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和諧的同伴關係建立研究論文

  同伴關係,就是指年齡相同或者相近的兒童之間的一種共同並相互協作的關係。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幼兒和諧的同伴關係建立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幼兒和諧的同伴關係建立研究全文如下:

  在現代社會中,只有具備高度責任心、協作精神,並在實踐中努力實行的人,才能立足社會。當幼兒入園以後,他的生活圈子由小範圍的家人轉向老師和同伴,其特殊的“小太陽中心”的地位也受到了影響和衝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明確指出,要“加強師生之間、同伴之間的交往,培養幼兒對人親近、友愛的態度,教給必要的交往技能,學會和睦相處”。

  一、讓幼兒學會關心

  有這樣一句名言:對人而言,關心和愛就像水和空氣一樣重要。學會關心是兒童建立良好同伴關係和社會關係的基礎。不少研究發現,培養兒童對他人的同情和關心,可以有效地提高兒童利他行為的水平,降低其不良行為的出現,從而改善兒童的同伴關係,建立良好的同伴友誼。

  1.讓幼兒感受他人對自己付出的勞動與愛。

  首先,我們和家長取得聯絡,努力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營造愛的氛圍。幼兒面對幼兒園這一新環境會害怕、退縮,老師便經常抱抱孩子、親親孩子、牽一牽孩子的小手、摸一摸孩子的頭,增進師生之間的友誼,使幼兒感到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親切、在家庭中,要求父母對孩子說話要溫柔體貼,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多給孩子鼓勵和表揚,讓孩子直接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濃濃的愛。其次,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成人之間注意使用愛的語言,如“你辛苦了,先歇會兒”,“彆著急,我來幫你”,“謝謝你為我做了這麼多的事”等等、這種互相關愛與體貼,使孩子的愛心在潛移默化中生根發芽。

  2.引導幼兒去關心周圍的物和人對幼兒來說,身邊的玩具、小動物、小樹、小花就像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他們生活中最親近、最自然的夥伴。我們引導孩子用友善的態度對待這些夥伴,和它們做朋友。如布娃娃掉在地上時,可以這麼說:“喲,布娃娃都摔疼了,快抱起來摸摸它、”“小貓是你的好朋友,和它一起做遊戲吧、”等等在和同伴的交往中,我們開展大帶小活動,請部分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如有孩子在入園時哭鬧,引導其他幼兒去安慰、關心,送玩具給他並和他一起玩、要求孩子幫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整理玩具、分發碗勺等,做老師和父母的小幫手。

  3.藉助藝術作品來薰陶和培養孩子的愛心

  故事《老鼠三兄弟》敘述了老鼠三兄弟看到鼠妹妹穿著破衣服,就悄悄讓裁縫把漂亮的布做成了女式服裝這麼一件事,強化了幼兒關心、愛護別人的情感。在學完歌曲《好媽媽》後,孩子們認識到了媽媽工作的辛苦,不少家長欣慰地告訴我們,孩子在家經常唱這首歌,還能主動幫家人拿拿東西、遞遞拖鞋等。儘管這些事情都很細小,卻使幼兒知道任何人都有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應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關心他人、愛護他人、幫助他人,體驗到這也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二、讓幼兒學會尊重

  尊重他人是現代社會一項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尊重他人需要幼兒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緒,放棄某些諸如粗暴、偏執、利己、任性的習慣,使幼兒之間形成溫馨、平等、友愛的夥伴關係。最初,孩子們之間不夠尊重,活動中一些能力強的孩子佔優勢,部分能力弱的幼兒得不到同伴的青睞和關注。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從認識、體驗、理解三個方面來幫助幼兒學會尊重。

  1.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在人際關係中的平等地位 我們組織幼兒展開討論,讓孩子在“誇一誇”,“誰的進步大”等活動中找一找別人的優點,引導幼兒發現每一個人都有好的方面,知道大家應該互相學習,即使有缺點與錯誤也是可以改正的,別人有困難要去幫助他,而不能嘲笑或指責。在群體中,無論年齡大小,能力強弱,大家都是平等的,可以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只要不影響他人、侵犯他人,大家都應該容忍和滿足他。

  2.幫助幼兒體驗受人尊重與尊重別人的快樂

  認真傾聽他人講話,是尊重他人的良好開端。我們要求幼兒在集體活動交往中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談話,別人表演要保持安靜,並在一個節目結束後鼓掌表示感謝和讚賞。

  3.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別人

  只有互為了解,才能互相尊重。由於幼兒年齡小,理解他人的能力有限,所以我們積極鼓勵幼兒學會表述自己的意願,主動讓他人瞭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同時逐步學會用詢問、商量、觀察等方法去了解同伴的意願和行為。在移情教育活動中,幫助幼兒學會觀察和辨別他人表情與內心的情感及變化,引導幼兒去思考詢問他人情感發生變化的原因。

  三、讓幼兒學會合作

  在未來社會中,只有能與人合作的人,才能獲得生存空間;只有善於合作的人,才能贏得發展。再聰明的孩子如果不懂得與人合作、交往,那隻能是一個“孤家寡人”式的神童、幼兒較少關注同伴在玩什麼,也很少去參與其中,平行遊戲佔主要地位。我們注意通過多渠道、多途徑開展合作教育活動。

  1.萌發幼兒的合作意識

  通過活動《玩具大家玩》《我和你一起玩》等,使幼兒懂得什麼是“友好合作”,怎樣做才是“友好合作”、文藝作品《拔蘿蔔》深受幼兒喜愛,我們讓幼兒通過理解故事一欣賞歌曲一遊戲表演等幾個環節,逐步體會到“團結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的、巨大的。在環境創設方面,我們佈置了牆飾“大家一起玩”,並張貼體現小朋友合作行為的各種圖片,激發幼兒的合作願望。

  2.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在口常生活中,我們要求幼兒在午睡前後互相幫助穿脫衣服、解釦鈕釦;嘗試並願意與同伴合看一木書;把家裡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和小夥伴一起玩,共同分享快樂。在集體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幅畫,一起唱歌、跳舞,一起用打擊樂器為樂曲簡單伴奏等等。在遊戲活動中,鼓勵幼兒自己嘗試分配角色、解決小問題;要求幼兒將自己搭的建築物和大家的放在一起,組成一個公園等通過這些具體的合作情景,幫助幼兒漸漸習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嚐到合作的甜頭而渴望合作。

  今天的孩子將是明天的主人,他們必須學會共同生活。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孩子學會互相理解、平等交流、和睦共處,引導幼兒與同伴建立牢固的感情紐帶讓孩子心中的友誼之花常開不敗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