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論文範文

  作為大眾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軌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探討

  摘要:作為大眾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軌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因其發展歷史較短,經驗不足,在安全管理中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對城市軌道交通管理工作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如何完善城市軌道交通現代安全管理。

  關鍵詞:軌道;交通;安全;體系

  中圖分類號:U213文獻標識碼: A

  1、軌道交通管理工作急需改進

  從安全管理組織機構看,我國各城市軌道交通基本上設立三級安全管理模式,即總部***地鐵公司***設安全委員會,車務、車輛、維修等部門設安全領導小組,各車間***室***設安全員。總部範圍內建立包括總部領導、部門領導、車間領導、安全監察員和兼職安全員在內的安全管理網路。其中安全委員會是安全管理的最高領導機構,安全監察室為其常設辦公室,車務、車輛、維修三大生產部門設有專職安全監察員。

  儘管實行了三級安全管理,然而各類事故仍頻頻發生。從對事故的分類統計看,1999年和2000年上海軌道交通發生的一般性事故與險性事故的比例為5:4。一般性事故多是由於乘客沒有遵守安全乘車規則造成,而險性事故多是由於工作人員職責疏忽引發的。這說明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漏洞。

  把軌道交通作為一個大系統進行分析,可把人、裝置、環境3個因素作為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而管理缺陷是造成事故的間接原因。這4種因素和事故發生存在著必然的邏輯關係,藉助事故樹中的條件或門,運用布林代數原理可寫出如下公式:

  T=X1***X2+X3+X4***=X1X2+X1X3+X1X4

  式中,T――事故;

  X1――事故的管理原因;

  X2――事故的人為原因;

  X3――事故的裝置原因;

  X4――事故的環境原因。

  由上述公式看出:事故發生的原因可歸結到管理、人為、裝置和環境四大因素。這四大因素中的任何一種因素執行不良,都會引起事故發生。而管理因素隨時隨地制約著其他3種因素,管理原因或管理原因與上述任何一種原因結合都會引起事故的發生。換句話說,只要管理上存在著缺陷不善、混亂或失誤,就會直接導致事故發生或導致人的不安全行為、裝置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存在,進而引發事故,可見管理缺陷是誘發事故的關鍵原因。

  2、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因其發展歷史較短,經驗不足的現實,在建設和運營管理中留下了以下幾個方面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安全隱患:

  2.1城市軌道交通管理體系有待進一步理順

  城市軌道交通要從前期論證、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的全過程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在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各個環節上相互脫節,城市軌道交通管理體系有待進一步理順。

  2.2相關的安全管理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

  地鐵安全管理法規,是實現地鐵建設、運營和管理法制化和規範化的基礎,也是實現地鐵安全、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建設部已於去年制訂頒發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但僅此是不夠的,地鐵運營安全管理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

  2.3相關的安全標準規範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

  地鐵行業安全標準的建立,對規範企業的安全運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立地鐵行業安全標準,既要考慮地鐵行業可能達到的水平,更要充分考慮乘客和社會各界的期望值和認可度。如何制定統一的安全標準,確定事故分類、事故等級及其劃分辦法,進而形成完整的安全標準體系,這都是尚未解決的問題。

  2.4沒有形成一種全民的安全意識

  地鐵運營安全直接關係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要實現地鐵運營安全有序,在加強員工安全教育基礎上,必須對廣大乘客進行宜傳教育,要大力向乘客宜傳並督促其遵守軌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全民的安全防範意識。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在形成全面的安全意識方面尚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5地鐵事故應急預案不夠細化與缺乏演練

  由於地鐵運營環境的特點使得事故發生時危險性和緊迫性較高,因此對地鐵事故的處理,預先制定各種預案並進行事故應急處理和模擬演練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新建成的地鐵線路,在投人試運營期間更應該進行起復、救援、搶修、搶險、消防、突發事件等不同型別的演練。目前大多數地鐵公司都制定了一些應急預案,但突出的問題在於既不夠細化又缺乏定期演練。

  3、基於安全資訊系統的安全資訊管理體系

  建立安全管理資訊系統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安全資訊管理機制,同時還要有完善的安全資訊管理體系作為前端支援系統。因此,在安全管理資訊系統建設之初,就應充分考慮到其引起的一些組織機構、管理程式、資訊加工處理方式的變化。

  安全資訊系統是安全管理組織的神經中樞,資訊中心是安全管理活動的大腦,負責安全資訊的響應和動作,指揮、協調人員和部門間的相互關係並統一程序。構造目標資訊流圖如圖1所示:Ñ為安全資訊獲取階段,Ò為安全資訊處理階段,Ó為安全資訊利用和執行反饋階段,要使該體系真正有效的運作,必須強化安全資訊採集系統和建立有效的安全資訊響應保證體系。

  3.1強化安全資訊採集

  避免安全資訊獲取時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是確保安全資訊收集準確、及時的前提條件。安全資訊的採集包括採集內容和採集渠道。採集安全資訊應注意以下幾點:

  ***1***推行消除隱患的全過程管理。全過程管理的核心是強調對事故隱患進行跟蹤管理,以對隱患的發現、登記、整改等實行全過程管理,並將之傳送到安全資訊中心。對裝置實施定期檢查制度,其檢查過程中的安全資訊應傳遞到資訊中心,將所得資訊納入資訊系統備案待查,以指導生產現場正常執行,整理分析出重要隱患,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

  ***2***建立、落實安全資訊採集制度。對安全資訊的收除以組織上保證外,更重要的是要給以制度上的保證,需制定一系列資訊執行辦法、管理制度、獎懲方案,使每個安全員明確其責任、權力和義務。

  ***3***建立立體的安全資訊獲取網路渠道。為了使安全資訊的收集、傳遞、加工處理、儲存等有制度保證,應建立嚴密的縱橫交織的安全資訊網。縱向安全資訊網是指由企業決策層、職能部門、作業班組組成的多級安全資訊網,並建立與之配套的各級安全人員責任制,層層落實安全資訊的收、發、送工作。橫向安全資訊網則是由各級與安全生產有關的部門、生產單位等組成的安全資訊網,依據所規定的義務和程式及時將有關的安全資訊送到安全資訊中心。

  3.2建立有效的安全資訊響應保證體系

  資訊系統對靜態安全資訊應能實現“一次儲存、定期更新、隨時備查”,對動態安全資訊應能跟蹤、維護、及時響應。動態安全資訊響應系統是一個以微觀控制為主的前饋系統。事故和各環節的不安全因素由眾多的安全員將資訊傳遞到資訊中心,資訊中心的資訊管理員將傳遞來的安全資訊進行歸類整理、分析、篩選,然後由安全資訊主管提供資訊支援,由安全工程師提供技術支援,由安全技術部門協調資源配置,通過定方案、定日期、定負責人,共同制定整改決策方案,提出對生產系統隱患控制的有效措施。結果及檢查人、驗收情況都要及時反饋到資訊中心。整個過程都要求有完整的檔案和記錄,並由安全資訊中心及時備案、存檔和更新,以便動態跟蹤。。

  結語

  城市軌道交通在融入我們生活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安全隱患。我們要把維護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執行放在心上,從技術和管理方面做好工作,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提出整改措施,做好應急措施,將事故發生概率和事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田威毅.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對策探討.財經與管理,2009.

  [2]謝正光.北京市地鐵運營安全管理[R]北京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研討會.200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