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同技術學院通識教育的借鑑與思考論文

  通識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自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將它與大學教育聯絡起來後,有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對它進行研究和討論。雖然人們對於通識教育這個概念的表述各有不同,但是,對於通識教育的目標人們可以達成共識。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臺灣大同技術學院通識教育的借鑑與思考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臺灣大同技術學院通識教育的借鑑與思考全文如下: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算起,臺灣技職院校實行通識教育已有17年左右的時間,其開設的通識教育課程十分豐富,各學校在辦學上各有特色。學習借鑑臺灣技職院校在通識教育上的做法和經驗,對於內地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發展是很有必要的。

  今年,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選派第一批教學骨幹赴臺灣大同技術學院學習深造,在教師訪學期間和訪學歸來後,筆者獲取了部分大同技術學院通識教育資料。

  大同技術學院前身為“私立大同商業職業學校”,創立於1963年,後更名為“私立大同商業專科學校”,2003年改製為“大同技術學院”。該校作為技職類學校,不僅注重學生的“做中學”、“學中做”的技能培養,而且非常注重學生的通識教育,注重專業與通識課相結合的融合,在通識教育的改革上富有特色。該校規定學生畢業須修滿128學分,其中通識課程佔30學分。為開展好通識教育,該校通識教育中心作為一級教學單位,現設中心主任一人,職員若干人,主持中心相關業務,該中心下設有“通識教育中心會議”、“通識教育中心教師評審委員會”、“通識教育中心課程規劃委員會”、“藝文中心”等機構。該中心職責是研討通識教育理念並加以推廣,整體規劃通識教育課程並進行審議,對通識課程進行評鑑,規劃推動校際通識教育合作和其他與通識教育相關事宜。

  一、該校通識教育課程開設辦法

  由通識教育中心依據該校辦學理念、通識教育目標、課程方針及數量做整體規劃,經通識教育中心課程委員會、校課程委員會審議通過後,由通識教育中心主動邀請校內外學者專家或教師授課。

  本校教師提出申請者,需先填寫申請表經系同意,並檢查課程相關之資料及著作證明,於每年11月送交通識教育中心彙整後,提送通識課程規劃委員會審查通過,再提請校課程委員會審議通過後開課。

  二、通識教育課程審查標準

  一是擬開設的課程是否符合該校通識教育課程核心能力與能力指標;二是擬開設之課程群類別與目標是否適當;三是申請開授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師,必須具備該領域之學術與專業條件。具體而言,就是已取得該課程領域講師以上資格,對該課程領域有相當程度之學術著作出版或論文發表,修習過相關學術專業學程,並獲得經國際或政府有關機構認證之專業證書,如果在該課程領域無前三項條件,但公認已有傑出表現並可資證明,也是可以的。

  三、通識教育課程目標

  該校通識課程目標是培育具備人文與科學素養的技職體系學生,使之能逐步進入博雅與全人化發展。通識課程目標從認知、態度、技能三個角度而言,在培養學生認知上,通過通識課程學習,使學生有多元文化的視野,提供學生在本行之外,對其他領域的認知,以彌補只鑽研專業課程的不足,訓練學生整合知識,使其不至於在知識爆炸時代中迷失,明白人我和諧的意義;在人生態度上,使學生對生命產生感恩,尊重和利他的美善情操,培養人文素養,啟發人文關懷,使學生具有完整的人生觀;在技能培養上提升學生語文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與藝文賞析素養,強化學生的數理、邏輯推理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促進各種專才之間的溝通,培養共識。

  四、通識課程核心能力培養

  大同技術學院的通識課程根據課程屬性和特點,將學生需掌握的核心能力分為溝通表達能力、具備良好公民資質與品德、人際互動與團隊合作能力、迎接全球化的恢弘視野、思考、創造與自學能力、關懷生命與自然的能力、健康體魄與情緒管理、人文藝術與美感品味。其能力指標是檢視學生是否具有“公民基本素養”與“專業外博雅素養”這兩項能力,具體而言,“公民基本素養”包含語文溝通能力、歷史思維能力、民主法治素養和邏輯思維能力;“專業外博雅素養”包含人文藝術鑑賞素養,外國語文應運素養、社會科學領域素養、自然數理領域素養、跨領域素養。

  五、通識教育課程架構

  該校通識課程開設基於社會變革、學校轉型和學生本位需求,涉及面廣泛,不只是國文、英文、數學等公共基礎課,借用該校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雲雯女士的話說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把這個門開啟,當然是學生的要求,之前我們給學生只是一個便當,就是一個固定的菜色,我給你什麼你就吃什麼,那現在我們學校最大的特色就是我們給他一個像自助餐式的多元的選擇,就是你想吃什麼,你選擇自己想吃的,但是我又怕你偏食,比如說大家都上藝術類,或都喜歡電影,都去偏向喜歡的那邊,那我們就給你們模組,就是主菜要選幾樣,然後配菜要選幾樣,點心要選什麼,水果要選什麼,類似這樣,所以我們就設定了幾個模組,生命教育類、社會科學類、文化藝術類,各種課程的設計,希望學生在這個當中可以學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比較貼近你的需求,然後希望滿足學生本位化的要求。”

  大同技術學院給學生安排了多元化課程。該校正式開設的通識課程目前有語文課程、實踐課程、核心通識與深化通識四大專案。語文課程佔8學分,包括中文鑑賞、英文聽講訓練、英文閱讀;實踐課程包括體育、服務學習、勞作教育;核心通識課程佔6學分,分為三大領域:歷史思維、法治、管理類。深化通識課程佔16學分,分為五大領域:生命教育、藝術與美學、社會科學、應用語文、跨領域與自然科學類。除正式課程外,該校通識教育潛在課程也不少,所謂的潛在課程是指在“正式課程”之外的內容,或隱含在正式課程中,為正式課程所忽略的部分,如實踐課中的服務學習課程、勞作教育課程、全校性大型藝術活動、駐校藝術家校園創作及作品、校園環境美化及公共藝術設定、雙語化環境塑造、全校及學院週會演講、心理健康等通識講座、社團活動等。

  根據該校規定,除語文課程及實踐課程外,還有22學分可供學生多元選擇,每位學生須自行選擇課程,完成學分,使之可以培養出獨立思考、明辨是非、多元包容與創新發展的能力。學生選修通識課程的自由度較大,以核心通識課程為例,在“歷史思維”類學生可以選修中國現代史、臺灣開發史、日本文化、韓國文化等很多課程;在“法治類”可以選修憲政與生活、新聞媒體與政治、校園法律與倫理、法律與生活等;在“管理”類可以選修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市場概論與實務、證券投資實務、管理心理學、理財與生活等。

  以深化通識課程為例,在“生命教育”一類可以選修禪與人生、生命的幸福、從生活中看自己、建構完整的生命、婚姻與家庭、生命哲學等;在“藝術與美學”一類可以選修藝術欣賞、流行文化與美學、旅遊攝影、飾品設計、鏡頭語言等;在“應用語文”一類可以選修實用中文、職場英文、戲劇欣賞與表達創作、應用文寫作等;在“跨領域與自然科學類”一類可以選趣味數學、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醫學常識與保健、博弈邏輯推理遊戲等。

  六、借鑑與思考

  ***一***高等職業教育中通識教育必要性。

  ***1***全球化趨勢所帶來的多元文化之間的衝突碰撞,迫切需要高職院校的通識教育。

  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整個世界日趨一體化。在此一體化的過程中,首先即會碰到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這個問題便是不同文化之間衝突碰撞的問題。在這種多元文化的社會裡,我們必須要相互尊重各種不同的文化,必須要學會欣賞其他文化的長處,而不能以自己的文化固步自封,當然,同時不能去閉著眼睛一味盲目崇拜。當代教育的日趨專業化,不僅使人變成了單向度的,而且知識也變成單向度的。知識與人的基本情感、道德倫理開始劃清“楚河漢界”,使整個社會日趨冷漠、無情甚至是殘暴。面對這種問題,我們不能不承認,正是我們高職院校對於通識教育的不夠重視,才引發了這一系列問題。

  ***2***我國高職院校長期實行的專業化教育模式迫切呼喚通識教育的出現。

  專業化教育模式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特定時期、特定社會背景中的選擇。這個選擇儘管在當時有合理性,對我國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不過缺陷也是明顯的。過分強調專業劃分,把學生的學習限制在一個狹窄知識領域,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社會生產的發展日新月異,舊工作崗位不斷消失,新工作崗位不斷出現。而高等職業教育中專業的變化,已經無法跟上社會職業的變化。過去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中的“專業對口”已經不再是一個目標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化做得越好,學生就越難適應變換了的工作,情況可能越糟糕。應對工作崗位的變化,培養學生的一般能力,似乎比專業化更為有效。而當前的產業升級和建立創新型和諧社會要求高等教育培養深入瞭解人性、市場和社會的人才。

  ***二***對策與建議。

  ***1***創設通識教育中心。

  目前內地高職院校的通識教育課程大體是在教務處領導下,一般由課程歸口院部來開設,沒有像大同技術學院那樣專門設立通識教育中心,這也體現出通識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次於臺灣高校,我們有必要提升其地位,建立通識教育中心,並將其作為一級教學單位,依據高職院校各自辦學理念、通識教育目標、課程方針及數量做整體規劃,嚴把課程准入關、教師資質關和教學質量關,在通識教育中心統一協調下,擺脫任課教師各自為政,資源浪費現象,深入細緻建設好通識課程,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供最大助力。

  ***2***設定通識課程群。

  高職院校今後通識教育課程開設應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設定課程群。目前大同通識教育課程設定有兩類課群,一是核心通識課群,包括“臺灣與世界文化***歷史思維領域***”、“公民與社會參與***法治領域***”、“經濟與國際脈動***管理領域***”三種不同的課程類別;二是深化通識課群,包括“生命的自我探索***生命教育、哲學、性別領域***”、“藝術與美學***人文藝術領域***”、“人為的文化體系***社會科學領域***”、“語文表達與應用***應用語文領域***”、“跨領域與自然科學***跨領域與自然數理領域***”五種不同的課程類別。

  內地高職院校結合學校實際,可仿此設課程群,教師在申請開課時清楚學校的通識課程群設定,結合自己的學歷背景、研究專長和興趣點,有針對性的開設相關課程,避免了“想開什麼就開什麼”、“想不開就不開”的隨意性,真正使學生受益,使教師經受鍛鍊、得到成長。

  ***3***重視生命教育。

  大同技術學院非常重視生命教育,將生命教育作為全人教育的一部分,激發學生思考及探索人生,引導其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幫助他們體察生命的尊嚴和價值,從而熱愛生命,並以這種生命關懷影響他人。近年隨著內地經濟快速騰飛,社會快速變遷,社會道德出現嚴重滑坡,一些學生遭遇價值選擇的迷惘、難以抵擋外界誘惑,難以承載挫折和失敗的衝擊,做出極端的事情,令人扼腕嘆息。內地高職院校非常有必要開展此方面的教育,雖然在這方面我們研究基礎還不紮實,在內涵界定上還未達成共識,目前大體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所涉及,但借鑑臺灣成熟的生命教育體系與內容是很好的現實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