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問題淺述論文

  市場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我國市場營銷的進一步發展,在市場營銷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的今天,我國的市場營銷也出現了許多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市場營銷倫理問題討論》

  摘要:市場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我國市場營銷的進一步發展,在市場營銷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的今天,我國的市場營銷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從許多案例中,我們不難知道原因是企業的領導人和企業職工的道德素質低下不能做到市場營銷的基本原則,道德體制不健全,經濟利益與道德沒有實現共贏,相關的法制建設和管理不得當以及消費者的道德評價意識太低等。本文將從倫理的角度進一步分析和討論市場營銷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市場營銷;倫理;產生原因;危害

  1.市場營銷的定義

  市場營銷是指個人或集體通過交易其創造的產品或價值,以獲得所需之物,實現雙贏或多贏的過程。不難看出市場營銷的出發點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通過產品和交換方式實現經濟利益。

  2.企業不道德營銷的行為的表現

  在市場營銷的過程中,企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他們提供產品並且引導人們進行消費。但是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正確認識到他們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利互惠關係,出現一系列欺騙消費者的事件。營銷中的產品問題,表現為雙重標準即面對不同人群質量不同;營銷中的定價問題,表現為通過變動價格來使企業利潤達到最大化;營銷中的推銷問題,表現為利用廣告來誤導、欺騙消費者;營銷中的渠道問題,表現為賄賂相關政府人員或部門實行非法買賣。

  3.企業出現不道德營銷行為的原因

  企業的不道德營銷行為與企業倫理因素有較大關係。

  3.1內部原因

  3.1.1企業以利益為目標,缺乏道德感,沒有重視法律。一些企業為了獲得最大的利益,忽視法律條文的規定,在銷售產品的時候違背了消費者的意願實行捆綁政策或者附加一些其他不合理的條件。不只是對消費者,在同行競爭中,有些企業會故意捏造虛假訊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和名譽。這正是不尊重道德和法律的表現。

  3.1.2企業沒有重視營銷道德建設的幾個原則,即誠信、公平、互利互惠、尊重。誠信原則是企業經營之本。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與消費者的長期合作。誠信原則要求企業講真話,不欺騙。例如,不做虛假廣告,不缺斤少兩,不亂定價,不做假賬等。誠信原則還要求企業說話算話,簽訂的合同一定要履行,答應顧客的產品質量和服務一定要達到。但是能夠做到這些的企業少之又少,有些企業為了達到利益目的,誇大產品的功能和安全性,一些餐飲企業打出優惠活動的幌子來吸引顧客,但卻在實施的時候以各種理由取消優惠。公平原則要求機會平等,消費者有均等的機會獲得產品和服務,企業不應該有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實施差別待遇等。對於競爭對手也要實行公平原則,不能通過不正當手段阻礙對手的發展。互利互惠原則的最低要求是不損害他人利益,例如,竊取商業祕密搞垮對手就是損害了競爭者的利益。企業在自己獲利的同時也要給相關者好處,不安全的產品、誤導性的廣告都是消費者利益的損害。還有一些重工業企業汙染環境就是對社會利益的嚴重侵害。尊重人就是尊重每個人的尊嚴、利益和價值。在市場營銷人員的調查中,經常侵犯他人的隱私權。還有時間上的不尊重,不合時宜的電話常常會擾亂消費者的生活。

  3.1.3企業職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太低也是導致企業營銷不道德的原因之一。一些營銷者為了一己私慾矇騙消費者,強行推銷自己的產品,也有不顧企業的利益,從中獲得好處。為了自己的業績,不惜違背企業的方針政策,誇大其詞。這些情況在保險等需要大量推銷人員的企業比較常見。

  3.2外部原因

  企業出現大量不道德營銷行為不僅有企業本身的原因更有社會的原因。

  3.2.1與市場營銷有關的法律尚未完善,良好的道德風氣尚未形成。法律的建設還在發展階段,雖然已經頒佈《反不正當競爭法》,但是還有多處需要完善,企業敢這樣膽大妄為大多是鑽了法律的空子。另外社會上功利,急進的風氣盛行,在物質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少的人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

  3.2.2消費者道德評價意識較弱。企業對消費者造成利益傷害時,大部分消費者都覺得自己的損失不大,沒有必要與企業發生利益糾紛。對企業的不道德行為只是給予口頭上批評,這正是消費者道德評價意識不高的表現。正因為消費者對這些行為的不敏感,造成企業的變本加厲,最終更嚴重的侵犯了自己的權利。

  4.企業市場營銷道德缺失的危害

  在功利主義和物質主義盛行的社會裡,企業把利益放在了首位,不惜以犧牲經營道德為代價來獲取利益。一旦一家公司能夠成功的躲避法律的監控,通過一系列不正當手法取得巨大收益,便有一大堆的企業爭相效仿。自此,能夠堅持自己的經營原則的企業越來越少。社會上就會出現一大批破壞社會道德的企業,嚴重汙染了社會風氣。不僅如此,還會擾亂社會秩序,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企業的這種行為對消費者也是極大的傷害,消費者是對企業的信任才會選擇它的產品和服務。如果企業不能正當經營,對消費者使用欺騙的手段來使消費者自掏腰包,這樣不僅使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會使消費者對此類產品和服務產生厭惡感。在同業競爭中,大家都是利字當頭,為了同一個目標,競爭勢必很激烈,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由於企業的欺騙,消費者大多不再願意相信企業,企業就會失去大量的客源,為了利益甚至會走上犯罪道路。市場營銷不道德不管是汙染了社會還是損害了消費者,最終結果還是由企業自己承擔,得不償失。

  5.結束語

  不良的市場營銷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甚至於國家利益,擾亂了社會秩序,使得市場的信譽大大降低,影響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這些行為如果不加以制止,將會使社會生活不能正常進行。加強市場營銷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我們從現在開始付諸行動抵制不良銷售行為。為此企業,消費者,社會監督部門應該各司其職,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共同促進市場營銷在道德規範的基礎上積極穩健的發展。***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二班***

  參考文獻:

  [1]陳寶亭,劉金華.經濟倫理學[M].遼寧: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陳向軍.論企業誠信營銷[J].商業時代,2003***20***:6.

  [3]徐興權.淺談加強營銷道德建設[N].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

  [4]許壯飛.中國目前市場營銷問題的倫理分析[D].安徽師範大學,2005.

  [5]邰苧.論企業營銷道德建設[J].經濟師,2004***4***:15-1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