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風箏閱讀答案

  城市的孩子對風箏始終停留在幻想階段,在他們手中,無憂無慮的風箏是沒有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城市的風箏》閱讀材料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三月三還早,但風箏已經在天上飛了。

  這是城市的上空,很少有人仰望。因為仰望很累。因為城市的上空很少有奇蹟。所以,偶爾的風箏只是孤獨地飄蕩著,引不起人們的注意。倒是孩子們,像心靈感應似的,小腦袋瓜不停地看天,倘若真的看到了風箏,便會興奮地大叫,像突然看見噴氣式飛機長長的尾巴。到這個季節,城市的街頭便有了賣風箏的車子,風箏那鮮豔的色彩和繁雜的樣式讓孩子們的腿再也挪不開,那種吸引力甚至比肯德基的炸雞腿要強很多。如今風箏的造型當然不侷限於小動物,製作風箏的人知道孩子喜歡什麼,一些抽象的、虛擬的形象隨著電視動畫片的傳播早已在孩子心中紮了根。相比,我們就顯得“***”或者沒見過世面了。

  我給女兒買了一隻“燕子”,很大,尾巴很長,風箏的線板都具有現代科技成分,像輪子,可以飛快地旋轉。自拿到手那天起,女兒就嚷著要放。

  風箏當然不是拿在手裡看的,飛不上天的風箏就像被關在籠子裡的鳥,很可憐。更可憐的是孩子,那副委屈和期盼的樣子讓人不忍。於是,在我們傍晚時分去幼兒園接她回家時,我將風箏帶上了。

  時間還早。我們在幼兒園門口擺開了架勢。這是一座公園的門前,人來來往往,車卻極少。預備——放,我一路大跑,沒料到展翅的風箏掛在了樹上;預備——放,眼看著飄起來了,路卻到了盡頭,風箏終於還是一頭栽落,像中彈的鳥;預備——放,我一路拽著風箏,繞過人群,繞過臺階,風卻突然小了,轉而銷聲匿跡,我的風箏像遲暮的老人,無力地墜落。

  小時也是放過風箏的,沒這麼費事,人大了,高了,風箏卻飛不起來,我很尷尬。我知道,周圍的人先是期盼我能放起來,後來見沒希望,便滿眼的揶揄或者嘲笑,尤其是那幾個已經放飛的人,他們的風箏是自己糊的,和我小時一樣,他們的線板是自己做的,和我小時也一樣。新潮的玩意兒或許比不上原始的東西。

  一會兒時間,孩子們像魚兒一樣遊了出來,孩子們一致把腦袋瓜仰向天空,然後發出驚訝的叫,那些並不美的風箏讓孩子如此興奮——如果我的風箏也能放起來,那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我老遠看到了女兒。我想她也看到了我。可她的目光始終沒有抬起來。到了跟前,她仍沒抬頭,她盯著我手中的風箏。在孩子眼裡,也許飛翔是一個夢,一個美麗的夢。可是,城市的天空太小,樓群、高壓線讓風箏擔驚受怕。

  城市的街道很寬,卻被車盤踞著。

  城市的樓頂很大,可是,卻不敢奔跑。

  所以,城市的孩子對風箏始終停留在幻想階段,在他們手中,無憂無慮的風箏是沒有的,就像燕子,現代工業的空氣讓它們氣喘吁吁。城市風箏的線是一條鏈子,很沉。

  我終於想,放風箏還得到鄉下去。跑多遠都無盡頭,放多高都沒關係。然後,躺在厚實的土地上,仰面看天。***《人民日報》2004年***

  《城市的風箏》閱讀題目

  1.文章的標題如果換成“風箏”好不好?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為什麼說“因為仰望很累”? 文中的“樓群、高壓線讓風箏擔驚受怕”中的“樓群”和“高壓線”有什麼喻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反覆出現“預備——放”,也反覆出現“和我小時一樣”,這兩處的相同點和相異點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風箏的線是一條鏈子,很沉”表達了作者一種怎樣複雜的情感?簡要概括全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的風箏》閱讀答案

  1.不好。因為原標題“城市的風箏”中“城市”修飾“風箏”,使文章的中心更明確,使作者在城市中所獲得的感悟更明確,對文章的中心表達起到限制性的作用,特別是“城市”與“鄉下”的對比,使文意顯豁。***意思對即可***

  2.一問:因為城市的上空很少有奇蹟,回答應該明確“奇蹟”的內涵,如因為城市的上空不能帶給人們驚喜、放飛心情和希望。***意思對即可***

  二問:文章運用隱喻手法,“樓群”和“高壓線”比喻現代城市發展的產物。

  3.相同點都是運用反覆的修辭手法,反覆強化作者的情感,突出現代城市在發展現代文明的同時,也帶給人們傳統精神的失落;相異點是前者突出現時的精神失落,後者強調過去鄉下放飛風箏的留給作者的美好印象。***意思對即可***

  4.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對城市發展帶來的傳統精神和美好寄託的失落的沉重心情,這種複雜的情感,既包括對城市發展的模糊認可和麵對的無奈,也包括對過去美好傳統精神失落的傷感。文章透過放飛風箏這一小事,折射出作者對現代文明發展深刻思考的大問題,表明了作者對現代文明發展的憂慮,對美好精神迴歸的渴望。***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