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技論文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經濟和科技的迅速發展,地理資訊科技也逐漸進入人們的眼球。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如何促進測繪地理資訊科技事業快速發展

  [摘要]"十二五"期間為我國測繪地理資訊事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即構建數字中國,監測地理國情,發展壯大產業,建設測繪強國。剛召開的黨的明確指出要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硬體、軟體的兩手共同發展,測繪地理資訊科技事業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走向,結合經濟發展的動態,科學謀劃我國測繪地理資訊的發展藍圖,豐富測繪地理資訊的資源,加大開發力度,加快實現自主創新的腳步,健全資訊保安保障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測繪在國家資訊化建設中的作用。

  [關鍵字]測繪 地理資訊 科技事業 發展

  [中圖分類號] P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3-114-1

  0 引言

  測繪工作國家經濟、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一項前提保障性工作,是一個國家地信資訊產業的基礎組成部分。它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與地理位置有關的各種專題性和綜合性的基礎資訊,其成果是進行資源調查、環境監測、農田建設、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設、城鄉規劃建設、土地開發利用、重大災害監測預報和科學研究、國防建設以及國家巨集觀管理決策必不可少的基礎資料。從八十年代初期,測繪業開始著手對傳統測繪手段和生產工藝進行技術改造,開展了數字化測圖、機助地圖製圖、地圖資料庫、地理資訊系統***GIS***、人衛鐳射測距***SLR***、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遙感***RS***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儘管我國測繪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其整體技術水平同國際測繪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遠遠滿足不了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主要表現在: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若干關鍵技術問題尚未解決,完整的數字化測繪生產技術體系尚未形成;測繪生產中生產速度慢、更新週期長、產品形式單一、地圖印刷質量較低等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性轉變;測繪基礎理論研究相對薄弱,尤其是在遙感、地理資訊系統、地圖製圖學等領域,從而嚴重影響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測繪資訊綜合開發應用水平較低,測繪高新技術整合化尚處於起步階段,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較弱,參與全球問題的國際合作研究尚待進一步拓展。 本文就如何促進我國測繪地理資訊科技事業的發展做以下建議。

  1 積極推進基礎地理資訊資源建設

  第一,利用新技術、新工藝,加強對基礎地理資訊系統的改造和優化升級,積極開展各級各類專題資料庫建設。將基礎地理資訊更新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緊研究建立新形勢、新技術條件下的基礎地理資訊更新機制,加快資訊更新步伐,切實提高基礎地理資訊的現勢性。第二,加強各級各類基礎地理資訊資源的整合,積極推進各級測繪部門之間以及測繪部門與有關部門之間的資訊共享,實現不同資料來源、不同型別、不同尺度基礎地理資訊資料的整合應用。第三,儘快形成中央和地方測繪部門分級管理、標準統一、種類齊全、互聯互通的基礎地理資訊共享平臺,為實現測繪部門基礎地理資訊快速傳送和充分利用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2 創新思維,以新的理念引領測繪地理資訊轉型發展

  測繪地理資訊人勇於實踐,大膽創新,勇敢地舉旗亮劍,提出24 字總體戰略,成為測繪地理資訊發展新座標。新理念的形成,讓我們突破傳統思維的桎梏,實現了由“測繪”向“測繪地理資訊”的嬗變;讓我們更加與時俱進,推動數字中國向智慧中國邁進;讓我們打破了傳統的測繪工作模式,開闢了地理國情監測新領域;讓我們加快轉變發展模式,真正實現了公益性測繪地理資訊事業和地理資訊產業兩條腿走路。只有敢於打破常規,突破慣性思維的束縛,才能形成測繪地理資訊文化“快”的靈魂、“幹”的精神、“好”的品質,才能發揚好“熱愛祖國、忠誠事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測繪地理資訊精神。

  3 加強測繪科技人才資源建設

  人才是科技創新和競爭制勝之本,沒有人才就沒有創新。一流的學術思想、一流的技術成果,需要有一流的人才。測繪科技人才資源建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千方百計穩定現有科技人員,增強科研與生產單位對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有計劃地引進和培養優秀測繪科技人才,逐步開展成績優異高階工程師的選拔評審,充實和壯大測繪科技創新隊伍;三是培養和造就一批科技經營管理人才,提高測繪科技創新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創新管理水平。建立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的機制,鼓勵測繪生產單位設立特聘專家崗位,吸引優秀人才進入測繪生產一線;鼓勵職工開展技術發明、技術革新活動,並作為職工個人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通過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建設、重大科技專案的實施以及在科技專案立項、評審和驗收中設定人才培養指標等方式,培養造就一支由科技領軍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科技創新骨幹和基層單位技術骨幹等組成的測繪科技人才隊伍。

  4 加強基礎研究和軟科學研究

  跟蹤國際測繪學科前沿,發展測繪科學技術理論和方法,積極開展現代大地測量理論和地球動力學、新型數字攝影測量和遙感機理、地理資訊科學、地理空間資訊網格理論與技術等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增強測繪科技持續發展的後勁。結合測繪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開展測繪軟科學研究,用以指導測繪管理實踐,重點加強測繪發展戰略、測繪管理理論、測繪管理體制、測繪法律法規、測繪統計指標體系、測繪工程設計管理以及地理資訊產業發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5 總結

  堅持以測繪資訊化帶動測繪事業發展全域性,促進測繪工作在完善體制機制、科技自主創新、快速傳送資訊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測繪部門的利用、監管、保障和服務水平。以推進國家資訊化發展全域性為著眼點,以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為重點,以地理資訊資源開發利用為主線,加快資訊化測繪體系建設,健全測繪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地理資訊的獲取實時化、處理自動化、服務網路化和應用社會化,顯著提高測繪行政管理的資訊化水平。大力促進地理資訊產業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測繪保障。

  參考文獻

  [1]記者,周湛.推動地理資訊新型服務業態大發展[N]. 中國測繪報. 2011-06-03.

  [2]把握大好機遇努力奮發作為全力推動測繪地理資訊事業再上新臺階[N]. 中國測繪報. 2011-12-20 ***002***.

  [3] 本報記者 徐紅. 國家地理資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步伐加快[N]. 經濟日報. 2010-01-25.

  篇二

  地理資訊系統運用科技論述

  摘要:本文從地理資訊系統的基礎理念入手,論述了地理資訊系統在城市計劃建設經管、農業氣候計劃、大氣汙染監測管理、道路交通管理、醫療等七個方向的運用。同時對地理資訊系統將來的發展走向進行有關預測。

  關鍵字:地理資訊系統;運用;發展走向

  中圖分類號:O434.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 地理資訊系統概述

  地理資訊系統即GIS是一種確定的非常關鍵的空間資訊系統。地理資訊系統與別的系統不同的是它的儲存和處理的資訊是經過地理編碼的,地理位置和與該位置有關的地物屬性資訊成為資訊檢索的重要部分。

  地理資訊系統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徵:

  第一,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資訊的能力,具有空間性和動態性。

  第二,由計算機系統支援進行空間地理資料管理,並由計算機程式模擬常規的或專門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於空間資料,產生有用資訊,完成人類難以完成的任務。

  第三,計算機系統的支援是地理資訊系統的重要特徵,因而使的地理資訊系統能快速,精確,綜合的對複雜的地理資訊系統進行空間定位和過程動態分析。

  2 地理資訊系統運用事例

  2.1 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在未來的城市發展中,城市管理既要保障大規模建設的順利推進,更要服務於城市功能的整體提升。隨著基礎設施容量的不斷擴大,市民對城市交通、環境、居住等質量要求日趨增強,城市管理快速反應和動態調控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城市管理亟待通過管理變革、數字手段,將促進管理從定性變為定量、靜態變為動態、單一變為綜合,從而發揮現有基礎設施的最佳效能,進一步提高城市的執行效率,不斷滿足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GIS技術能把現實世界中物件的空間位置和相關屬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滿足使用者對空間資訊管理的要求,並藉助其特有的空間分析功能和視覺化表達,進行各種輔助決策。GIS在城市規劃與管理中主要運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2.1.1GIS在城市規劃中的運用GIS技術可以保證基礎資料詳盡、可靠、準確,從而大大提高規劃設計的科學性。GIS軟體可以方便快捷地生成各種規劃用圖、表格和報告,利用資料庫管理資料,可以動態的更新、增補。充分利用衛星遙感圖片的空間資訊,進一步地促進城市規劃工作的發展。

  2.1.2GIS在建設專案審批中的運用城市規劃與管理地理資訊系統開發研究建設專案的規劃審批是規劃局業務科室中日常工作量較大的工作,傳統的手工建設專案審批存在計算精度差、審批週期長、規劃圖紙不易儲存、資料規範性差等諸多缺點。把GIS技術引入到建設專案的審批中來,可以優化建設專案審批流程、加大專案稽核的深度、提高規劃與管理審查的質量、增加審批的公開透明度。而且把GIS運用於建設專案的審批作為一種全新的規劃與管理審批模式,符合電子政務推進的客觀要求,業務部門運用基於GIS的規劃與管理系統,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實現城市規劃與管理資訊系統的圖形資料採集和更新工作,從而建立審批一建庫一體化的規劃成果資訊庫動態更新機制。

  2.1.3GIS在建設專案管理中的運用以工程專案為主線,整合規劃部門各科室與專案相關的文字資訊、圖形資訊、空間資訊等,構建城市規劃與管理專案資訊庫。實現地上、地下資源、環境和基礎設施資訊的數字化全覆蓋,充分發揮GIS與RS、GPS整合的優勢,形成基於一張圖模式的資訊資源共享。?

  2.2?農業氣候規劃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形勢下,各級政府非常重視在農業氣候資源開發、產業結構調整和新品種引進推廣中進行氣候可行性、適應性評估、論證和區劃。GIS技術是進行農業氣候資源分析與區劃的有效手段,其可以對多源、多尺度農業氣候資源進行資料管理,對空間資料進行疊加和綜合分析,並可以建立各種數學模型。隨著對GIS認識的深入和運用水平的提高,以GIS技術為支撐,將GIS的空間分析功能與傳統區劃方法相結合,分析農業氣候資源和空間地理條件對農作物佈局的綜合影響,得到客觀精細的農業氣候區劃成果,以此進行農業氣候專項規劃和農業氣候綜合規劃,為當地農業生產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中國是農業大國,地域差異較大。科學發展可以為農業氣候區劃提供新的方法和技術,進而提高農業氣候區劃結果的精度和實用性。因此要不斷拓寬基於GIS技術的農業氣候區劃運用,使其能夠為各級政府制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為各地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合理佈局提供決策依據,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3 大氣汙染監測管

  眾所周知,環境保護所涉及到的研究物件和研究領域非常多,主要針對水,大氣,綠化、城建、湖泊、海灣、海洋等等進行各個方面和角度的分析和預測等等,而GIS的運用正好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優秀的平臺和解決方案。

  透過對原來監督管理中資料不一致、難以共享,平臺雜亂,缺乏統一性,視覺化效能不高的基礎參考資料,梳理整合到現有GIS系統的資料庫,分階段地進行資料彙總編輯,將市、區、街區等範圍的資料分層次地納GIS系統管理,這樣可使各級環保部門的資料來源在統一的、權威性高的終端資料庫的關聯下,實現資料的充分利用和分析,為環保管理與分析決策提供準確的資訊,同時提供向上級申報資料出口,從而建立了這套程式碼統一、資料一致、資訊共享、技術先進的資訊管理檔案。

  GIS的環保運用,使原本繁複的環保工作,透過在一個直觀、圖形化化的三維地圖為基礎的資訊運用平臺上,把各個環保工作業務系統中的資料整合在一起,使環保決策人員可以快速地、實時地、高效地、瞭解與監控全市各個環境狀態和與環境保護相關各種資訊的變化,並做出準確有效地分析決策和快速響應,對環境保護作出一份貢獻。?

  2.4?道路交通管理

  道路的交通資料是城市交通管理必不可少的資料,目前道路交通管理部門通常將他們作為統計資料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儲存。由於其數量大、關係複雜,管理部門很難系統管理這些表格,另外由於表格形式的資料無法表示空間位置,所以無論對於管理人員還是對於普通使用者,這些資料都顯得十分抽象。

  GIS技術提供了視覺化的一體化管理物件的空間位置和屬性特徵的資料庫結構,利用GIS管理道路和交通資料使管理人員不但能系統地管理、查詢和檢索道路交通資料,更能利用道路空間資料和交通資料進行更高階深入的分析,例如最短路徑搜尋和表示、路段路口交通量和服務水平狀況、交通小區間的出行情況、交通事故發生的件數和程度、道路的周邊環境汙染程度等。

  2.5?地震災害和損失估計

  地震是人類最具威脅的自然災害之一,它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破壞性地震會給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直接和間接的危害和損失,尤其是強烈的地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地震災害規模及損失程度是政府實施抗震救災應急措施的重要基礎和科學依據。然而,詳實的災情調查及精確的損失評估工作都需要大量時間,不能滿足須立即制定應急措施,實施救災決策的需要。隨著地理資訊與計算機等相關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獲取實時的、精確的人口、經濟等基礎地理資料變得更加容易,這就使得建立基於GIS的地震災害損失快速評估系統成為可能。

  地理資訊系統概述GIS作為一門新興的技術,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地震科學研究中已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主要運用於地震區劃、地震易損性分析、地震危險性分析、防震減災對策和震後救災等方面。中國將GIS技術運用於地震科學研究工作則較遲,但發展較快。未來隨著災害的頻發,對地理資訊系統的研究將會促使GIS在地震災害和損失估計中得到更為廣泛的運用。?

  2.6?地貌資訊獲取

  地理資訊系統得以發展的技術基礎和支撐主要來自網路技術、計算機技術、遙感技術、GPS技術及地理資料庫等方面。GIS的發展和廣泛運用,豐富了數字地圖學的內容,為數字地圖製圖提供了資料來源,同時也促進了數字地圖製圖的發展。地理資訊系統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它是在計算機硬體、軟體系統支援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空間中的地理分佈資料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模擬、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

  2.7?GIS在醫療衛生領域運用

  社會公共衛生安全體系,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ESRIArcGIS地理資訊系統解決方案,以其對於空間資料直觀的表現形式和強大的分析功能,能夠在不斷進步的網路科技的基礎上,建立科學的疾病防治預警系統、監控系統、疫情資訊報告系統、社群防控系統,有助於提高醫療系統應對緊急事件的資訊處理能力和巨集觀控制能力。

  由於流行病是用於描述和解釋某種疾病的發病率,從空間的角度來看,流行病學需要很好地描述流行病發病率空間分佈特徵的手段,進而可以研究發病率模型,以發現流行病和周圍環境的關係。通常,GIS在流行病研究中主要提供瞭如下三個方面的功能:

  2.7.1 流行病資料的視覺化

  假定要使用一組點來表示某個人群的發病率,而通常無法直接獲得點資料,而只能獲得整個區域——如人口普查區或其它行政區劃單元——的資料,這些資料包括了疾病的發病率及各疾病的年齡結構。

  2.7.2 空間資料分析

  2.7.3 流行病模型

  在識別出每個流行病的空間分佈聚集區之後,一個重點的研究是確定流行病和其周圍環境的關係,這將有助於驗證對流行病發病原因的假定。

  3 地理資訊系統未來的發展走向

  3.1 多比例尺、多尺度和多維空間資料的表達

  對於多比例尺資料的顯,將運用影像金字塔技術、細節分層技術和地圖綜合等技術,而為了實現GIS的動態、實時和三維視覺化,出現儲存真三維座標資料的3DGIS和真四維時空GIS,這其中涉及了空間資料的海量儲存、時空資料處理與分析以及快速廣域三維計算與顯示等多項理論與技術。

  3.2 三庫一體化的資料結構方向

  空間資料庫向著真正面向物件的資料模型和圖形向量庫、影像柵格庫和DEM格網庫三庫一體化資料結構的方向發展。

  3.3 基於空間資料倉庫的海量空間資料管理的研究

  空間資料量非常大?而且資料大都分散在政府、私人機構、公司的各個部門?資料的管理與使用就變得非常複雜,但這些空間資料又具有極大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

  3.4 利用資料探勘技術進行知識發現

  空間資料探勘是從空間資料庫中抽取隱含的知識、空間關係以及其他非顯式的包含在空間資料庫中但以別的模式存在的資訊供使用者使用,這是GIS運用的較高層次。

  參考文獻

  [1]地理資訊系統原理、方法和運用-鄔倫、劉瑜等.科學出版社.2007年1月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