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堅持適度名言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智散,多欲則智昏,多事則勞形***中國古代醫學家***孫忠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如下:

  1. 我們的忠言是:每個人都應該堅持走他為自己開闢的道路,不被權威所嚇倒,不受行時的觀點所牽制,也不被時尚所迷惑。德國劇作家、詩人、思想家 歌德

  2. 我不贊成太多地歌頌青年,而堅持認為那是一個充滿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會遇到,但青年時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險。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餘秋雨 《關於年齡》

  3. 我希望罹難者一路走好,希望有生還希望的傷者,哪怕只有一線生機也一定要堅持到底。我祝願受災的人們能夠早日重建家園!奧運冠軍 郭晶晶

  4. 只要你一息尚存,就不要讓任何人牽著你的鼻子走。凡事自己作主。不讓任何事情玷汙自己的名譽。要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聖經後典》 《聖經後典·便西拉智訓》

  5. 發現者,尤其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發現者,需要勇氣才能無視他人的冷漠和懷疑,才能堅持自己發現的意志,並把研究繼續下去。澳大利亞科學家 貝弗裡奇

  6. 生長的東西也不是輕易地生長起來的,他們叫著,喊著,堅持自己生存的權利。斯大林

  7. 任何人都可能犯錯誤,除蠢人外,誰也不想堅持錯誤。諺語說,重新考慮最好。奧地利作家 茨威格

  8. 日復一日地堅持練下去吧,只有活動適量才能保持訓練的熱情和提高運動的技能。 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 塞涅卡

  9. 欣賞李冰冰老師,非常敬業!這兩天嗓子狀態不太好還是堅持把歌錄到完美為止。音樂製作人 陳雨黎

  10. 如果在勝利前卻步,往往只會擁抱失敗;如果在困難時堅持,常常會獲得新的成功。

  11. 洞穴是井的基礎,不斷挖掘就能成萬丈深井。最吃虧的地方是挑三歇五,沒有堅持。董必武

  12.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13. 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熱。

  14. 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樂趣,比將來實際享受的樂趣要大得多。

  15. 做人也要像蠟燭一樣,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溫暖。——蕭楚女

  16.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張聞天

  17. 如果你不懷疑自己,你的立足點確實不穩固了。——挪威劇作家易卜生

  18. 不要放棄你的幻想。當幻想沒有的時候,你還可以生存,但是你雖生猶死。——美國作家馬克吐溫

  19. 如果你想走到高處,就要使用自己的兩條腿!不要讓別人把你抬到高處;不要坐在別人的背上和頭上。——尼采

  20. 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氣之盛衰。 --蘇軾

  精選:

  1.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堅韌不拔、鍥而不捨。 --拉蒂默

  2. 人總是要犯錯誤、受挫折、傷腦筋的,不過決不能停滯不前;應該完成的任務,即使為它犧牲生命,也要完成。社會之河的聖水就是因為被一股永不停滯的激流推動向前才得以保持潔淨。這意味著河岸偶爾也會被沖垮,短時間造成損失,可是如果怕河堤潰決,便設法永遠堵死這股激流,那隻會招致停滯和死亡。--泰戈爾

  3. 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不要聽那些閒言碎語,你就一定會成功。--納斯雷丹•霍查

  4. 要記住!情況越嚴重,越困難,就越需要堅定、積極、果敢,而越無為就越有害。

  5. --列夫•托爾斯泰

  6. 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試試,就像透鏡一樣。 --法布林

  7. 生活是一場艱苦的鬥爭,永遠不能休息一下,要不然,你一寸一尺苦苦掙來的,就可能在一剎那間前功盡棄。 --羅曼•羅蘭

  8. 意志是一個強壯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 --叔本華

  9. 請記住,環境愈艱難困苦,就愈需要堅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處也就愈大。 --列夫•托爾斯泰

  10. 人類的心理統統就是這樣,而且,似乎永遠是這樣;愈是得不到手的東西,就愈是想得到它,而且在實現這一願望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愈大,奮鬥的意志就愈是堅強。--喬萬尼奧裡

  11. 切莫垂頭喪氣,即使失去了一切,你還握有未來。 --奧斯卡•王爾德

  12. 耐心和恆心總會得到報酬的。 --愛因斯坦 %

  13.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荀子·大略》

  1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勸學》

  15.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荀子·勸學》

  16. 學不可以已。 --《荀子·勸學》

  17.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18.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荀子·勸學》

  1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三字經》

  20.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禮記·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