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怎樣運動更加健康

  雖然運動可以能促使血液迴圈、增強抵抗力,但是這並不能夠說明任何形式、任何強度的運動都對健康有益。那普通人該如何科學選擇運動專案呢? 得了慢性病又該怎樣運動呢?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運動不僅為了增強體質,更是一種治療手段。規律的體育運動不僅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還有利於減輕體重、控制血脂和血壓、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1.運動時間

  糖尿病人不宜空腹***或餐前***運動,這樣容易誘發低血糖或引起血糖顯著波動;也不宜餐後立即運動,這樣會妨礙胃腸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並引起胃部不適或消化不良。因此,病人最好選擇在飯後1~2小時開始運動,這個時段體內血糖水平較高,運動有助於降低餐後血糖,而且不容易發生低血糖。另外,運動貴在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糖尿病人每週至少要鍛鍊5次,每次持續30~40分鐘。

  2.運動專案

  糖尿病人在選擇運動專案時,應在充分考慮自身病情的前提下,結合個人的興趣愛好,量力而行,合理選擇。

  例如,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心肺功能允許,可選擇一些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慢跑、登山、騎自行車、打乒乓及羽毛球等等;合併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適合於低強度的活動,如散步、健身操、太極拳或輕便的家務勞動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體質較差者***,步行是最安全、最適宜的運動方式。

  另外,合併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患者,應避免跳躍、碰撞或用力憋氣等運動方式,可以選擇在室內游泳,但不能潛水;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最好選擇游泳、划船、騎自行車等非承重性的運動方式,以避免下肢損傷;糖尿病腎病變者可以選擇步行,應避免過於激烈運動或用力憋氣快速升高血壓的運動。

  3.運動安全

  為預防低血糖,糖尿病友儘量不要空腹運動,運動強度及時間要適當,要隨身攜帶糖塊、餅乾或甜飲料等含糖食品,以備不時之需。

  為防止運動過程中出現心血管意外,建議有不穩定心絞痛或重度高血壓的患者暫停運動,病情穩定的冠心病人可以選擇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步行或慢跑***,並要隨身攜帶必要的急救藥品,一旦運動中出現呼吸困難、胸部有壓迫感、頭暈頭痛、面色蒼白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嚴重者須儘快送往醫院診治。

  由於心臟病的特點,許多患者對於鍛鍊小心翼翼,甚至不再做鍛鍊,適量的運動對於心臟病患者並無害處。那麼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方式呢?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外周血管擴張,具有增強心功能,降低血壓,預防冠心病的效果。對於參加運動時會引起心絞痛的人來說,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堅持20分鐘至1小時,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體狀況允許者可適當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於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時間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必強求。

  3***太極拳:對於高血壓病、心臟病等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體力較好的患者可練老式太極拳,體力較差者可練簡化式太極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體弱和記憶力差的可以只練個別動作,分節練習,不必連貫進行。

  4***跳舞:美國專家指出,跳舞是心臟病人最佳的運動方式。

  為保證安全,不妨讓親人或朋友一起參加鍛鍊。對於低危病人,可以在院外進行運動鍛鍊,而中高危病人,則建議在有康復治療中心的醫院進行。運動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時和醫生溝通。

  高血壓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病情、年齡、體力、愛好等進行選擇,但以體力負擔不大、動作簡單易學、不過分低頭彎腰、動作緩慢有節奏、競爭不激烈的專案為首選。對於老年人,更應量力而行,只能慢慢增加運動量,決不能操之過急,運動時以有氧訓練為主,心率不超過100次/分。這些運動包括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和體操等。

  散步時間可選在溫度適宜的下午、黃昏或臨睡前進行,一般為15~50分鐘,每天1~2次,速度可視身體狀況而定。選擇慢跑時最好先經過一個時期試行鍛鍊,以10~12分鐘行走1公里的速度急行1~2公里,如無不適反應,再轉入慢跑鍛鍊。練習太極拳每次運動時間以30分鐘以上為宜,可以每天進行。

  高血壓患者如合併有嚴重心律失常、心動過速、腦血管痙攣***有暈眩、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明顯的心絞痛等症狀,宜暫時停止運動。運動訓練不要做過分低頭、彎腰的動作,不要做大幅度的快速動作,對有併發症等情況的病人,只適合做一些運動量小,安全性大的運動,不要停止藥物治療,運動治療是高血壓病治療的輔助方法,不能替代藥物,冬季運動時要注意保暖。

  運動強度:開始鍛鍊時,一般運動強度為運動後每分鐘最髙心率100次左右。可逐步過渡到中等強度運動量,即運動後每分鐘最高心率120~130次。

  自然力的鍛鍊:自然力鍛鍊即利用日光、空氣、水的自然因素來鍛鍊身體。鍛鍊應在溫暖的夏季開始,氣溫由熱漸漸到冷,時間應從短逐步到長。要選擇空氣新鮮的場所進行鍛鍊,在室外鍛鍊更合適。具體做法是:

  1、冷水漱口、洗臉,早晚各1次。

  2、冷水擦身,每日1次。擦身時一定要擦到發紅發熱,由夏到冬持之以恆。

  3、在空氣新鮮的場所進行自我按摩。先用雙手擦臉,再進行迎香、風池穴按摩,擦到局部發熱。

  4、身體情況較好者可在室外游泳場進行遊泳活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游泳鍛鍊是日光、空氣、水的綜合利用,鍛鍊效果較好。

  呼吸功能鍛鍊:呼吸功能的鍛鍊應以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簡易呼吸操練習為主。呼吸時應儘量加深呼吸,儘可能用鼻呼吸或鼻吸口呼,這樣可使肺臟充分而全面地換氣。每日練習2次,每次20~30分鐘。

  氣功與太極拳:練習氣功時應先進行放鬆功、內養功和強壯功練習,再練習保健功。保健功常與靜功配合,達到動靜結合,效果更佳。每日2~4次,每次20~40分鐘,也可增至60分鐘。練習太極拳時要做到肌肉適當放鬆,呼吸均勻,達到“用意而不用力”的要求。每日練習簡化太極拳1~2次,每次15~20分鐘。

  散步、快走:每週3~4次,每次2~4千米,時間20~30分鐘。

  慢跑:每週3~4次,每次2~3千米,時間10~20分鐘。

  其他運動方式:可進行廣播體操、自行車和各種球類活動。每週3~4次,每次20~30分鐘。運動強度應根據患者情況,即自覺症狀和心肺功能狀態來制定,一般以每分鐘最高心率120~130次為宜。

  注意事項:經醫生檢查明確診斷為單純性慢性氣管炎者,可用本運動處方。如已合井有肺氣腫、肺心病或其他疾病,則應另選鍛鍊方法。要防止感冒,每次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時暫停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