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技術論文

  設施農業是知識與技術高度密集的產業, 集成了現代科學領域如 資訊、電子、能源、建築、材料、機械、生物、品種、栽培、養殖、管理等現代科學技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淺析設施農業技術推廣

  【摘 要】世界各地設施農業發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慧化、自動化、網路化方向發展。面對這種新形勢,本文分析了國內設施農業發展歷史及現狀,並結合某地實際情況,提出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術推廣機制,把政府推廣機構、農業院校、科研院所、涉農龍頭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有機結合起來,各顯所能、優勢互補,多渠道的開展設施農業技術推廣,探索出一條具有某地郊區型現代農業特色設施農業發展道路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設施農業;技術推廣;現狀

  設施農業是知識與技術高度密集的產業, 集成了現代科學領域如 資訊、電子、能源、建築、材料、機械、生物、品種、栽培、養殖、管理等現代科學技術,是最具活力的現代農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農業現代化程序的重要標誌之一。因此,設施農業應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火車頭”,現代農業建設的先導區、示範區,農業持續增長的“增長極”。面對當前資源緊缺、生態環境汙染嚴重、農業從業者隊伍日益萎縮、農民增收日益艱難、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嚴峻現實,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落後、結構單一、技術含量低下、效益微薄、農民增收困難的現狀,就勢必要改變落後的生產方式,走技術密集型道路,促進農業持續高效發展,促進農民持續穩步增收,因此,發展現代農業的根本途徑就是大力推進設施農業建設。

  1.國內設施農業發展歷史及現狀

  我國設施農業歷史悠久。據記載在漢代就有了以油紙作為透光蓋 層的原始溫室。

  80年代,以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遮陽網覆蓋栽培為代表的設施園藝發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為主的與風障、地膜覆蓋、陽畦、溫室等相配套的保護地蔬菜生產體系。90年代以來,我國較大規模地引進國外大型連棟溫室及配套栽培技術,設施農業以設施園藝作物生產為主迅猛發展。到2000年,我國以蔬菜栽培為主體的設施園藝面積已達210萬畝,按絕對面積計算為世界第一。在設施園藝研究領域,我國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試驗研究出比較適合我國氣候條件與國情的園藝設施,在保護地栽培、節水灌溉、機械化育苗以及無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與推廣。目前我國設施農業不僅包括園藝作物,也廣泛地用於大田作物、林果生產、畜禽飼養、水產養殖等領域。

  2.加快某地設施農業技術推廣的建議

  2.1政府專案推廣與技術示範輻射相結合的推廣

  是由經濟規律、社會需求和農民增收願望共同決定的,以專案為載體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勢在必行。各鎮***街道***農技推广部門每年要有選 擇的實施一批適宜當地生態條件、品質優、基礎好、效益高、有市場 需求的設施農業重點專案,在某地市的統一規劃、科學佈局下,有計 劃、有組織地大面積推廣應用。在專案確定後,各級財政都應撥付一 定經費,由市裡組織專家研究提出集中應用的新技術或配套技術。開 展以入戶指導為主要方式的技術服務,技術指導員要統籌制定指導方案。開展育種、栽培、裝備、管理等方面的入戶指導、培訓和資訊服務。不斷提高設施農業種植戶、養殖戶的學習接受能力、自我發展能 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每名技術指導員一般要聯絡20個示範戶。在生產關鍵環節必須到戶指導,並結合農事活動的實際需要。經常回訪,幫助解決生產實際難題。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技術指導單位、技術 指導員、示範戶四者之間要分別簽訂技術服務合同,明確各方的責任、權利、義務,加強檢查與考核。對錶現突出的技術指導員和帶動作用 明顯的種養戶給予獎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龍頭企業技術擴散的推廣。

  2.2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龍頭企業技術擴散的推廣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農技推廣網路的有效補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實踐意義和現實意義。相對於單個農戶,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資訊採集、技術採用、市場開拓三個方面有明顯優勢;相對於政府部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農民集體進入市場的載體,也是農業資訊化的組織載體,在帶領農民開拓市場方面有較為準確的切入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既是資訊源、也是資訊宿,更容易貼近設施農業種養戶及滿足其需求,是及時、準確、高效資訊供應的忠實服務者。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專業化管理、市場化經營,可以引導會員農戶科學決策,減少設施農業生產的盲目性,降低風險。

  2.3農業教科研機構與技術市場的推廣

  近年來,浙江農林大學及在杭科研機構為提高教學、科研質量,經常會把某地一些設施農業生產基地作為自己的實踐環節。這樣雙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機 制,一方提供實踐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經驗的專家技術人員到生產基地蹲點,參與技術開發、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和資訊諮詢等技術推廣活動。在農科教結合中,要大力發展農村教育,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和適用技術培訓工作,提高廣大農民的素質,培養一大批紮根於農村的科技力量,是科教興農的重要環節。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要始終堅持為5年杭州電大畢業論文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服務的方針,貫徹因地制宜、按需施教、靈活多樣、注重實效的原則。特別是適用技術培訓更有針對性,把培訓農民與技術推廣緊密聯絡起來,農技推廣、科研、教育等部門應積極參與和密切配合。浙江農林大學、 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對具有商品屬性的物化類和部分易控制技術成果,雖然進入市場,但由於農業成果的生態區域性、不穩定性、時效性、時序性等特點,對價格的確定、風險的界定、許可權的規定等問題,決定了推廣技術的不確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須制定細緻的規範,加強政府在其中的引導作用。

  總之,提高設施農業技術推廣效率,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涉及 推廣系統、使用者系統、研究和管理系統等。在某地郊區型現代農業建 設過程中,促進設施農業發展要深化體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術推廣機制,把政府推廣機構、高校推廣機構、農業科研院所推廣機 構、涉農企業及民間推廣組織等有機結合起來,各顯所能、優勢互補, 多層次、多渠道的開展設施農業技術推廣。 [科]

  【參考文獻】

  [1]高啟傑.農業推廣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5,8.

  [2]張英,徐建華,李萬良.無土栽培的現狀及發展趨勢.農業展望出版社,2008,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