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研究論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計算機網路技術得到了充分發展和應用,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在計算機網路技術應用的過程中,由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存在很多安全威脅,嚴重影響了計算機網路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在社會發展新時期,我們要高度重視網路安全維護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研究全文如下:

  一、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含義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對計算機系統安全的定義:為資料處理系統建立和採用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和資料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遭到破壞、更改和洩露。即:通過對各種技術及管理措施的運用,來保證網路系統能夠正常執行,確保網路資料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可知,建立計算機網路安全保護措施的最終目標在於確保經過網路傳輸和交換的資料不會發生增加、修改、丟失和洩漏。

  二、網路安全技術的重要性及網路安全應具備的功能

  由於網路的普遍性特徵,使得網路安全涉及到諸多領域,如電子商務領域和技術領域等。電子商務已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如淘寶購物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重要渠道之一,其交易安全不僅與購物者自身利益息息相關,同時也影響著整個國民經濟的執行與發展,因此,預防盜取賬戶金額行為和惡意侵襲行為,有效保護銀行、企業與個人的權益成為網路安全課題的重中之重;在技術領域中,網路安全不僅指硬體和軟體本身的實體安全,還包括其安全執行、持續進行良好的工作狀態,保證資訊保安,不會被非法閱讀、修改和洩露等。

  計算機網路在廣泛應用的同時,網路之間的資訊傳輸量也隨之劇增,這就使得一些機構和企業在得益於網路而加快業務運作的同時,其網上的資料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攻擊和破壞。攻擊者通過竊聽網路上的資訊來盜取使用者的口令、資料庫的資訊,篡改資料庫內容,偽造使用者身份,甚至刪除資料庫內容、摧毀網路節點、釋放計算機病毒等。由此可知,不論區域網還是廣域網,網路的安全措施必須能全面抵禦各種惡意威脅,才能確保網路資訊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計算機網路應用系統必須具備以下功能才能更好地適應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訪問控制:通過對特定網段、服務建立的訪問控制體系,將絕大多數攻擊阻止在到達攻擊目標之前。檢查安全漏洞:通過對安全漏洞的週期檢查來避免攻擊。攻擊監控:通過對特定網段、服務建立的攻擊監控體系,可實時檢測出絕大多數攻擊,並採取響應的行動。加密通訊:主動地加密通訊,可使攻擊者不能瞭解、修改敏感資訊。認證:良好的認證體系可防止攻擊者假冒合法使用者。備份和恢復:良好的備份和恢復機制,可在攻擊造成損失時,儘快地恢復資料和系統服務。多層防禦:攻擊者在突破第一道防線後,延緩或阻斷其到達攻擊目標。設立安全監控中心:為資訊系統提供安全體系管理、監控、保護及緊急情況服務。

  三、目前的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及其侷限性分析

  目前廣泛使用的網路安全技術包括防火牆技術和入侵檢測系統。防火牆以屏障的形式存在於可信網路和不可信的外界之間,通過實施安全策略來控制資訊注入可信網路,以防不可預料的風險發生,另外還能限制可信網路中的使用者對外部網路的非授權訪問。設立防火牆意在保護自身網路不受其他未知網路的攻擊與破壞,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一種安全技術,但其仍存在一定侷限性,它對內部網路之間的訪問行為是無法進行辨別和預防的,並且對來自防火牆以外的其他途徑惡意攻擊也顯得無能為力。入侵檢測系統是為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安全而設計與配置的一種能夠及時發現並報告系統中未授權或異常現象的系統,是一種用於檢測計算機網路中違反安全策略行為的系統。入侵檢測系統能夠識別出網路內部與外部的任一非法活動,應用其能在入侵攻擊對系統發生危害前檢測到入侵攻擊,並利用報警與防護系統驅逐入侵攻擊,從而減少入侵攻擊所造成的損失。入侵檢測系統存在較高的誤報、漏報率,並對精巧有組織的攻擊難以起到防禦作用。

  四、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的發展趨勢分析

  防火牆和入侵檢測系統的功能特點和侷限性決定了二者的不可取代性,其相輔相成,共同合作才能更加有效的保證網路安全,防火牆重於訪問控制,入侵檢測系統則能夠主動發現入侵訊號。例如,入侵檢測系統檢測到一種攻擊行為,若無法及時有效地阻斷或過濾,這種攻擊行為仍將對網路應用造成損害,沒有入侵檢測系統的防守,一些攻擊會利用防火牆的合法通道進入網路。因此,只有將防火牆和入侵檢測系統進行緊密有效的結合運用,使其相互彌補不足,才能為網路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防禦保護功能。

  總之,目前網路在我們工作和生活中具有普遍性與重要性,很多事情都要通過網路傳播,網路安全問題也隨著增多,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也造成很大的危害與損失,因此加強網路安全管理刻不容緩,只有加強網路安全意識與技術運用,才能更好的利用網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