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管理和團隊管理論文

  管理者是組織的統帥,是戰略管理的核心主體。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個人管理論文

  個人知識管理論略

  在科技進步和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已經成為了新資訊時代的核心戰略資源和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資訊爆炸已是這個資訊時代的一個最明顯的事實。新資訊的不斷大量湧現,在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資訊享受的同時,也給人們獲取適合自己需要的資訊及如何管理資訊帶來了困難。“我們生活在資訊的海洋中,但卻忍受著知識的飢渴”,正是對這一情形的逼真寫照。如何快捷、有效地從海量資訊中提取出對自己有用的資訊,進而轉化成有效的知識,並對其進行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一、基本理論概念

  1.知識的概念

  伴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再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和關注,而且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迄今為止,人們對知識都沒有作出一個統一、明確的定義。不同的人,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對知識的理解和定義都不同。

  縱觀國內外對知識的定義,我們雖給不出明確的定義,但卻可以總結出,知識是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對事物的認識和經驗***包括技能***的總和。從資訊的層面來看,它是一種能改變人的行為方式、被人所利用的資訊;換句話說,知識只是資訊中的一部分,是對特定物件的人類個體有用的資訊。儘管知識來源於資訊,但不完全等同於資訊。它可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種,而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之間的互相轉化,是組織新知識產生的最大的源泉。

  2.知識管理的概念

  知識管理是一個發展中的概念,知識管理活動不僅涉及對知識本身的管理,而且包含越來越廣的外延。只是到目前為止,這個詞還沒有一個定義明確而取得共識的概念。不同的領域、人們的研究目的、角度的不同,對知識管理強調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至今對於知識管理這一概念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

  目前,基於人們對知識應用的水平,在知識管理認識上,存在兩種理解:一種認為知識管理是以資訊管理為基礎,用資訊管理的模式建構知識管理的物件和內容,作為資訊管理的延伸和發展。

  關於知識管理目前還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但從上面這些不同的定義來看,有一點卻是達成了共識的,那就是知識管理不是任何傳統意義上的對人的管理,也不是真正的對知識的管理,而是強調了以知識為核心和充分發揮知識的作用,更加傾向於知識的共享,知識的創新。

  3.個人知識管理***PKM***的概念

  關於個人知識管理的概念目前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明確的定義,我總結認為個人知識管理***Personal Kowledge Management,PKM***是用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幫助個人有效地管理飛速增長的資訊,實質上就是知識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個人層面上更加深入的應用,它是個人在明確自己的資訊需求的基礎上,將個人隨機地或者有意識地從不同的渠道獲得的各種不同的資訊經過個人深層次的篩選、分析、加工、組織和評價,從而轉化成可系統利用和可擴充套件的個人知識,側面地輔助個人將隱性知識適當地、有效地轉換成顯性知識,構建起趨於完整的個人知識庫,然後進行知識的共享和交流,持續性地進行知識的更新,最終達到知識的利用和創新,更加完善個人知識體系的一個過程,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現代網路資訊資源解決問題,提升個人學習及工作效率,整合個人的資訊資源,增強個人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因此,個人知識管理將日益成為學習者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是完善個人知識體系從而達到知識創新的一個過程,是適應資訊時代網路遠端教育學習和完善終身學習的重要能力。

  二、個人知識管理的必要性

  隨著資訊科技、網路技術和計算機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經濟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迅猛之態帶領著人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在這個以知識為主導的時代裡,人類獲得資訊的渠道變得更加廣泛,如報刊、廣播電視媒體、網際網路、人際交流、工作實踐等。資訊和知識的產出呈指數級增長,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資訊資源分散,數量龐大,表現形式越來越複雜,內容與價值的相關性不如何迎接這一挑戰,並採取適當的方法處理資訊獲取知識具有重要意義,這就需要我們採取適當的方法來管理這些資訊,因為只有有效地管理好個人自身的知識,才能真正擁有這些知識,結構化這些知識,使得這些知識為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服務,更加充分地發揮個人潛能。

  三、個人知識管理與組織知識管理的關係

  個人知識管理和組織知識管理既有區別又有聯絡。有人認為個人知識管理本身反對共享,從而推匯出了個人知識管理不應該倡導的結論。但我認為個人知識管理絕對不是反對共享的。事實上,現在很火的blog***部落格***就是作為一種個人知識管理中知識共享的工具出現的。組織知識管理就是捕獲組織內外有價值的知識與資訊,並將這些知識和資訊進行最大效能的利用用,以提高組織的競爭力,同時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組織更多的是要求知識的共享,使整個組織的競爭合力達到最高。因此,我認為個人知識管理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而組織知識管理則更加關注組織的創新能力的提高,以增強社會競爭力。

  四、個人知識管理的意義

  比爾・蓋茨認為:“收集、管理和使用資訊的方式,決定了你的輸贏。”因此,個人對知識的尋找、發現、篩選、獲取、加工、儲存、利用、評價、交流、創新的能力決定了自身的競爭能力。

  個人知識管理的目的通常是增強個人競爭力。這是因為在現在已經到來的資訊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經成為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的主要源泉,它作為這個時代的第一生產力存在著,彰顯著它獨特並且不可取代的作用。個人知識管理幫助個人對知識進行的高效動作,就意味著個人競爭力的提高。而個人知識管理的現實意義在於,它是個人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的基石,深入地挖掘個人需要的各種知識,將隱性知識最大化地顯性化,同時吸收外界的顯性知識進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創新出新知識,從而為個人的創新能力和今後的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知識經濟時代,個人更加明顯地成為知識的消費者。個人追求知識的最大意義,在於能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的力量,進而發展個人與組織的能力。此外,個人除了不斷追求新知識外,也應積極創新,努力成為知識的生產者。而處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人們要順應時代的變化,就必須學會對個人知識進行有效甚至最優的管理。

  參考文獻:

  [1]甘永成.e-Learnig環境下的個人知識管理[J].中國電化教育,2003,6.

  [2]孔德超.論個人知識管理[J].圖書館建設,2003,***3***.

  [3]賴純勝,盧澤輝.個人知識管理方法的初探[J].錦州醫學院學報,2000,***5***.

  [4]邱均平.知識管理學[M].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團隊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