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二古代商業的發展練習試題

  在課餘時間做好歷史的練習,不僅是對學生歷史知識掌握的一個考查,通過試題卷的檢測,還能找出他們在學習上的一些遺漏的地方。所以,你準備好了做這一份試卷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以供大家去學習。

  人教版

  選擇題

  下圖所示人物被後世尊為商業的祖師,那麼,“商人”的來歷是*** ***

  A.經商的人擁有大量財富

  B.經商的人商業頭腦靈活

  C.商業資訊對經商至關重要

  D.商朝人以善於經商著稱

  詩人宗泐在《清源洞圖》中對泉州有這樣的描寫:“釐頭赤腳半蕃商,大舶高檣多海寶。”泉州遍種刺桐樹,外來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這個名字當時在海上絲路所歷各處廣泛流傳。從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①是我國元代對外貿易繁榮的一個縮影

  ②海上絲綢之路曾經過泉州

  ③當時泉州在國際商貿中佔有重要地位

  ④政府為加強對外貿易的管理曾經在泉州設定“十三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喻世明言》中有一則故事,描述一個新諺語:“一品官,二品賈”,……在《二刻拍案驚奇》中記載:“徽州風俗以商賈為第一等生業,科第反在次者。”請問這兩本書中所反映的是哪個時代的社會現象*** ***

  A.漢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浙江某地農民每逢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鎮趕集,這種交易的風俗是由古代的“草市”發展而來,古代的“草市”更加普遍出現在*** ***

  A.商代B.唐代C.宋朝D.春秋戰國

  明清時期統治者實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

  A.維護封建統治B.限制工商業發展

  C.保護農耕經濟D.防範“外夷”入侵

  中國古代朝貢貿易的主要目的是 *** ***

  A.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絡 B.最大程度地獲取經濟利益

  C.對外征服,獲得資本的原始積累 D.防止民間對外貿易的發展

  唐政府設定的專門管理對外貿易的官職是*** ***

  A.轉運使B.市舶使C.樞密使D.指揮使

  下列關於我國古代市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商朝的都城已成為繁榮的商業城市B.兩漢的城市都設有專供貿易的市

  C.唐朝時商業活動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D.北宋時農村中的集市逐漸形成固定的市鎮

  “市井經紀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市去處,通曉不絕……蓋都人公私營幹,夜深方歸也”。這一記載,反映了北宋 *** ***

  A.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B.市的啟閉不再受官方統一規定的時間限制

  C.城市佈局打破了坊市界限D.江南經濟的繁榮

  下圖為北宋時期的紙幣交子,其反映的主要資訊有*** ***

  ①北宋時期的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和活躍

  ②這種紙幣有相應的面值,與今天的紙幣類似

  ③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④僅四川一地使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都城,往往是農業社會皇權與文化的集結處和輻射中心,而從西漢、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市”“坊”佈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現出新的變化趨勢。這實際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

  B.統治階級重視都城建設

  C.農業和手工業的發達

  D.重農抑商的政策

  兩宋時期,我國對外貿易涉及的範圍主要是*** ***

  ①西歐 ②東南亞 ③阿拉伯半島 ④非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某一旅遊團想一覽元朝時被外國旅行家譽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的雄姿,應選擇的地點是*** ***

  A.杭州B.大都C.泉州D.揚州

  中國古代朝廷一直奉行重農抑商政策,但仍常有資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現,商業經濟仍然得到發展,這是因為*** ***

  A.商人對朝廷抑商政策暗中反抗

  B.抑商政策只是一紙空文沒有實現

  C.整個社會生產的不斷進步

  D.從商易於致富

  “求珠駕滄海,採玉上荊衡。北買党項馬,西擒吐蕃鸚……經營天下遍,卻到長安城。”我們從這首唐詩不能看出 *** ***

  A.商人經營範圍廣,商品種類多B.商人足跡遍佈全國甚至邊疆地區

  C.政府重農抑商政策促進農業生產發展D.長安成為全國重要的商業中心

  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國封建城市形成的過程中,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繁榮並沒有起決定性的作用,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是統治階級的政治、軍事需要。據《春秋左傳》所載,春秋時築城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種:第一,大小諸侯的國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築城……第二,各國紛爭中須要在戰略要地築城……第三,統治者為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築城……封建社會的城市商業畢竟是在這些舊城的基礎上發展繁榮起來的…… ──胡如雷《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

  材料二 夫商群萃而州處……審國變,察其四時,而監其鄉之貨,以知其市之賈,負任擔荷,服牛輅馬,以周***周遊***四方。料多少,計貴賤,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買賤鬻貴。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餘於國,奇怪***罕見的物品***時來,珍異物聚。──《國語·齊語》

  材料三 南京去汴河五里,河次***畔***謂之河市,五代國***即北宋王朝***初,官府罕至,舟車所聚,四方商賈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凡群有設宴,必招河市樂人,故至今俳優曰河市樂人者,由此也。 ──[北宋]王鞏《聞見近錄》

  材料四 農夫爭道來,聒聒更笑喧。數晨競一虛***同墟,即集市***……或攜布與楮***紙品***,或驅雞與豚,縱橫箕帚材,瑣細難具論。 ──[北宋]《參寥子詩集》卷一

  請回答:

  ***1***比較中國封建社會初期的商業中心的形成與封建社會商業繁榮時期宋朝商業集鎮的形成原因的不同。

  ***2***比較中國封建社會初期的商品交易內容與宋朝集鎮商業交易內容的不同

  ***3***你如何認識和評論上述的不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孫春陽是寧波人,萬曆***1573~1620年,明朝第十三個皇帝明神宗的年號***中棄儒經商,在蘇州吳趨坊北口開一小鋪,後來規模日大,聞名四方,一直到清中葉,仍很興旺發達。其店規之嚴,選制之精,合郡無有也。“它的管理辦法,很像州縣衙門,亦有六房,曰南北貨房、海貨房、醃臘房、醬貨房、蜜餞房、蠟燭房。售者由櫃上給錢取一票,自往各房發貨,而管總者掌其綱,一日一小結,一年一大結”。……它的商業信譽極好,明亡以後,“有持萬曆間所發之券,往易貨物,肆中人立付之,不遲疑”。——據清朝小說《豆棚閒話》

  材料二 著名的***晉商***旅蒙商號大盛魁***注:創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販***……成為有影響的大商號後,還在店內供奉著一條扁擔、兩個木箱、一塊石頭***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號後人不忘當年創業之艱難。……晉商在經營活動中,總結出許多諺語,如“寧叫賠折腰,不讓客吃虧”;“售貨無訣竅,信譽第一條”;……“買賣成不成,仁義都要在”等。

  材料三 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遊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

  ***1***根據材料一,歸納孫春陽的店鋪的特點。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時期我國商業發展有何新現象?依據材料概括晉商發達的主觀因素。

  ***3***材料三反映的核心觀點是什麼?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4***綜合以上問題,你能得出怎樣的認識?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杭州***南宋都城臨安***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更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也。”

  ——《中國商業簡史》

  材料三 圖中描繪的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廣州十三行商館的情景。商館前的廣場上,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國旗迎風飄揚;畫面的右上方繪著一座觀音廟和一棟五層的鎮海樓。

  請回答:

  ***1***材料一是反映宋代社會經濟狀況的著名畫卷,從中你可以獲得哪些歷史資訊?

  ***2***據材料二概括宋代商業發展的特點。

  ***3***材料三中所示的十三行在當時行使怎樣的職能?它實質上是哪一政策的產物?

  ***4***根據所學知識,從政府管理商貿活動的角度,分析宋、清時期的不同,這對海外貿易產生了什麼影響?從中應吸取怎樣的教訓?

的人

1.高中歷史必修1期中練習題及答案

2.高中歷史必修1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3.2016高考全國Ⅰ卷文綜歷史試題及答案

4.高考歷史模擬試題附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