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科技論文

  21世紀,社會資訊化高度發展,物理科技被各行各業廣泛應用。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試做桿秤

  到現在我已經學了不少的物理知識 ,我心中總是躍躍欲試想利用我學到的知識嘗試做出一個生活中有用的一個物品出來。這樣既能驗證我所學的知識,又能豐富我的生活經驗。我思來想去,決定以“槓桿原理 ”來試做一個桿秤,因為桿秤既是常見的物品相對容易製作,製作出來後又能夠用得著。

  製作之前,我先回顧一下關於“槓桿原理”的知識:首先什麼是“槓桿”——槓桿就是能夠繞一點轉動的硬杆;其次槓桿有哪些要素——槓桿包括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最後什麼是“槓桿原理”——槓桿的動力臂與動力的乘積等於阻力臂與阻力的乘積,則這時槓桿平衡。桿秤就是利用槓桿原理工作的一種工具。

  根據以上物理知識以及我日常所見的經驗,我對自己要製作的桿秤有了清晰的認識,現計劃如下:用一條粗細合適的木棍作為桿秤的秤桿,用繩子固定捆在木棍上作為提紐***相當於槓桿的支點***,用塑料口袋內裝一塊重量合適的石頭作為秤砣,用鐵絲纏繞在木棍上作為秤鉤。剩下的就是製作秤桿的刻度了。

  我首先找來一條木棍,用刀子把它削成小拇指粗細的圓棍,截成約50CM長;然後找來一條細繩捆在離木棍一端約10CM處固定好,留出方便手提的扣;再找來一節鐵絲扭成鉤狀固定在細繩與木棍末梢的中間;找來一個塑料口袋裝一塊重量合適的石頭作為桿秤的秤砣;剩下的就是描刻度了:我用一個口袋裝了一點米,然後把口袋和米拿到家裡的電子稱上稱處重量,新增或者減少米使得米與口袋總的重量剛好為50g,再把口袋和米掛在桿秤的鐵絲上,最後把製作好的秤砣掛在秤桿上移動位置使得拉起提紐後桿秤能平衡,將此時秤砣在秤桿上得位置做上記號標註50g。再將增加米使得總重量為100g,150g,200g„„重複前面的動作將桿秤的刻度標好100g,150g,200g„„這樣桿秤就製作好了,可以找東西測試桿秤測量準確與否了,不準確就適當修改一下。

  在上述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小的問題,一是提紐和掛鉤容易滑,所以可以在捆繩子和鐵絲的地方削一個凹槽來固定它們;再就是秤桿削得不夠好,造成刻度不勻稱„„當然還有其它的一些小瑕疵就不一一敘述,總之這次製作有經驗也有不足,這些經驗和不足都是我在物理探索過程中的寶貴財富。

  篇二

  初中物理科技小論文,有趣的潛水艇

  白螺初級中學 學生:龔依 輔導教師:支學堯

  一個叫“塑料瓶潛水艇”的小製作,我做了一個,效果還不錯。這個“潛水艇”製作起來很容易:先準備一個塑料瓶,兩根塑料管 ,橡皮泥和卡紙少量。需要的工具也很常見:剪刀、刀片和小錐子。對了,還有必不可少的塑料絕緣防水膠帶***橡皮膠布***。

  用刀片將塑料瓶的瓶底整齊地切下來,在瓶內放一小塊橡皮泥並用塑料絕緣膠帶***橡皮膠布***固定,作為壓艙物。再在瓶蓋上分別鑽兩個孔,將一長一短的兩根塑料管插入,膠布固定。然後用膠布把剛才切下的瓶底固定在原處***注意密封***。之後用卡紙做一個“指揮塔”,並用蠟筆在兩面塗上顏色***防水***。最後裝飾下就好啦!

  我找來一個長些的盆子,盛了大半盆水,手拿“潛水艇”慢慢放入水面,水從下面的塑料管流入瓶內,當瓶內裝滿水後,潛水艇就沉在水底。這時,嘴從上面的塑料管中慢而均勻地吹氣,就會發現浸在水中的下面的塑料管口會往外冒一長串的水泡,然後開始往外出水。潛水艇慢慢地前進,一邊航行一邊上浮。停止吹氣的話,水又會流入瓶內,潛水艇又下沉了。而當你在吹氣的過程中用手指堵住另一根漫在水裡的塑料管管口,水就會從你吹氣的管中流出呢。如果拿出灌滿水的潛水艇,倒過來,讓兩根塑料管管口都朝下,你又會發現,只有一根管往外出水,另一根管卻在往瓶裡送空氣。堵上出水管,另一根管就改為出水管了,而原來的出水管又變為出氣管。

  進行一系列的實驗後,你一定有許多疑惑吧。第一,潛水艇為什麼在吹氣的過程中會一邊向前航行一邊上浮呢?因為空氣進入瓶內後,瓶內的水受到空氣的壓力會從另一根管中流出,瓶裡的水排出了,潛水艇自然會上浮,至於航行,是因為排出的水有一股反作用力,會推動它慢慢前進。

  第二,為什麼堵住漫在水中的塑料管管口,水會從吹氣的管中流出?因為瓶內的水由於空氣的壓力必須通過塑料管這惟一可以出水的通道排出,如果堵上了,水失去出去的通道,自然會選擇吹氣管往外排出,壓力大就可促進水向氣體進入的地方流。

  第三,為什麼倒拿潛水艇塑料管一根會出水一根卻要進空氣呢?因為“水往低處流”,倒拿後水一定會找下方的通道流出,選擇低處的管道後,高處的管道自然會往裡進空氣。因為水排出後,水所佔瓶內的容積會逐漸變小,瓶內的另一部分要靠空氣來填充,這就促使空氣不斷地通過塑料管進入了。

  通過這次的實驗,我明白了許多科學道理,同時也明白了:只有親自去實驗論證,才能得出最科學最精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