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對一般的物體來說,從它的不同方位觀察,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學習了觀察物體之後,你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嗎?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知道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能辨認從上面、正面、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2、經歷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形狀的過程,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物體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能結合具體物體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形狀。

  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ppt課件、玩具米老鼠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1 、觀看3組照片分別為從不同方向拍攝的教學樓、雕像、飲水機。問:這些照片你熟悉嗎?你知道老師是怎樣拍攝的嗎?通過學習本節課,你就會找到答案。

  2 、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誰嗎?***課件依次出示學生背面、側面、正面圖***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正面 背面 側面

  從背面觀察很難確定是誰,從側面看到正面就知道是誰了。

  3、你知道老師是站在小朋友的那邊拍出這些照片的嗎?

  4、揭題: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樣子就不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研究的內容: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5、觀察玩具

  師:我們再來觀察米老鼠,***師拿玩具慢慢走***,現在你看到的是小狗的哪面***出示正面***?看到的小狗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呢***出示側面***?現在看到的又是小狗的哪面***出示背面***?如果一隻小鳥,正好從玩具上飛過,它看到的是小狗的哪面?

  師小結:像玩具,我們從它的上面、正面、側面、後面觀察,看到的形狀一樣嗎?

  師總結***出示***:對一般的物體來說,從它的不同方位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二、探究、學習新知識

  1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江南水鄉的美景,***幻燈投影展示畫面***你們喜歡嗎?咱們一起來欣賞吧。

  要求:從遠到近觀察,誰來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麼?別人說的時候,你一定要認真聽,他說不完的,你再補充,你補充的一定他沒說過的。

  2、師:看這隻大船,橋上的小男孩看到的是船的哪面;洗衣服的阿姨看到是船的哪面,劃小船的小男孩呢。

  師:請再觀察這幅圖,下面圖形分別是從船的什麼位置看到的?

  誰來說第一幅圖是從船的什麼位置看到的?***第二幅圖、第三幅圖呢?******指名說***

  3 、師:圖上的兩個小朋友同時看到了這輪水車,他們看到的水車的形狀一樣嗎?

  生:***學生先自己思考,然後同桌交流看法***指圖回答

  師:他們分別從哪個位置看到的?

  生:舉手回答

  三、鞏固目標

  1、課本第69頁第1—3題。

  第一題:

  請看:讀要求!

  這三個小朋友在幹什麼?他們看到的鐘表的樣子一樣嗎?第一幅圖是誰看到?第二幅呢?第三幅呢?

  第二題::說一說:齊讀要求,

  誰來說第一幅圖是從電視機的哪個位置看到的?第二幅呢?第三幅呢?

  第三題::看一看

  請仔細觀察這幅圖,從左到右,你都看到了什麼?

  如果小女孩看這座房子,她看到的房子是什麼樣子呢?戴草帽的叔叔呢?

  如果開收割機的叔叔看稻草人,他看到的稻草人是什麼樣子呢?小鳥呢?

  四、達標訓練

  新課堂、亮點啟用部分練習題。

  五、總結:

  你有收穫嗎?

  學生總結:學習了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對一般的物體來說,從它的不同方位觀察,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在教學“觀察物體***一***”一課時,在學生認識了物體的“正面”、“上面”“側面”以後,我讓小組自由討論課本的實踐題“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為了便於觀察,我特地允許他們可以自由走動,尋找答案。看著他們在講臺邊快樂地轉來轉去,我沾沾自喜“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3個面”的正確答案馬上就可水到渠成了。誰知在反饋時有的學生告訴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3個面”,而有的學生告訴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5個面”,全班學生就這樣分成了兩派,相持不下。我嚴肅地重複著第二種回答“最多能看到5個面嗎?”這一反問,認為能看到5個面的那些學生頓時一愣,繼而默然地垂下了頭,雖然有個別同學暗地裡不服氣地自言自語“沒錯嘛,就是5個面”,然而更多的則是沉默,不作聲,課堂上因為老師嚴肅的一問全然沒有了剛才相持,爭論的氣氛,我頓覺師威的負面力量,於是我及時調整了心態,微笑著繞著講臺轉了一圈,自言自語地說:“看來5個面也蠻有可能的嘛,誰願意當小老師上來說說到底最多能看到幾個面?”於是氣氛又活躍了起來, 兩派學生爭著上來講解示範,就在他們講解示範的爭論中,突然有一個學生髮現新大陸似的嚷起來:“我知道了,我知道為什麼有的是3個面,有的是5個面,3個面是算一次的,5個面是算合起來的”,另一個學生也恍然大悟“噢,原來他們算的是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而我們算的是合起來最多能看到幾個面,難怪會不一樣啦.”話音剛落又有一個學生激動地喊起來“老師,老師,我也發現了,書本上這個問題提得不好,它沒有講清楚是算一次還是算合起來的。”眾生附和,我被這一連串的知道、發現愣住了,再仔細地讀了讀課本上的那句話“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的確,問題中沒強調一次,那就既可以理解為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也可以理解為合起來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當時我一激動,也不管學生的觀點是對是錯,至少這些學生認真思考,敢於批判書本權威的精神是值得讚賞的,於是我及時表揚了這些學生。.這時一個學生若有所悟地大聲自言自語“原來,書本也會有錯啊,以後我可一定要認真思考。”

  教育教人求真,學習要先學做真人。21世紀的教育,呼喚思考型的人才,因而教師的職責已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鼓勵挑戰權威而不是拿出現有真理的人。至少,我慶幸自己當時沒有以師威壓人,把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硬生生的塞到學生腦中,而是鼓勵學生進行獨立觀察,發表獨特見解,從而激發了他們科學批判權威的勇氣,並從中認識到思考的重要性

  《觀察物體——看一看***一***》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有如幾個特點:

  1、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紙箱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並猜出顏色這個遊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於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在課堂上曾出現這麼一段小插曲:讓學生自學長方體各個面的名稱後,彙報時,有的學生理解錯誤,他站在長方體的正面***正面紅色***,說正面是紅色的,當他站在這個長方體的側面***側面黃色***時,還說正面是紅色的。這時,一個孩子很敏銳的發現他說的是錯的,及時走上前糾正了剛才那位同學的錯誤,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這個孩子多會學習呀,可惜的是我的評價沒有跟上去,沒有為他的勇於質疑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無疑是我這堂課的遺憾。都說現在的孩子傾聽不好,如果我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對其他學生無疑是個最好的榜樣,可惜我錯過,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是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