月中,許多流星般的精彩瞬間,帶給我難以忘懷的砰然心動,像寂寞時的一首歌曲,像寒風中的一股溫暖,像成長中的一份營養。此刻,我想起了……

  例文二、記憶的碎片,在青春的思緒裡泛起,往事湧上心頭,眼前彷彿又出現XXX的一幕。那是人生之路的一個路標,是心靈海洋的一朵浪花,是精神世界的一處花園。它使我懂得什麼是愛、責任和奉獻。

  例文三、“一夜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每當我讀起這句詩,我眼前就浮現出記憶深處的一個片段:大年夜裡,大塊的紅燒肉隨著鍋裡的油漬,汩汩地歌唱。如今,歲月逝去的光陰,依然按蓋不住我對父愛的依戀。

  第二板塊。***大約400字***

  A、講述故事。交待時間、地點、人物、時間等。***大約70字,三行半***

  B、分層次講故事,這一段是主要敘事段。出現各種描寫。***100字左右,不超過5行半***。

  C、故事的深入,這一段也是主要敘事段。出現各種描寫。***100字左右,不超過5行半***

  D、故事的高潮,這裡必須有心理描寫,因為這個故事最終使你有所感悟。***100字,不超過5行半***。

  第三板塊。***大約100字,不超過4行半***

  這一板塊,無疑是抒情。抒情的時候,必須緊扣主題。要用較多的排比和比喻句。記住,這一板塊,必須出現文章標題裡的字詞,或者乾脆出現文章的標題。下面一段話,供模仿和選擇。但最好不要太長。同學們,老師建議你們,最好把這些話背誦下來。

  例文一***如今我回味式***、如今,我回味著XXX的情景,情懷深處泛起一陣陣感人肺腑的漣漪。那一刻,我感到,XXX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閃現出旖旎的風景。XXX,像淤泥中挺拔屹立的一片荷花,像山巔上飽經滄桑的一棵古樹,像嘈雜鬧事中的一曲清音,給我一種回味悠長的感動。XXX,我將終身珍藏和回味,成為我心靈深處的信念和力量。

  例文二***青春抒情式***、逝水年華細斟酌。多好的豆蔻年華呀,我從一個個感動的瞬間,讀到了愛、責任、堅強、夢想和磨練。感動的力量不需要多麼持久,只是在心靈的鼓面上重重地敲擊了幾下,於是,我的精神世界裡,就回應出排山倒海般的信念。這些美妙的感動,令我的人生,像露珠晶瑩的草地,充盈著春天般的希望和美麗。

  例文三***段首妙語式***、風吹黃葉落,復又秋陽紅,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訴自己:永遠都要直面無奈。畢竟,在無奈之外,還有許多值得珍惜的東西,譬如責任和親情,譬如事業和使命,譬如心願和夢想。無奈是人生中的某種挫折,但它絕對不會使我的生命貶值。它儘管酸澀,但依然是生命的一類營養。它使人生中許多細微乃至庸常的幸福,都顯得彌足珍貴。

  例文四、***這樣排比式***、是啊,媽媽就是奉獻。德國體操名將丘索維金娜是這樣的,她33歲參加北京奧運會獲得銀牌,是為了給患白血病的兒子掙取醫療費。武漢的“暴走媽媽”是這樣的,她近乎瘋狂地減肥,在短時間治癒脂肪肝,將肝臟順利移植給兒子。汶川大地震中,小嬰兒的媽媽也是這樣的,山崩地裂時,她的身體彎曲成橋,為孩子支撐起寶貴的生存空間……

  母愛就是一種本能的無私奉獻。人世間,多少母愛的感人場景,讓我們懂得了善良仁慈、捨己為人。母愛,從來不會泯滅,它在人的血脈中流淌著,永不幹涸。

  2 作文三要素

  a.內容。

  包括立意、選材、中心等。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的。立意決定選材,選材要服從中心的需要;立意需要選材來支撐它,中心需要選材來突出它。沒有選材,立意和中心就都是空的。立意是關鍵,選材是保證,中心是把握。

  “意”就是思想,就是觀點:“材料”就是事蹟或事例,也包括道理:“中心”就是題目所限定的範圍。例如《記一次升旗活動》***‘94瀋陽題***,表達愛國的思想感情是立意,同學們在升旗活動中嚴肅認真的表現,以及國旗下充滿愛國精神的講話是選材,中心是“升旗”,不能丟開“升”字而寫國旗,否則就脫離中心了。又如《談挫折》***’94西安題***,挫折可以使人“吃一塹,長一智”,少犯錯誤,這是立意,列舉自己的或周圍的人從挫折中奮起的事例以及古今中外名人這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言論為選材,這些材料都必須是從不同側面所選來的“挫折”。列舉事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談”即辯證的分析來闡述“吃一塹,長一智”這個觀點。如果所選事蹟或事例不是挫折,或雖列舉一些受挫折的事蹟、事例而不“談”,都是脫離中心的表現,也都是不切題的表現。前者將導致“驢脣不對馬嘴”,後者將使文章寫成記敘文而不是議論文。

  立意應力求深刻,至少要做到正確;材料應力求充實,至少要做到具體,中心應力求突出,至少要做到明確或基本明確,要切題或基本切題,這就是對內容的基本要求。

  b.結構。

  對結構的基本要求是:嚴謹,完整,有條理,分段恰當,層次清楚,詳略得當。

  結構嚴謹的具體要求是:前有交代,後有照應;句與句、段與段之間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前後一貫,首尾一致。

  完整,就是有頭有尾,首尾呼應,沒有殘缺的句或段。

  有條理,就是句與句、段與段的先後順序安排得當。先說什麼,後說什麼,要符合邏輯。緊緊圍繞中心事件或中心話題,不旁逸斜出,也不東拉西扯。

  分段恰當,標準一般是看一段之內有幾個中心:如果有一箇中心,則分段恰當;如果有兩個以上的中心,則分段不恰當。有的也可以幾個小自然段合起來表達一箇中心。

  層次,既指段與段之間的層次,也指一段之內句組與句組之間的層次。層次清楚與否要看各段中心和段內各句組中心是否明確,以及它們的順序是否合理。

  材料處理上詳略不得當,將影響結構的勻稱。

  c.語言。

  對語言的基本要求是:清楚,通順。清楚,就是明白,不含胡,不模稜兩可,不luō@①唆,不自相矛盾。通順,就是句子結構完整,句子成分搭配得當,句與句之間意思連貫,順暢。

  清楚,通順,是對語言在表達內容上的要求。

  除了這個基本要求,還應當講求樸實無華的語言風格。不矯情,不雕詞琢句,不用華麗的詞藻包裝空洞的內容;不寫空話、假話、套話,只寫真話——發自內心,不假雕飾的話。

  生動形象也是一種語言風格,它和樸實無華的語言風格並不矛盾。在一篇文章之內,它們完全可以相得益彰。樸實無華猶如去掉一個人塗在臉上的胭脂粉,生動形象猶如給一個人畫像,突出他外貌或氣質上的某種特徵。只有去掉塗在臉上的胭脂粉,再現其本來面目,才能更好地突出其特徵。生動形象需要使用多種修辭方法,使用得好,能使語言錦上添花。尤其要注意使用新鮮、生動的比喻;善用比喻,是一個人有才華的表現。

  3

  a.全命題。

  特別要注意:全命題的特點在於一個“全”字。以《我經歷的一次小波折》這個題目為例,中心語是“波折”,前面加了三個定語:是“小”波折而不是大波折,是“一次”而不是多次,是“我經歷”的而不是別人經歷的,也不是“我聽說”的。用層層限制增加審題的難度,也可以和某些類似的題目區別開來。

  也有一種命題作文不僅是全命題,而且帶提示,目的是啟迪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選材,如‘94武漢題《生活給予我的思考》和’94南京題《掌聲》都有這樣的提示,它們在選材上為考生劃定了範圍,有的還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全命題作文的一種新形式,它降低了考試難度,代表了全命題作文的一種新趨勢。

  b.半命題。

  如《我多想……》、《我理解了___》,省略號部分和橫線上讓考生自己填上恰當的詞語;還有一種半命題提供備選詞語,如,94年貴陽題《記一堂___的課》,備選詞語有“生動、難忘、印象深刻、喜歡、有趣、有教育意義”等。這兩種方式實際都是幫助考生確立中心和選材,自由度較大,範圍較廣,使考生能夠隨心所欲地抒寫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和情,因為中心和材料是自己選取的,寫起來不容易“跑題”。

  c.給材料。

  一種是給材料寫議論文;一種是給材料寫記敘文——有的是續寫,有的是改寫,有的既不是續寫,也不是改寫,而是讓考生根據材料發揮想像,寫一篇記敘文;還有一種是給材料寫說明文。給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同於全命題或半命題作文的“提示”,提示僅是一種啟發,並不提供故事情節或某些具體情況,記敘或議論都只能以它為引子而不能以它為依據;給材料則不同,或給出故事情節,或給出具體情況***事實、數字、言論等***,它不是記敘或議論的引子,而是記敘或議論的依據——依據它,或展開想像與拓寬意境而記敘,或縱橫發揮與聯絡實際而議論。

  d.給材料+命題+提示。

  如‘94安徽省的材料作文就是這樣的:先給了一個關於美國科學家在太空中發射“太陽帆”,使黑夜變為白晝以及本世紀末太空中將出現50面“太陽帆”的材料,要求根據材料進行設想,假如本世紀末你居住的地方有一面“太陽帆”,你和周圍的人將如何度過那美好而神奇的夜晚。題目是《神奇的夜晚》。還“提示”道:可以寫傳統節日的夜晚,可以寫週末的夜晚,可以寫寧靜山村的夜晚……你也許在天文臺上,在實驗室裡,在大學校園裡,在商貿大廈裡,在鄉村小道上……這樣將材料、命題和提示結合起來,考生髮揮想像時既有材料做依據,又有“提示”做引子,還有題目作為記敘的範圍。如能充分注意這幾點,作起文來就不容易離譜。它既有限制,又有自由,能較好地考查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命題作文與給材料作文相結合的產物。

  4 半命題作文的補題方法

  補題是半命題作文至關重要的一步,補題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半命題作文水平的高低。具體來說,半命題作文的補題,應遵循如下幾條原則:

  ***1***揚長避短,熟悉為先。

  每個考生所擅長寫作的文體往往是不同的,惟有揚長避短,方能奏凱考場。近年來各地的考場作文,對文體一般都不作限制,考生要充分利用這一點,補題時根據自己的文體特長,選填相宜的詞語,將半命題化為自己最拿手文體的全命題來運營文思。

  考場作文是一種“速成”作文,很難有充裕的時間來選材、構思。因此,考生在補題時,所選擇的詞語,應與自己平時庫存較為豐富的生活經歷相契合;所確定的內容,須是自己較為熟悉、感受較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體驗。因為只有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如2001年河南題 “我深深感受到了____”,題目要求中列出的可供選填的詞語有“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痛苦”、“集體的溫暖”、“家庭的溫馨”、“友誼的可貴、“誠實的可敬”、“虛偽的可鄙”等***也可不受以上詞語限制,自行選詞填補***,很顯然,任何一位考生對上述諸種情感體驗不可能有著同樣程度的感知、擁有同樣深刻的感受,這時他們就必須“趨熟避生”。

  ***2***創新求異,獨樹一幟。

  為半命題作文補題,最易題目雷同、題材“撞車”,為避免這一點,考生在補題時,要充分運作求異思維。選詞所表現的內容,最好是別人不曾經歷過、不曾想到過、不曾抒寫過,甚或根本遇不到、想不起、寫不出的。為此,應儘量選擇自己親身經歷過或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生活事件,儘量避開那些人人皆知的素材。如果考題沒有強制一定要從提示語中選詞,最好跳出提示,另選新詞補題。如2004年河南卷文題一“我與____***小草、春天、智者、母親等***的對話”,多數考生從提示語中選擇“春天”、“智者”、“母親”等詞,但有一位考生卻自出機杼,將文題補為“我和崇高的對話”,抒寫自己一次真實而獨特的心路歷程,呼喚崇高人格的迴歸,充滿情趣、理趣。

  文有鮮腐之分,題有新俗之別。而題目的新俗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內容的鮮腐。半命題作文補題應打破慣有的思維定勢,全方位、多角度地運動思維。思維發散得越開,聯想和想像越奇特,則與其他考生的區分度就越高,內容就越新穎鮮活,文章就越能獨樹一幟。

  ***3***力避空泛,小處切入。

  補題虛空浮泛、大而無當,是半命題作文又一高發的“寫作事故”。中考作文,字數要求一般在600左右。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寫深寫透一個主題,誠非易事。因此補題時就應“就實避空”,因為題目越空泛,相應地寫作範圍就越廣,選材、組材的難度也就越大。半命題作文命題中設定的思維空白,為考生展開自由聯想提供了一個廣闊空間,可補入空白處的詞語很多很多,一些考生往往就拿捏不準,如2005年無錫市作文題“精彩____***一幕、瞬間、人生等***”,按說以提示語中的“一幕”、“瞬間”入題,也非常不錯,然而卻有考生為了“創新”,將文題補成“精彩世界”、“精彩世紀”之類,範圍越擴越大,文題越變越虛,最後寫出來的文章大而空、虛而浮,事與願違。

  因此,要寫好半命題作文,最好“小口徑切入”,題目不要補得過大。如2005年濟南卷文題一“擁抱____”,很多考生如此補題——“擁抱地球”、 “擁抱美德”、“擁抱生命”,等等。不是說這樣的題目不可以寫,而是說因為它們涵蓋範圍過大,寫起來較難把握,容易流於泛泛而談。如果將“地球”縮小為 “綠地”、將“美德”縮小為“寬容”、將“生命”縮小為“青春”之類,經營起來,可能難度會變得小一些。有一種以具體事物入題的補題方法,可有效地縮小寫作範圍。如2000年昆明題“我好想_____”,很多考生就採用此法,擬出了“我好想栽一棵蘋果樹”、“我好想去草原”、“我好想擁有一間書房”等範圍具體的題目,降低了寫作的難度係數。

  ***4***搭配得當,合乎邏輯。

  選詞補題,應注意詞語之間搭配得當,合乎邏輯。首先,要合乎生活邏輯。如寫作半命題作文“我第一次_____”,若補填“哭”、“淘氣”、“做夢” 之類,就不符合生活事理。因為這些事情大都發生在人的嬰幼兒時期,是難以界定“第一”的;而如果換成“領獎”、“說謊”、“遠行”等詞,則因為其在考生腦海留下的深刻印象,情理皆通。

  其次,補題要前後照應,合乎題旨。如2001年唐山題“____謝謝你”,揣摩題旨,橫線上所填內容當與“你”照應,應補填稱呼或姓名,如“老師,謝謝你”、“對手,謝謝你”等。然而卻有考生沒有看出題目中的這種對應關係,填成了“辛苦了,謝謝你”、“再一次,謝謝你”等,明顯與題旨相悖。相反,2005年廈門題“那一次,我讀懂了____”,考場上一篇滿分作文補的詞語是“坦然”,文章寫自己在與歷經坎坷卻豪邁依舊的大文豪李白、蘇軾的對話中,領悟到笑對挫折的人生真諦。作者顯然非常準確地破譯出了命題者隱含在文題空白處的命題意圖,所補詞語,既切中題旨,又與文題中的修飾語“那一次”和動詞謂語“讀懂了”形成了和諧的搭配關係。

  ***5***思想健康,拓深主題。

  中考作文,對文章思想的健康性和主題的深刻性也有著相當的要求。考生在文章中,應該儘量展現當代青年積極進取、昂然向上的精神風貌,唱響時代的主旋律。這裡所說的思想健康,並不是要考生喊口號、說大話、唱高調,而是說文章所表現的內容,必須體現文化和文明的正確走向,符合健康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反映建設“和諧社會”的時代潮流,力避消極、頹廢、暴力和享樂主義思想。如2005年深圳題“_____的味道”,應該說這是一個蘊涵很深的半命題,完全可以補出奪人眼球的好題目。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竟有考生補填“打麻將”、“抽菸”、“自殺”等詞語,顯而易見,這樣的題目,內容是消極的,思想是不健康的,與正確的主題背道而馳,犯了方向性錯誤。

  半命題作文題目補填的詞語不同,主題揭示的深刻度也會有所不同。考生要想從作文考場上披錦而歸,還必須學會開動真情和想像的鑽頭,向思維深處鑽探、挖掘。大凡文章的主題,都可分為淺、中、深三個不同的層次,開挖時切忌淺嘗輒止。仍以深圳題“_____的味道”為例,此文補題若停留在“物”的層次或 “感官”的層次,補填“西瓜”、“咖啡”、“冰激凌”之類,就滋味寫滋味,必然俗氣淺薄;若緊扣“味道”的涵義,往深處開掘,進入“事”的層次或“體悟” 的層次,補填“得獎”、“挨批”、“失敗”等詞,雖仍然平淡無奇,畢竟深刻多了;若再掘一鋤,進入“情”的層次或“想像”的層次,補填“母愛”、“陽光”、“飛翔”等內容,興許就能別開洞天,勝人一籌。

  文題補寫好了,文章也就變成命題作文了,這時同學們就可以按照命題作文的要求,動筆寫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