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養護專業技術論文

  公路養護應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應堅持定期、不定期巡視並處理問題。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公路施工養護技術探討

  摘要:本文探討了對公路施工養護中可能出現的質量缺陷,提出了施工養護中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對已產生缺陷加以及時的補救措施,提高道路交通的質量。

  關鍵詞:公路;養護技術;探討

  中圖分類號:F540.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公路養護部門作為社會公益行業,它的最大價值是實現道路交通的暢通,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優質的道路交通環境。在這其中,公路的養護技巧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合理的對公路進行養護管理,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優質的道路交通環境,是道路管養部門的首要任務。本文根據工作經驗闡述公路的養護問題,以期在以後的工作中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對已產生的施工問題進行補救。

  正文:公路施工養護技術探討

  一、公路養護的特點

  1、預防性

  公路養護應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應堅持定期、不定期巡視並處理問題。針對重要部位更應提前做好應對預案,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遇到問題也可以有章可循,從容不迫。

  2、週期性

  重視日常檢查、定期檢查和特殊檢查。小修與裂縫修復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份,中修在每年的5到10月份,路基與坑槽修補則貫穿全年。在養護中,有針對性的進行病害處理,保障道路的質量,把道路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3、時效性

  道路的執行直接關係到路面上行駛的車輛和行人安全,遇到問題時道路養護部門必須快速反應,以最短的時間來對公路的破損進行修復,以保證道路安全暢通。

  4、專業性

  公路的養護工作,主要是針對公路的一些設施進行預防性養護,對於其中出現的一些危害要及時進行解決,使其可以一直保持最佳狀態,針對養護手段來講,公路養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一定要認真遵循。隨著不斷髮展的公路的建設,公路養護的質量也隨之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在實施養護工作的時候,應該採取深入和創新的手段,將一些先進的技術、裝置和材料引進來。

  5、經濟性

  因地制宜,充分發掘原有工程設施的潛力,以達到適用、經濟的目的。

  6、危險性

  對道路的養護,往往要在儘可能不影響公路交通的情況下進行。因此,施工往往採取半封閉,不斷交通施工。雖然施工中會採取一些措施來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比如按照要求嚴格擺放安全標誌,施工人員穿戴防護服等,但危險性依然存在,所以需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來施工。

  二、養護分類

  根據中國交通部於1981年頒發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我國公路分為五個技術等級,即高速、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不同等級的公路,養護標準也不盡相同,分為小修保養、中修、大修和改善四類。而國際道路會議常設協會於1983年建議,公路養護統一劃分為日常養護、定期養護、特別養護和改善工程四類。

  1、日常養護

  對公路各組成部分***包括附屬設施***每年按需要進行頻繁的日常作業,其目的是保持公路原有良好狀態和服務水平。日常養護的作業專案主要有:路面及其他部分的清掃;輕微損壞的修補和設施的零星更換;割草和樹枝修剪;冬季除雪除冰;以及為恢復偶爾中斷的交通進行緊急處理。

  2、定期養護

  在公路使用期限內所進行的、可編制程式的、較大的養護作業。定期養護作業主要專案有:輔助設施的改進;路面磨耗層的更新或修復;路面標線、涵洞及附屬設施的修復;金屬橋的重新油漆等。

  3、特別養護

  把嚴重惡化的路況改善到原有狀態的作業。特別養護作業專案有:加強和改建已破損的路面結構;修復已破壞的路基和涵洞;防治外部因素對公路的損害,如穩定邊坡、防治坍方、添建擋土牆、改善排水設施、防治水毀、預防雪崩、砍伐樹木等。

  4、改善工程

  對公路在新建或改建時遺留下的缺陷進行的改善作業。改善工程專案主要有:改善卡脖子路段,提高通行能力;校正路拱和超高,改善行車視距;調整交叉道和進***,消除事故多發點,以策安全;採取防噪聲措施;擴建和改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添建路旁休息區,以提高公路服務水平等。

  三、養護工藝

  1、公路路面常見的病害及發生原因

  公路路面在車輛行駛和自然因素的雙重作用下,會發生很多公路病害,最常見的有:坑槽、鬆散、啃邊、翻漿等幾種。

  路面坑槽和車轍是各個季節中路面時常出現的現象,原因是平時養護不夠或路面鋪築時操作質量不好,經過行車碾壓而發生的變形。這種情況出現時,應及時按工序處理。

  路面鬆散往往在天氣乾燥時產生,主要是由於鋪築路面時粘土料含量少,塑性指數低,材料拌和與分佈不均勻造成,碾壓不實,或平時按股工作不夠造成的。此外,冰凍翻漿,經過行車的碾壓,路面隆起開裂也可以造成鬆散。

  沉陷是路機本身強度不足引起的,當大型車輛行駛到路面上,如其強度不足就會出現坑槽,車轍既深且多,或破壞面積很大切深達基層;或路面沉陷過劇,路基翻漿嚴重等情況,需進行區域性或整段大修。

  2、根治病害的辦法

  必須做到經常保持路面平整、堅實、整潔。對路面的本身變形,要事前做好預防、及時修理,使路面沒有破損、裂紋,提高路面質量,延長使用年限。通常做法:經常保持路面清潔及時消除路面上的碎石、磚塊、垃圾、糞便等雜物;路面出現坑槽、裂紋、啃邊應及時進行養護、修補,路面損壞嚴重時應進行背牆、罩面或翻修;邊坡遇雨水沖刷坍塌時要進行及時培土和維修;路肩經車輛碾壓或牲畜踩踏出現下沉時進行填土,保持油路不啃邊;有邊溝的路段要保持邊溝清潔以便暢通。

  對路面翻漿的處置。當路面出現翻漿時,採取的根治措施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換土法”,一種是“打砂法”,常用的方法是“換土法”。

  換土法:公路路基由於常年受雨水、雪水的侵蝕,每年春季出現路基翻漿,造成路面破損,隨時間推移,翻漿越來越嚴重,導致阻車、滯留車輛,為了解決這種現狀,儘快恢復路況,可採取“換土法”來處置該路段翻漿的路基。具體施工方法是:為了不影響通車,先開挖半邊路基,一直挖到路基底層約1.8米深,將翻漿土全部挖除,最底層80釐米厚採用5釐米以下粒徑的天然砂礫分層填築夯實,最上一層50釐米厚用天然砂礫級配分層填築夯實,然後在上面做瀝青路面。

  對路面坑槽、鬆散、破裂、啃邊等病害的處理。可根據病害情況,按“圓洞方補”原則,平行或垂直於路中線的方法處置病害面積,挖去路面的損壞部分,將路基下部墊入級配料、灑水、夯實後,撒上底油,將槽壁處刷入瀝青,將瀝青拌合料填好後進行人工修補整平、壓路機碾壓密實,一般分為兩層,下部為0.5-2.5cm瀝青拌合料的粗料,厚度2.5-4.5cm,上部為0.5cm的綠豆砂瀝青拌合料,厚度0.5-0.8cm,通過人工修補整平、壓路機碾壓、修邊碾壓成型即可。

  四、養護原則

  路面平整、路拱適度、行車順暢;路肩整潔、邊坡穩定、排水溝暢通;橋涵構造物完好清潔;標號誌完善鮮明;路旁綠化、宜林路段路樹齊全。通過實際工作中的經驗教訓,積累技術資料,加強科學分析,針對病害產生的原因,採取正確、有效的技術措施;儘量採用國內外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推行科學管理方法,加強情報系統,及時處理公路上發生的問題;革新養路機具裝置,相應地改革操作方法和勞動組織,提高效率,保證工程質量。

  結束語: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髮展,人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之間的人們通過貿易互通有無,合作共贏。在這其中,公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公路養護理論不足,管理方式落後,市場不開放,養護機械使用率低,創新水平低等問題也日趨突出。有鑑於此,道路管養部門不僅要對道路的公益性進行充分保障,充分滿足社會公益性的要求,也需要在管理中不斷積極探索養護經營的多樣化措施,以期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參考文獻

  [1]王星,孟慶達,姜舒.淺析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新機制.黑龍江交通科技.2002-12-30

  [2]劉士豪.公路路面養護施工技術綜述.黑龍江科技資訊.2009-11-15

  [3] 公路養護 .中經未來[引用日期2013-05-2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