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的精神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我們應該要養成一個好習慣,不隨意亂丟垃圾,學習古人這種清潔的精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清潔的精神》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清潔的精神》閱讀原文

  關於漢字裡的“潔”,現代的人們早已司空見慣、不假思索、不以為然,甚至清潔可恥骯髒光榮的準則正在風靡時髦。潔,今天,好像只有在公共場所,比如在垃圾站或廁所等地方,才能看得見這個字了。

  那時在河南登封,在一個名叫王城崗的丘陵上,聽著豫劇的調子,每天都眼望著古老的箕山發掘。箕山太古老了,九州的故事都在那座山上起源。夏商周,遙遠的、幾乎不是信史僅是傳說的茫茫古代,那時宛如近在眼前又無影無蹤,煩惱著我們每個考古隊員。一天天地,我們挖著只能稱做龍山文化或二里頭早期文化的土:心裡卻盼它屬於大禹治水的夏朝。感謝那些辛苦的日子,它們在我的腦中埋下了這個思路,直到今天。

  是的,沒有今天,我不可能感受什麼是古代。由於今天氾濫的不義、庸俗和無恥,我終於遲遲地靠近了一個結論:所謂古代,就是潔與恥尚沒有淪滅的時代,那是神話般的、惟潔為首的年代。潔,幾乎是處在極致,超越界限,不近人情。後來,司馬遷、莊子、淮南子等大師曾用他們的文學寫盡著那個年代的“潔”,今天似乎沒有更多的人再去寫“潔”這樣論題,這樣寫好像就是落後和保守的記號。但是,四千年的文明史都從那個潔字開篇,我不覺得有任何偏激。

  一切都是在這座低平的、素色的箕山上。一個青年、一個樵夫、一頭牛和一道溪水,引來了哺育了我們的這個文明。如今重讀《逍遙遊》或者《史記》,古文和逝事都遠不可及,都不可思議,都簡直無法置信了。

  遙遠的箕山,漸漸化成了一幢巨影。朦朧而龐大,遮斷了我的視野。山勢非常平緩,從山腳拾路上坡,一陣功夫就可以抵達箕山頂。山的頂部寬敞坦平,煙樹素淡,悄寂無聲。在那荒涼的箕山頂上人覺得淒涼。在冬天的晴空盡頭,那裡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嶽嵩山齒形的遠影。遺址都在下面的河邊,那底伏的王城崗上。我在那個遺址上挖過很久,但是田野發掘不能找到清潔的古代。

  《史記》注引皇甫謐《高士傳》,記載了堯舜禪讓時期的一個叫許由的古人。許由因帝堯要以王位相讓,便潛入箕山隱姓埋名。然而堯執意讓位,追許由不捨。於是,當堯再次尋見許由,求他當九州長時,許由不僅堅辭不從,而且以此為奇恥大辱。他奔至河畔,清洗聽髒了的雙耳:時有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汙吾犢口。牽犢上游飲之。

  所謂強中有強,那時是人相競潔。牽牛的老人聽了許由的訴說,不僅沒有誇獎反而忿忿不滿:你若不是介入那種世界,哪裡至於弄髒了耳朵?現在你洗耳不過是另一種沽名釣譽。下游飲牛,上游洗耳,既然你知道自己雙耳已汙,為什麼又來弄髒我的牛口?

  毫無疑問,今日中華的風流一代是應該好好學習古人這種清潔的精神了。

  《清潔的精神》閱讀題目

  11.讀完文章後,我們從中明白了一個怎樣的道理。***3分***

  ▲

  12.下列對文章內容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 ******3分***

  A.作者認為在惟潔為首的年代,潔,幾乎是處在極致,超越界限,不近人情。

  B.縱觀全文,不難發現,對於現代社會中的“潔”的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作者依然持樂觀態度。

  C.作者認為古代就是潔與恥尚沒有淪滅的時代,由於箕山發生過“人相競潔”的故事,所以作者認為它“哺育了我們的這個文明”。

  D.本文筆鋒犀利,語言老辣,在論述中對現代社會一些不良現象也進行了鞭撻,入木三分。

  13.下列選項中最不適合作為“所謂古代,就是潔與恥尚沒有淪滅的時代,那是神話般的、惟潔為首的年代”這一觀點的道理論據的一項是*** ▲ ******3分***

  A.周敦頤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B.蘇軾說:“能文而不求舉,善畫而不求售”。

  C.荀子說:“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D.劉禹錫說:“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4.結合選文以及以下連結材料,回答下面問題。***4分***

  連結材料一:君主與公卿儘可造就教授與機要參贊,儘可賞賜他們頭銜與勳章;但他們不可能造就偉大的人物,不可能造成超臨庸俗社會的心靈……而當像我和歌德這樣兩個人在一起時,這般君侯貴胄應當感到我們的偉大。

  連結材料二:昨天我們在歸途中遇見全體的皇族。我們遠遠裡就已看見。於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鈕釦,揹著手,望最密的人叢中撞去。太子魯道爾夫向我脫帽;皇后先對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認得我的,他們都聽過我抗爭命運的音樂。為了好玩起見,我看著這對隊人馬從歌德面前經過。他站在路上深深地彎著腰,帽子拿在手裡。事後我大大地教訓了他一頓……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出自《 ▲ 》,材料中的“我”是 ▲ ***填人名***。***2分***

  ***2***請你根據兩則材料並結合本文,探究“我”與文中的“許由”、“巢父”所表現出的“清潔的精神”是一種怎樣的精神。***2分***

  ▲

  15.作者認為“關於漢字裡的“潔”,現代的人們早已司空見慣、不假思索、不以為然,甚至清潔可恥骯髒光榮的準則正在風靡時髦”你贊成這個觀點嗎?請結合當今社會現實,談談你的理解。***2分***

  ▲

  《清潔的精神》閱讀答案

  11.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古人這種清潔的精神。***得2分***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古人人相競潔這種清潔的精神或把“人相競潔”進一步 解釋也可。***得3分***

  12.B

  13.C

  14.***1***《名人傳》 貝多芬 ***2***淡泊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同流合汙的精神。

  15.贊成與反對皆可,但是應聯絡社會現實闡述理由。***只談“贊成與反對”而不闡述理由不得分;理由闡述合理就得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