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李剛田閱讀練習及答案

  李剛田是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書法家李剛田著作等身,獲獎無數。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書法家李剛田》閱讀材料

  書法家李剛田

  這個1946年出生的書法家,著作等身,獲獎無數。他稱自己“沒有目的地做事情”,1985年首次當選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時他毫無思想準備,而這一干就是三十年。年屆七旬的他已對這些光環、榮譽漸漸看淡,唯望在自己的書齋“玉泉精舍”裡,以玉自省,保持高潔與高貴的品格;讀書弄翰,獲得自在與快樂。

  李剛田四五歲時即學習書法,祖父愛好收藏文物,從小家中就有成堆的古璽、秦漢印,因而自幼就受到薰陶感染。有時大人在場,孩子們被允許翻看字帖,大 多是裝裱成冊頁的原拓剪貼本。大人要求,看字帖前洗淨手,帖要端端正正地放在桌子上,人要正襟危坐,氣不盈息,帖要輕翻。當時樓上的五間房都是書,小孩兒 是不許進的,但是如果窗戶沒關嚴,李剛田就偷偷翻到裡邊,在裡面一讀就是一整天,讀到天昏地暗。家裡大人都著急得上街去找他了,他也渾然不覺。

  家裡條件艱苦,年僅13歲的李剛田就要與15歲的哥哥去建築工地幹粗活,一天下來筋骨都要散架了。即便這樣,李剛田回來還是要堅持練習小楷,寫鍾紹 京的《靈飛經》,身上的汗順著脊背一直流到腳跟,當時穿著解放鞋,鞋裡都被汗溼透了。在書法的世界裡,李剛田得到了心境的清涼,忘掉了物質和客觀環境的燥 熱,只剩下一種精神。

  “***”期間,書法屬於“四舊”,學習書法變得難上加難。有一次,李剛田在朋友家看到一本字帖,他將字帖借到手後,徹夜不眠,用比較薄的油光紙將字 雙鉤下來。像這種雙鉤字帖他有幾百本。那些不眠之夜,那些沉浸在藝術世界裡的愉悅時光,已是他能留下的最寶貴的東西。在那種境遇下還能堅持學習,確實有一 種信念在支撐。

  1980年,他被調到文聯工作。這是李剛田從業餘愛好到專業書法創作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他感慨,時勢造英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的思想解放、改革開放,成就了整個書法藝術,他深感自己幸運地趕上了這一好時代。

  當作品進入展廳,書法創作愈發需要在形式上做足文章時,一些求新求變者喊出了“不與古人同、不與時人同、不與故我同”的口號,希求在短時間內彰顯自 我、吸引觀者。但李剛田卻在這一“熱鬧中著一冷眼”,他認為書法形式的創新需要突發靈感,文化的醞釀積累是一個長期過程,應將頓悟與漸修結合起來,兩者都 不可偏廢。

  30多年的職業創作生涯中,李剛田堅持自己的風格,不把形式上的爭奇鬥豔作為努力的方向。他相信,書法不僅是讓人“看”,更是讓人去“讀”。人們不 僅要欣賞其外在的形質之美,更應品讀其中的意味,從中感受深淵與博大,在文采風流與翰逸神飛的無間交融中,感受作者的氣質稟賦、修養情操與人格魅力。

  李剛田承認無法割捨對傳統的情結,採取了“不薄今人愛古人”的創作態度,在守成中突破,在突破中傳承,以“春柳之漸染,似殘雪之消融”求得藝術創作的新境界——既雕既琢,復歸於樸。

  已近古稀之年的李剛田只想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寫字、刻印、讀書,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他希望能在晚年多留點時間給自己,儘量減少社會活動,尤其是那些奢華而無聊的飯局酒席。

  多年來俗世繁忙,李剛田卻在研習書法、篆刻的同時,從未間斷對藝術理論的探索和思考,治學嚴謹紮實。迄今為止,發表的專業著作就已經有三十多本。他說:“多年來我都是四點鐘起床,起床就開始工作,當別人開始工作時我已經工作四個小時了。所以文章不斷地發,作品不斷地出。”

  李剛田曾撰聯語:“痴情刀筆蝴蝶夢,漫卷詩書杜甫心。”這或許可作為他晚年生活與心態的寫照,豪華落盡見真淳,向人本回歸,向自然迴歸,愈加註重其 內在的深厚意蘊,享受把筆臨池時心手雙暢、物我兩忘的過程,讓作品真正如其人、如其學、如其志;心無旁騖,拒絕一切誘惑,真正體驗超然物外的做人至境,這 是他給自己的回答。

  ***選自雷曉斐《李剛田:豪華落盡見真淳》,有刪改***

  相關連結

  ①李剛田是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書法篆刻理論家。2015年4月,李剛田獲得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這一中國書法界最高獎項,他很淡然。“已 是70歲的老人了,本無意於再去與人PK,競爭什麼獎項。本來也沒想到去申報,在朋友的慫恿與組織的推薦下,在最後的時間申報了。”

  ***國學網《人物·翹楚·李剛田》***

  ②李剛田說:“作為一個書法家,以全面、深厚的文化素養為基礎,從而深化藝術創作思想,增強藝術創造力,是非常必要的。要提倡書法家做一個文化人,也就是過去所說的‘讀書人’。風骨情操,這一點最重要,也是當下書法界失落最多、亟待喚回的一種傳統文化精神。”

  ***齊魯網《人物專訪:李剛田》***

  《書法家李剛田》閱讀題題目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大人要求看字帖前要洗淨手,帖要端端正正地放在桌子上,人要正襟危坐,氣不盈息,帖要輕翻,這讓年幼時的李剛田對書法產生了神祕感。

  B.一些求新求變者主張“不與古人同、不與時人同、不與故我同”,李剛田卻是“熱鬧中著一冷眼”,表明他要與“古人”“時人”“故我”同。

  C.在創作生涯中李剛田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不趨於俗,不把形式上的爭奇鬥豔作為努力的方向,使自己的作品別具一格。

  D.李剛田晚年仍讀書弄翰,胸懷寬廣,情繫國家,曾撰聯“痴情刀筆蝴蝶夢,漫卷詩書杜甫心”,這或許可作為他的生活與心態的寫照。

  E.李剛田曾說“風骨情操,這一點最重要,也是當下書法界失落最多、亟待喚回的一種傳統文化精神”,表現出他對書法發展的擔憂。

  ***2***李剛田在書法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分析。

  ***3***李剛田在書法方面有哪些獨到的見解?請簡要分析。

  ***4***李剛田稱自己“沒有目的地做事情”,這在他身上是如何體現的?有什麼樣的現實指導意義?請結合材料和現實生活談談你的看法。

  《書法家李剛田》閱讀題答案

  ***1***C E

  ***2***主觀原因:①熱愛書法。四五歲時就開始學習書法,從業餘愛好到專業書法創作,老年時仍讀書弄翰,自得其樂。②有堅定的信念支撐。即使在艱難的 境遇中,仍徹夜不眠雙鉤字帖,堅持學習書法不放棄。③勤奮刻苦。堅持刻苦練習,少年時代打工之餘仍堅持練習小楷;多年來堅持四點起床工作,堅持研究書法理 論,在研習書法、篆刻的同時,從未間斷對藝術理論的探索和思考。

  客觀原因:①家庭環境薰陶。祖父愛好收藏文物,李剛田從小見識古璽、秦漢印、精裝字帖等,受到感染。②時代創造機遇。幸運地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他被調到文聯工作,開始專業書法創作。

  ***3***①書法創作講究頓悟與漸修的結合。他認為書法形式的創新需要突發靈感,文化的醞釀積累是一個長期過程,頓悟與漸修兩者都不可偏廢。②要注重書 法的內在意蘊。他認為書法不僅是讓人“看”的,更是讓人去“讀”的,從中感受作者的氣質稟賦、修養情操與人格魅力。③“不薄今人愛古人”,在守成中突破, 在突破中傳承。④書法家要注重自身的文化修養。他認為書法家應以全面、深厚的文化素養為基礎,做一個文化人,保持風骨情操,深化藝術創作思想。

  ***4***第一問:①淡泊名利,超然物外。他不拼命追求功利,在書法的世界裡,他自享其樂;首次當選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時他毫無思想準備,也無意於競爭 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晚年深耕書法更是為了享受把筆臨池時心手雙暢、物我兩忘的過程,真正體驗超然物外的做人至境。②從心所欲,做自己喜歡的事。從小練 習書法是因為家庭的薰陶和自己的愛好;到了晚年只想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儘量減少像飯局酒席之類的社會活動,寫字、刻印、讀書,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獲得自在 與快樂。

  第二問:①無意於佳乃佳。摒棄功利思想,心無旁騖,自會進入佳境。不能為了追求功利而做事情,如現在很多孩子學習書法,不要一開始就指望能成名成家。②順其自然,享受人生。在生活中,不要強求自己去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有所為,有所不為,致力於心之所想,自會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