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市場營銷畢業論文範文

  市場營銷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在高職院校的諸多專業中受到了廣泛的青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市場營銷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市場營銷畢業論文範文一: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就業素質培養

  摘要:就業心理素質的培養對於市場營銷本科專業學生尤為重要。首先,通過建立校內實訓平臺,熟悉業務流程、掌握相應的營銷理論知識和一般技能。其次,通過實戰平臺的建設,讓其對就業崗位和職業晉升通道有清晰的認識,培養職業道德與素養。

  關鍵詞:市場營銷;就業素質培養

  一、轉型院校與大學生就業素質界定

  1.轉型院校的界定在我國高考體系中,根據每年分數線的高低劃分了不同的本科層次,其中主要是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而在本科第二批次中,存在一批錄取分數較低,晉升時間較短,師資力量較弱,學習氛圍不強,影響力小的普通二本院校,下文稱為轉型院校。

  2.就業素質的定義就業素質***occupationalcompetency***,是由哈佛教授戴維•利蘭1973年在“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Intelligence”一文提出來的,認為就業素質著眼於自我形象、價值觀、特質能力、動機、性格等特徵,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知識、技能、態度的集合,是區分卓越者與普通勞動者深層次的特徵。後來HillageandPollard用“employability”表示就業素質是就業者在向僱主展示自身能力,來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的能力。國際勞動組織指出就業素質是獲得和保持工作,以及在工作中的應變能力。而國內對就業素質的定義歷來都是眾說紛紜。大學生的就業素質是主要指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心理品質和專業技能的總和,是大學生正確擇業、成功就業和順利創業的基礎。大學生的就業素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心理素質、專業技能和就業觀念。其中,心理素質是保證,專業技能是核心,就業觀念是統領,它們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綜上對就業素質的理解,本文認為大學生就業素質是指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就業觀念、就業心理和專業技能。

  二、轉型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大學畢業生應當具備的就業素質及其現狀

  1.正確的就業觀念就業觀念是指求職者對職業選擇和就業方向的基本觀點和判斷,是求職者在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對自己未來所從事職業和發展目標的整體規劃。正確的就業觀念要求市場營銷專業大學畢業生正確把握就業形勢,制定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並選擇正確的就業方向,對在就業過程中即將從事的工作或崗位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和認同。根據即將畢業大學生的調查顯示:被調查的大學生中33.3%看重行業前景,27.2%看重各自待遇,24.6%首選個人發展因素,其次14.9%更重視就業的地理環境。但是另項資料顯示52%的學生更願意選擇去東部沿海地區就業。56.25%的學生的就業目標是獲得高薪酬,其次是實現自身價值***1***%***、緩解家庭經濟壓力***14.75%***、積累經驗***12.6%***,當然,這個結論或許與被調研物件大多來自於農村家庭有關。最希望進入的就業單位是政府機關及事業單位***60%***,其次是外資企業***17.6%***、私營企業***15.6%***、自主創業***6.8%***。

  2.健康的就業心理“就業心理”最早由職業輔導之父——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弗蘭克由美國著名心理學院弗蘭克•帕森斯在《選擇一個職業》中首次提出了就業心理的概念。在國內,對“大學生就業心理”的概念界定雖有許多不同版本,但可以綜合各方面的看法將大學生就業心理定義為:大學生在思考就業問題、為獲得職業做準備及在尋求職業的過程中受外部刺激所表現出的主觀能動的反應和反映,包括情緒心理、認知心理、社會心理。健康的就業心理是大學生做好就業準備、緩解就業衝突、進行就業除錯應具備的綜合素質之一。對即將畢業大學生的調查顯示,被調查學生在“對大學的適應程度”上的結果依次是很好29.6%,較好36.8%,較差32.2%,很差1.4%。“對自己前途是否感到困惑、擔憂”的結果是沒有6.9%,很少15.9%,偶爾44.8%,經常32.4%。“通常心理壓力來自於”人際關係39.5%,就業壓力39.5%,學習1***%,家庭負擔3.5%。這個結論與當前獨生子女學生居多,國家對困難學生補助力度加大有關。“在與人溝通上是否存在障礙”問題上,4.8%沒有,2***%比較少,48.8%有時有障礙,20%有很大障礙。認為“最有效的就業途徑”依次是學校資訊及推薦32.6%,人才市場招聘28.2%,親戚熟人幫忙21%,毛遂自薦18.1%。綜上反應轉型院校大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的就業心理準備是非常不充分的,人際溝通能力欠佳,在認知心理和情緒心理兩個方面都需要鍛鍊、改善。

  3.良好的專業技能專業技能***或者就業能力***是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將來就業所需的技術和能力,具體表現為三個維度:基礎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差異效能力。市場營銷基礎能力是進入就業市場的准入條件,包括人際溝通、身心素質、表達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市場營銷專業大學生核心能力的體現,包括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團隊能力。市場營銷專業大學生差異效能力表現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個性能力和多元化、創新效能力方面[5]。另外,也有學者概況為,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單純指某一項技能、能力,而是學生多種能力的集合,這一概念是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全面包含。在內容上,它包括學習能力、思想能力、實踐能力、應聘能力和適應能力等[6]。在被調查大學生中顯示:認為“當前就業困難的原因”是缺乏技能與經驗30.3%,自身能力不足25.8%,就業期望過高23.4%,就業人數過多20.5%。“影響求職成功”的原因分別為各類獲獎證書40.8%,學習成績40.6%,個人能力14.7%,應聘技巧3.9%。“你認為自己最欠缺的素質”是實踐能力42.8%,溝通協調能力35.4%,承受壓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17.4%,解決問題的能力4.4%。“是否有明確的職業規劃”調查結果是18.4%有,40.2%比較模糊,3***%走一步算一步,7%沒有想過。以上調查顯示,當下大學生中大部分學生對自己沒有一個明確的職業規劃。更多的是專注於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獲取各類證書,將這些看作是未來就業路上的通行證,缺乏實踐技能及社會經驗。

  三、轉型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大學生就業素質的培養措施

  1.將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培養納入市場營銷專業建設體系當前的人才培養方案中並未包括對大學生就業觀念上的培養,大學生就業觀念主要通過自己上網、諮詢親朋、與個別老師交流的方式,在自發狀態下形成的。即便有職業發展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但是缺乏針對市場營銷專業就業形勢的分析與就業引導。第一,組建校內、校外導師團隊。加強校內導師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充分發揮導師的作用。現有導師制更多的是以指導學生學習為主,而對於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等方面的指導比較薄弱,部分導師缺乏專業指導能力。建設校外導師隊伍,由企業營銷類崗位優秀人才參與指導大學生成長。第二,優化課程內容。首先,在現有的就業指導課程上,針對市場營銷專業來組織就業形勢分析與就業引導等課程內容。其次,將就業觀的培養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具有用人單位所需要的敬業精神、吃苦耐勞的身心準備、用於承擔責任和創新的職業素質都以大學生具有優秀的思想道德意識為前提。

  2.實訓、實戰教學平臺同步建設,減少就業心理落差校園實訓教學平臺往往只能滿足於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但是不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職業/崗位本身應當具備的身心素質。市場營銷專業特性決定了本專業大學畢業生就業起點較低,工作內容辛苦,壓力大。就業前期工作情緒波動大、換工作意願較強,導致職業穩定性較差。與高職類市場營銷畢業生相比,本科畢業生在擇業時普通存在的“眼高手低”的弊病,但在崗位晉升和薪資增長方面優勢明顯。據筆者所在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顯示畢業2年及以上的學生44%在營銷管理類崗位,月薪在1萬以上的有13%。因此,就業心理素質的培養對於市場營銷本科專業學生尤為重要。首先,通過建立校內實訓平臺,熟悉業務流程、掌握相應的營銷理論知識和一般技能。其次,通過實戰平臺的建設,讓其對就業崗位和職業晉升通道有清晰的認識,培養職業道德與素養。避免就業焦慮、恐慌、盲目等就業心理問題。最後,開設職業心理測評系統。充分發揮互聯的優勢,開設大學生就業心理論壇,設立就業心理指導群等。定期邀請有資歷心理教師,開設專題講座,提供個性化的指導,為學生解答各種問題和困惑。

  參考文獻

  1、應用型本科專業課程結構體系的構建——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甄國紅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11-05

  2、普通高等學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討史保金河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6-10-28

  市場營銷畢業論文範文二: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思考

  摘要:總而言之,通過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來提高高校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學效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雖然,現階段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是,只要高校和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創新教學模式,就一定能提高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市場營銷;實踐教學

  對於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其在社會得以站穩腳跟的基礎。然而,一直以來,高校更注重學生營銷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對於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因此,以學生實踐能力的概述為切入點,對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途徑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高校學生實踐能力的概述

  一般來說,高校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方面是專業實踐能力,另一方面是一般實踐能力。所謂的專業實踐能力,指的是學生通過在校學習所獲得的專業知識及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而一般的實踐能力,指的就是學生得以順利進入社會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比如表達能力、學習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與他人的合作能力等等。這兩種能力並不是互相對立的,而是相互促進和影響的。一般實踐能力作為學生獲得更高能力的基礎,其針對的問題主要為學生適應社會的問題。而專業實踐能力作為學生賴以生存的核心能力,其針對的問題主要為學生適應工作的問題。

  二、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途徑

  現階段,我國市場營銷專業所採用的教學模式主要以計算機模擬、案例教學以及校外實習這三種。但是,這三種模式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都存在著不足的地方,制約著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高校應對以往的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途徑加以優化,具體措施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進行有機融合、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實踐的環節進行強化、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1.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進行有機融合。學校應對校內的實驗室進行充分地利用,並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進行有機地融合,從而避免以往市場營銷教學模式的弊端。學校可以通過引進先進教學軟體的方式,來對他們的理論知識進行演練,同時,還要將企業課程引進到日常專業教學的過程之中,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深刻認知,以保證所培養的學生,能夠符合這一行業的實際需求。

  2.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實踐的環節進行強化。教師應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對市場營銷的教學實踐環節進行有效地強化,強化的環節主要包括:角色模擬、課堂陳述、檔案綜述以及案例分析等。依靠對教學實踐環節進行強化的途徑,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同時,還能促進學生查詢、整理文獻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加深學生對自身專業的理解和認識,從而達到對專業技能熟練掌握以及運用的目的。

  3.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校教師更注重理論知識的研究,而其實踐能力卻有待提升。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因此,促進學生營銷實踐能力提升的有效渠道就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首先,高校應加大對教師的營銷實踐能力的培訓力度,可以安排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實踐鍛鍊,從而對企業的工作流程和重點加以熟悉,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其次,高校可以引進優秀的營銷人才到校開展一些講座,讓學生和教師能夠吸收到最先進的營銷經驗,這樣做的優勢在於,可以讓學生和教師所獲得的經驗更貼近社會實際。

  4.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大部分優秀營銷人才,其能力的獲得都來源於實踐工作經驗。這是因為,學生在工作中的良好行為習慣以及一些重要的意識都只有現場環境中才能真正領悟其本質。然而,由於學生在上學期間,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校園裡,無論是他們的心理狀態,還是所學的東西都和實際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高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對社會資源加以利用,強化高校和企業之間的關係,從而給高校營銷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實戰經驗。以國外為例,很多國外高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絡就非常緊密,很多企業甚至會把學生實習的機會當成一種儲備人才的手段。相對於國外而言,國內的企業則是把大學生實習看作是一種負擔,當作任務來完成。

  即便是一些企業接納了這些實習生,但是,卻沒有將大學生的實習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只是讓學生對企業進行簡單地參觀,而學生對企業的實際運作流程都沒有深入地認識和了解。由此可見,學生的實習機會並沒有得到有效充分地利用,可以說,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勢在必行。

  總而言之,通過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來提高高校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學效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雖然,現階段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是,只要高校和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創新教學模式,就一定能提高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專案教學法”在市場營銷專業的應用王衛紅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3-08-30

  2、地方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以襄樊學院為例張家明對外經貿20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