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工程技術研究論文範文

  工程活動是人類社會一項最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正是一項項工程的設計、籌建和交付使用,構成了我們社會前進的堅實步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程技術研究論文,供大家參考。

  工程技術研究論文範文一:高職建築工程技術

  摘要:隨著現代科技技術的發展,技術應用型人才越來越成為企業的緊缺人才,為了滿足社會人才的需求,高職教育應當完成這個歷史性的使命。中國高職教育實施時間不長,近三十年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職業教育成果,但整個職業教育理念還沒有完全成熟,需要進一步加大研究,探索出培養高素質高技術專業人才的教學模式。文章結合建築工程技術專業例項,提出“T—P迴圈”教學模式改革,對其具體實施過程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高職教育;T—P迴圈;教學模式;課程體系

  隨著建築業的快速發展,建設規模的高增長給建築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機會,但是,隨著建築市場的開放,建築企業要想在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主導作用也就越來越突出。所以高校應當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優秀畢業生,必須對專業進行科學定位,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優化專業教學模式。某高職學院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經過專業改革與發展建設,畢業生培養質量水平取得了明顯進步,本文就其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建設進行分析探討。

  一、制訂技能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目前建築行業背景積極開展市場調研,充分考慮學生職業生涯的需要,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訓練為突破口,打好專業基礎,理論與實踐相融,突出技能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良好職業道德素質的施工一線高技術人才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基層施工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監理公司等建築單位提供優秀的實用型高技術人才。

  二、構建以專業技能為重點的課程體系

  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論證,應當以崗位所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為主線,以校企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與生產結合為途徑,培養施工生產一線所需要的高技術人才。所以課程體系的建立應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技能標準為依據,以學生為主體,深化課程體系和實訓體系教學內容改革。建立能反映本專業課程輕重緩急的、特色鮮明的新型課程體系。並根據崗位技能知識要求,校企合作編寫自主創新、有專業特色的校本教材、公開出版教材,建設學生自主學習平臺、共享型專業教學網路資源庫,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做到“零距離”上崗。

  三、建立“T—P迴圈”的專業教學模式

  [T-Thoery***理論***,P-Practice***實踐***]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點是人才的能力培養定位明確,但若繼續採用過去的教學模式,其專業操作技能的培養有一定難度,實習實訓專案較為單一,不能將各工種的實訓有機地結合起來,實施後的效果與預期能力目標存在偏差。所以對過去運用的“專案法”教學模式有待加強,必須繼續深化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結合專業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通過市場調研和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問卷調查,經過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討論,制定了符合現階段施工企業人才要求、職業教育切實可行的專業教學模式——“T—P迴圈”。“T—P迴圈”以提升實踐能力培養為主要目的,經過“基礎理論學習、初步實踐能力,強化理論學習、提升實踐能力”四個階段,學生的實踐能力從無到有、不斷提升,並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這種教學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完全可行,且具良好的操作性。“T—P迴圈”教學模式符合工程學科學習的客觀規律。首先學生學習一定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如《建築構造與識圖》、《建築工程測量》、《建築施工技術》等課程,然後參加施工現場觀察性學習、工程識圖、工程測量等初步實踐活動,瞭解施工生產的基本內容和主要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瞭解施工生產基本內容的前提下,進行主幹專業課程的階段性學習和校內課程綜合實訓,做到學習時“有的放矢”、“理論聯絡實際”;最後,進行生產實習、畢業實習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四、實施“T—P迴圈”的專業教學模式

  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以“建設工程專案”作為專業教學模式實施的載體,針對建築工程施工的特點,緊緊圍繞建築工程施工全過程,深化“T—P迴圈”的專業教學模式。做到“校場合一、峰去谷回、能力晉階”。具體實施如圖1所示。“校場合一”指引企入校,共建真實工作環境與虛擬教學情境相結合的多種形式並存的教學資源,共建校中“工地”、校園專業職業文化氛圍,使學訓場“工地化”、校園“施工現場化”、學訓管理“企業標準化”,二者合一、實境藕合,構建工學結合的育人環境。“峰去谷回”是根據建築工程施工在不同時期,對工種施工人員需求量的變化幅度較大的特點,結合企業用工高峰和低谷,適度調整對應的崗位能力課程,實施柔性學制管理,充分實現對分項工程施工技能的培養。具體操作流程為:收集校企合作單位在建或擬建工程的進度資訊→得到不同工種施工人員需求量的高峰時間→適度調整對應的技能核心課程的教學時段→組織教學實施。“能力晉階”是依據建築工程是由多個分項工程有機組合而成的特點,在學生掌握建築工程施工所要求必備的分項施工技能後,通過綜合課程的設定、實際工作的頂崗實習、綜合畢業考核的實施,多階段三環節的針對性、反覆和強化訓練,實現學生由分項施工技能向綜合管理能力的逐級提升。

  五、結束語

  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經過近十年的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建設,現已建設成為省級精品專業和省級特色專業。專業學生規模穩定,專業教學文化沉澱深厚,教學資源豐富,在省內本專業職業教育改革中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帶動區域內職業教育水平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卓玲.建築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09.***03***:58-61.

  [2]王廣軍.高職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5.***6***:76-76.

  [3]邊穎.高職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26***:111-112.

  工程技術研究論文範文二:淺析廣電工程技術知識結構

  摘要:本文立足於廣電工程技術的發展現狀,闡述了廣電工程技術結構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模組,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廣電技術專案管理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廣電工程技術;知識結構;管理手段

  廣電工程機構管理系統的建立,為業主、業務部門以及與專案有關的部門提供了便利,使其能夠更為及時、清晰地瞭解專案進度以及專案此時的狀況。不僅如此,廣電工程技術機構管理系統還能夠實現各部門協同管理專案,同時具備令各部門資源共享、資訊同步等功能。如今,專案管理系統依舊在不斷完善,它以辦公自動化系統為基礎,不斷地豐富自身的功能,促進廣電工程技術水平的提高。

  一、廣電工程技術的發展現狀

  如今,社會發展速度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都得到大幅提升,社會各界對廣電技術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廣電工程施工企業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方能滿足人們對廣播與電視的需求。然而實際生活中,廣電裝置的更新頻繁,往往更新的裝置尚未得到熟練運用,市場已推出更為新型的裝置。資訊科技與廣電裝置更新頻繁,便要求廣電工程技術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不能滿足於現狀。廣電技術人員應積極學習知識,瞭解當今主流技術與廣電裝置的使用方式,令自身技術知識的更新速度與科學技術的更新速度保持一致,從而積極地面對廣電工程實施過程中操作儲備與知識建設之間的矛盾,並找到科學、合理且有效的解決方法,使廣電工程的實施得以順利進行。除此以外,我國廣電工程部分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我國應重視該方面的問題,否則容易出現技術人員之間存在矛盾,對部分專案持不同意見的情況,從而耽誤廣電工程的實施,也會降低廣電工程的建設質量。

  二、廣電工程技術專案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模組

  ***一***安全管理

  專案管理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便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專案管理中的重點,同樣也是基礎。因此,施工企業在進行專案管理時應時刻注意安全。安全管理中含有職業健康安全以及環境保護兩方面。職業健康安全指企業需保護員工在施工過程中健康不會受到危險,故而廣電技術專案管理系統應積極採取措施,保證施工環境的安全。環境管理指在工程施工當中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如施工過程中對水源、空氣、土壤的維護。企業也需制定對策對其進行保護與管理。

  ***二***工程管理

  專案管理系統的核心模組便是工程管理。工程管理以描述工程概況以及工程規模為主,同時也表現了工程施工進度以及施工的質量,並及時記錄。進度控制指企業在工程質量合格的情況下,利用控制專案進度的方式使進度目標得以完成。相關人員在進度控制工作中,需要完成編寫進度計劃、進度檢查,書寫檢查報告等工作。其中,進度計劃指企業在專案未實施之前,根據與業主簽訂的合同內容科學合理地安排施工進度,對施工進行控制。進度檢查指企業在專案進行時,及時對專案進度進行記錄,並檢查專案實施情況,將檢查結果記錄在案。根據調查結果分析進度與計劃是否存在偏差,若有,分析出現偏差的原因,對計劃進行調整,從而使施工程序更為順利。

  三、加強廣電技術專案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工程監督團隊

  企業在實施工程專案之前,應專門組建廣電總局工程專案管理領導小組,專職負責專案整體的管理工作。例如,稽核施工計劃,對各工作進行監督與管理,避免施工人員出現消極怠工的現象。同時召開會議,培養施工人員的責任意識,要求施工人員對工作認真負責,以提高工程的施工質量。企業在管理施工人員的工作態度的同時,也應對施工質量進行監督。可邀請專業人士或相關專家跟隨施工人員一同施工,對工程全程進行監督,從而嚴格控制施工質量,提高施工的監督效率與監督水平,使監督工作保持公正公開。企業建立工程監督團隊,能夠有效提高我國廣電工程的技術水平,從而提高廣電工程的質量。

  ***二***建立完善的監督體制

  企業應建立健全施工技術管理體制,制定相應的要求,規範員工的工作行為。施工人員必須按照要求施工。例如,廣電總局可制定《廣電總局工程建設內控管理機制實施細則》,對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進行審查以及考核,避免專案建設過程中出現漏洞。之後,不斷根據實際情況豐富制度條款,建立並加強監督機制,進而使相關部門明確自身的責任以及權利。管理人員應在日常對廣電工程工作進行管理,避免出現失誤。若發生事故,管理人員應對事故進行審查,並按照制度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對專案進行有效管理,避免出現事故無人負責的現象。不僅如此,管理人員建立完善的監督體制,能夠使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得以長期保持,不會使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出現浮動的現象,從而影響廣電工程的施工質量。

  ***三***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準

  施工企業應積極提高自身施工團隊的整體水平,不僅培訓內?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保?燦φ釁覆糠衷憊ぃ??隕淼氖┕ね哦幼⑷胄孿實?a href='//' target='_blank'>血液。同時,進行技術評比,定期進行比賽,令施工人員相互比較,促進員工提高自身技術水平。不僅如此,施工企業可邀請專業人士或具有豐富經驗的員工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與教學,從而提高施工人員的整體技術水平。除此以外,企業在選擇施工單位時,應更為嚴格。例如,有線電視網路工程的施工單位必須具備較高的等級資質,監理單位也應具備相應的等級資質。

  ***四***加強安全管理

  廣電工程在具體施工過程當中需建立安全管理措施。例如,施工企業應嚴格審查工程所需裝置,定期對工程施工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從而避免施工區域存在安全隱患。專案管理系統應及時記錄專案實施過程中安全設施的狀況,要求審查人員將每日安全設施的執行狀況以及檢查結果進行登記。同時,為施工人員辦理、設立保障制度,如對待受工傷的施工人員,給予部分福利,並實施帶薪休假處理,從而增強施工人員的向心力,以便其傷好後對工作更為負責,使其長期保持自身的技術水平。

  四、結束語

  優化廣電工程的技術知識結構,強化專案實施的管理系統,能夠使廣電工程技術發生較大的變化,使施工企業的整體施工技術得到提升並長期保持,從而促進我國電力工程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一兵.廣電工程技術知識結構[J].科技傳播,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