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加強企業管理執行力

  摘錄:提高執行力,健全機制是關鍵。提高執行力,只靠自覺性是不行的,還要有健全的執行機制,形成規範、持久的執行力。建立完善的責任機制,是提高執行力的必要手段。要通過科學設定工作任務和責任目標,不斷完善考核的程式、標準、辦法,強化經常性的監督,加強過程控制,逐步建立起以科學民主的目標化決策機制、責任制衡的剛性化執行機制、督查考核的制度化監督機制、獎懲兌現的導向化激勵機制為核心的四位一體的目標績效管理體系。

  

  一個企業的成功是要靠出色的執行力來作保證的。如果沒有出色的執行力,那麼即使企業有再好的發展戰略目標、再高的經營利潤率、再好的管理機制、再細的管理制度,也只能是沙盤上的巨集偉藍圖、貼在牆壁上的標語,掛在口邊的偉大口號,永遠不會實現。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企業的管理者有很好的悟性,一些策略性的想法很透徹,但在執行過程中卻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不能落地生根。如今已不僅僅是策略的時代,也是策略執行的時代。我們希望通過發掘執行力的基因,幫助這些管理者認識問題產生的根源,形成一種正確的管理思維方式。

  在企業中,具有最高執行力的,是決策的釋出者:他的責任和義務就是儘可能多地做出正確的決策或者選擇下屬提出的正確決策。然後把這個決策分成幾個合理的部分交給不同的功能組織去完成。這是執行力最高的環節。

  第二個環節就是中層管理者。中層的執行力是:理解上層決策並組織實施的能力,是將企業目標轉化為結果的過程。擁有一個好的執行力中層可以彌補決策的不足。中層管理者所處的位置是一條鏈,上結高層,下連基層,既是上層決策的執行者又是向下的決策層。

  第三個環節是底層管理者以及一線完成者,他們的工作就是把決策變成數字,然後把數字變成行動。一個優秀員工的執行力“就是按質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個人執行力的強弱取決於個人能力和工作態度,能力是基礎,態度是關鍵。所以,我們要提升個人執行力,一方面是要通過加強學習和實踐鍛鍊來增強自身素質,而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態度。

  企業要提高執行力,完善制度是保障。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域性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用制度來體現清晰、有效、簡潔的工作標準、工作程式、崗位職責、考核標準,進而規範執行力的標準,用制度來克服責權利不對等、資訊流通不暢、職責不清、業務推諉扯皮等影響執行力的因素。

  提高執行力,健全機制是關鍵。提高執行力,只靠自覺性是不行的,還要有健全的執行機制,形成規範、持久的執行力。建立完善的責任機制,是提高執行力的必要手段。要通過科學設定工作任務和責任目標,不斷完善考核的程式、標準、辦法,強化經常性的監督,加強過程控制,逐步建立起以科學民主的目標化決策機制、責任制衡的剛性化執行機制、督查考核的制度化監督機制、獎懲兌現的導向化激勵機制為核心的四位一體的目標績效管理體系。通過嚴格的、科學的、系統的目標績效管理,將任務目標分解為多個層次,將目標融入各部門甚至是各崗位的工作職責中,將崗位職責細化、立體化,使每個目標層次做到有目標、有措施、有責任人、有時限、有督促檢查、有考核評估,形成管理閉環,獎罰分明。

  提高執行力,抓好隊伍建設是根本。執行力作為一門如何完成任務的學問,不是一個簡單的管理問題,而是一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實現目標的系統流程。在這個流程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一個團隊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執行力的強弱。

  首先要抓好中層幹部隊伍建設。中層幹部是一個部門的領頭人,是全面提高執行力,狠抓工作落實的關鍵人物。要提高中層幹部的執行力,增強其示範性和帶動力,關鍵是要抓好中層幹部的選拔任用,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要堅持以發展論英雄,憑實績用幹部,逐步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政績和幹部評價制度、標準和方法,全面、科學、正確地評價政績、認識幹部,把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敢幹事、幹成事、示範性和帶動力強、

  其次,還要抓好一線員工隊伍建設,提高工作能力、工作質量和辦事效率。改善、優化、提升員工隊伍;建立員工的培訓體系,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提高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素質;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形成員工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收人能高能低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用人機制;堅持以人為本,營造團結、和諧的文化氛圍,為員工辦實事、辦好事,改善、提高員工的工作、生活環境和條件,保護、激發員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企業要提升個人執行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個人執行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兩個要素——個人能力和工作態度,能力是基礎,態度是關鍵。我們要提升個人執行力,就要通過加強學習和實踐鍛鍊,在工作中不斷總結,不斷摸索來增強自身素質。端正工作態度,即對待工作,不找任何藉口,要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體現出服從、誠實的態度和負責、敬業的精神。面對市場經濟的大潮,我們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要提高執行力,精心打造這一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