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萬應茶文化的起源

  永定萬應茶有近300年的歷史,那麼是什麼時候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萬應茶”由清朝嘉慶年間客家老中醫盧曾雄由30多種地道中藥材經過傳統中藥製劑工藝技術配製而成,具有疏風解表、健脾和胃、祛痰利溼的功能。清朝道光年間,盧曾雄之子盧巨集漢將製藥廠由漳州遷回永定縣陳東鄉。翰林巫宜福回鄉省親,盧巨集漢贈送巫翰林“萬應茶”。巫翰林把“萬應茶”帶回任所,適值京城瘟疫流行,巫宜福以“萬應茶”治療之,功效卓著,名聲大振。至今,“永定萬應茶”已有200餘年創制歷史。

  因其精良的配方、確切的療效、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底蘊,“萬應茶”深受群眾喜愛;並經由海外客家僑胞傳至海外,享譽海內外。

  2008年,“永定萬應茶”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此次“永定萬應茶”獲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將對有效規範永定萬應茶的產品市場、維護品牌聲譽、促進特色產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永定萬應茶的功效

  由明黨、白朮、大黃、藿香、姜活、檀香、白豆叩、肉叩、砂仁、丁香、茶葉等三十四味珍貴地道中藥材組成。

  萬應茶***餅***中成藥選用了三十四種地道名貴中藥材,經獨特傳統制藥工藝製成,組方中重用了砂仁、豆蔻、白蔻、檀香、木香、枳殼、山楂、肉桂等珍貴南藥,都具有理氣、健脾、和胃的功效;配以白朮、蒼朮、厚朴、半夏、木瓜、丁香、陳皮、小茴香等開胃化溼、和中、理氣的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溼濁中焦、中暑、飲食和飲酒不當引起的胸悶、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瀉洩及溼熱引起的痢疾具有顯著的效果。並能調理脾胃平衡,對脾、胃、腸具有保健功能。組方中還選用了薄荷、香薷草、紫蘇葉、前胡、白芷羌活、白扁豆等芳香藥物,具有疏風解表、兼有健脾和胃、行氣之功效;配以制大黃、檳榔、澤瀉等,具有清熱導滯,盪滌胃腸的積熱、積滯的功效,特別是對胃腸積熱所致的痞滿,便祕具有很好的解毒通便作用,組方配甘草調和脾胃且中和藥性,諸藥配伍,使萬應茶組方寒熱相因,藥性平和,共使溼濁內化、氣機通暢、清升濁降、表邪得解,諸症自愈。

  永定萬應茶的注意事項

  1.忌菸、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

  3.不適用於風熱感冒,其表現為發熱明顯,微惡風,有汗,口渴,鼻流濁涕,咽喉腫痛,咳吐黃痰。

  4.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服藥三天後症狀無改善,或症狀加重,或出現新的嚴重症狀如胸悶、心悸等應立即停藥,並去醫院就診。

  6.小兒、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7.孕婦慎用。

  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9.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0.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1.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