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基於林業生態背景的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策略論文

  自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之後,又進一步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可持續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林業生態建設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也制約著經濟的發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試析基於林業生態背景的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策略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試析基於林業生態背景的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策略全文如下:

  摘要:所謂生態林業,是指在發展林業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生態經濟學以及生態規律為指導思想,合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促進林業發展,最終為人類生存發展創造和諧生態環境的生產體系。當前林業生產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林業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實現林業經濟增長,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要解決這個問題,林業生產必須走基於生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情況下,實現林業的經濟增長。本文通過討論林業生產與林業生態間的關係,提出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生態林業;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地發展,伴隨著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環境問題逐漸為整個國際社會所重視,如何在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的前提下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已成為各國急需解決的問題。同樣,在林業生產中保持其生態平衡的情況下實現林業經濟增長也是一大挑戰,林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實現經濟增長併兼顧環境保護,必須解決人與自然的關係。林業生產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就必須擴大綠色產業的規模,同時加大科技在生產中的應用。

  一、 生態環境與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人類生存離不開生態環境,生物物種及非生物因素組成了生態環境,各生態組成成分之間屬相互聯絡、互相依存,當人類過度砍伐樹木,勢必造成水土流失、植物死亡等。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中離不開生態環境的平衡,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低,樹木砍伐嚴重,導致生態破壞嚴重,及時加大了人工投入,但由於種植的品種單一,經營水平有限,制約著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走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時,必須先實現林業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多樣性,才能促進和實現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二、 實現生態平衡下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策略

  ***一*** 在林業生產中加大科技的應用

  全球社會的迅速發展離不開科技,而林業生產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也必然離不開科學技術。在發展林業的過程中加大科技投入,其中包括林業人才的培養,人才在林業生產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林業生產若缺乏人才,其發展步伐便會止步不前。通過安排專業人員系統學習和掌握最新技術,把最新技術應用到林業生產中,只有這樣林業生產才能有新的發展。利用科技手段培育出具有經濟價值的品種,同時調整種植結構,推廣優良苗種。在生產過程中要充分遵循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複雜多樣性,再通過人工的參與和干預,實現林業的經濟效益,比如科學採用人工干預防治害蟲,採取一些科技手段提高瀕臨滅絕物種的成活率。

  ***二*** 實行退耕還林制度,合理採伐

  在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上,推行退耕還林制度併合理採伐,可避免林業生態環境的失衡。退耕還林最直接的作用在於擴大了林業面積,滿足了林業生產的發展需求,森林面積的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協調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要制定合理的採伐制度,避免砍伐過度,通過人工擇優,將有價值的樹木予以保護,同時保留植物種類的多樣性。

  ***三*** 優化生產結構

  林業生產結構的優化,即要強化林業的生產結構以及各產業鏈的有效銜接。加強實行退耕還林制度,擴大了林業種植面積,減少了自然災害的發生,同時合理採伐。一些森林資源的開發要具備一定條件才可以進行工業生產,保證產業鏈的有效銜接,比如木材加工、林業產品化工、傢俱生產等。同時開發林業新品種,調整生產結構,如發展旅遊產業、花卉種植、果樹種植等。

  ***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評價機制,加強林業管理

  我國當前林業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尚存在許多不足,一些不法分子針對法律漏洞從事違法行為,給林業生產帶來不小的損失。另外一些群眾森林保護的意識不強,相關單位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因此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加強環境保護和森林保護的宣傳工作,加強林業生產管理,並配備護林人員加強看護,於此同時對護林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另外還要建立有效的林業生態環境評價機制,避免一些過激的林業生產行為,比如有些地方為實現最大化經濟效益,過度砍伐,造成環境的嚴重破壞和生態失衡。

  三、總結:

  林業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同時林業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基於林業生態的背景下實現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必須要協調好林業生產與林業生態兩者關係。我國在林業生產須不斷地進行科技創新,大膽地將現代科技應用到生產中,同時優化產業結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環境保護評價機制,加強林業管理,實現林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和生態環境的平衡,從而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