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裝備技術論文

  農業機械裝備技術有利於提高我國農業機械裝備的使用效果,下面是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中國農業機械裝備的發展前景

  【摘要】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最基本、最顯著的特點,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首先發展農業機械化,這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農業裝備系統通過合理的配置農業機器來降低作業成本,給農民帶來了大量的經濟利益。

  【關鍵詞】農機化;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農機裝備;農業裝備科技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點是要進行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的質量、效益和農民收入。發展農業機械化是題中應有之意,在現階段要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戰略意義在於它是解放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手段。

  一、現階段發展農業機械化的作用

  1、有利於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增產增效。農業機械是優良耕作栽培技術的載體,它擁有人畜力無法比擬的動力和持續力,它可以實現人工達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質量,可以實現精量播種、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進技術,可以進行復合作業和聯合作業,從而可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生產成本,增加農業效益。

  2、有利於防災減災,把因災害引起的損失減小到最低。

  3、有利於進行規模化生產,推動農業現代化程序。

  4、有利於帶動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5、有利於農村勞動力轉移,解除外出打工農民的後顧之憂。

  因此,無論從解放農業生產力的角度還是從它的實際作用的角度看,現階段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現階段農業機械機型發展趨勢

  我國在戶均只有7.8畝土地的小規模生產實行了農戶承包經營的情況下,小型農機主要是以“手扶”、“小四輪”為主的小型低效能農機,它得以發展的條件和優點是適合大多數農戶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經營規模的需要。但是,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看,小型農機只是起到了代替人畜力的作用,遠遠滿足不了生產發展和農業技術進步的需要。 因此,今後農業的發展主要是靠提高單位面積生產能力。除了採用優良品種外,利用農業機械為載體推廣農業新技術是最重要的途徑。從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的技術要求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主要推廣提高土壤生產力的技術如深鬆、免耕、秸稈還田等;先進栽培技術如精量播種、化肥深施、植保等複合作業;旱作節水技術如覆膜保水和灌溉、秸稈覆蓋等;高效收穫技術如割晒、收割、脫粒、烘乾等聯合作業。

  當前發展大中型農機的要求和趨勢十分明顯,但一直困擾我們的問題是與億萬小規模農戶的矛盾如何解決?在這個似乎無解的難題面前,中國農民的創造力又一次顯現出來,農機跨區作業為解決這個難題找到了一條重要的途徑。首先是小麥產區的農民創造了小麥收穫機具跨區作業的方式,在經過農戶自發探索之後,1996年農業部等五部委首次在北方11個小麥生產省組織開展了跨區機收大會戰,之後進一步擴大到所有小麥產區。

  三、農業機械裝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

  農業機械是農業設施裝備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現代農業是從農業機械推廣應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的。農業設施裝備,從狹義上講就是農業機械裝備,從廣義上講,涵蓋了農業機械裝備製造、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配套設施建設和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各個方面。農業機械已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領域,不僅在加快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還積極發展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進一步提高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業機械化水平;不僅大力推動農作物耕種收環節機械化,還推動種子處理、灌溉、植保、烘乾、貯藏等各個生產環節的機械化,全面提高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等各領域機械化水平。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提升現代農業設施裝備水平的推動力,促進了農業集約生產、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難和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於科技體制創新滯後,農業內部缺乏科技進步的動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創新主體。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科技推廣的有效載體,健全農機化技術推廣機制,加快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促進農機化科技進步,實現農藝與農機緊密的結合,是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有效途徑。現代農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從這個意義上說,農業科技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又一重要標誌。堅持基礎理論研究和產品應用開發相結合,適應農業精準化、設施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要求,加快開發多功能、智慧化、經濟型農業裝備設施,集中力量開發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和新型農機產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科研、製造、教學、推廣等單位緊密銜接的農機科技創新體系,探索完善多方協作、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農機化科技創新機制。積極探索農機化技術推廣方式創新,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農業機械化已成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新的主體,通過引進推廣農業機械化技術,提高現代農業的生產技術、生產手段、生產管理和生產組織水平。

  發展現代農業,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農機裝備的快速增長,相當一部分新機手缺乏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系統培訓,科技人員、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亟待豐富和提高。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機化教育資源,結合各類培訓專案,加大對農民機手的教育和培訓;依託重大科研專案、重點學科、科研基地,加強農機化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培育農機化科研領軍人才;堅持在實踐中鍛鍊人才,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努力建設一支理論功底紮實、結構合理、業務精通、技能嫻熟、素質全面、充滿活力、開拓創新的農機化技術推廣和管理人才隊伍。

  五、結束語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作出了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策,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和首要任務。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最基本、最顯著的特點,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首先發展農業機械化,這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