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工程技術管理論文

  鑑於電力行業的特殊性及其在國家戰略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電廠專案的管理不僅需要在技術上合規合理,還要提升效率並取得良好的工程質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電廠土建工程的技術處理措施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力事業也不斷髮展,電廠土建工程也不斷地發展,本文就介紹了電廠土建工程的技術處理措施。

  【關鍵詞】電廠土建工程處理措施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項技術都不斷髮展,科學技術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土建工程技術在電廠的運用也很廣泛,要充分了解電廠土建工程的技術處理措施,才能使工程有效的實施。

  在當今社會中,電力事業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少了電,人們就不能正常生活,和其他工程一樣,電力工程也有很多問題。但同時,火電廠由於其獨特性,這使得它在建設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別是火電廠的廠房施工,施工量大、技術要求高和施工時間段的特點。因此,這便對施工土建技術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下面,筆者結合發電廠土建工程經常出現的問題,從構築物基礎、鋼結構和預埋件等三個方面,對電場土建工程的基礎處理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火力發電是現在電力發展的主力軍,在這個和諧社會、迴圈經濟的環境中,要提高火電技術的方向,定要慎重考慮電力對環境的影響。近幾年來,電力發展滯後經濟發展全國上了許多的火電廠,但想要適應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要從基礎做起。火力發電廠的簡稱就是火電廠,它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氣作為燃料生產電能的工廠,其生產過程是將燃料在鍋爐中燃燒加熱水使成蒸汽,將燃料的化學能轉變成熱能,蒸汽壓力推動汽輪機旋轉,熱能轉換成機械能,然後汽輪機帶動發電機旋轉,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

  火電廠的汽基座大多為體積較大的混凝土,在施工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做好澆注工藝以及適當的降溫措施,那麼就會導致溫度裂縫或者收縮縫,有些裂縫甚至可以達到 40 到 50 毫米。在混凝土成型的後期則會出現麻面、蜂窩或者露筋等問題,影響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強度。對於溫度裂縫以及收縮裂縫的問題,首先應當在施工的過程中進行連續澆築,防止因為混凝土供應不足而導致的冷縫問題,還應當財務分層澆築的施工方法,並且將分層控制在 30 到 40 釐米之間,在振搗的過程中則應當儘量地快插慢拔,在振搗的過程中,應當合理地控制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出現浮漿為宜。從而防止由於上下層分層離析造成的裂縫。另外,還應當消除振動棒抽出時產生的孔洞,消除混凝土內部的氣泡,同時在澆築完畢之後,應當按照規定及時的進行養護。

  火電廠的混凝土一般採泵送連續澆築的方法,在澆築的過程中,如果出現脹模或者跑模的現象,就會造成混凝土流出,從而嚴重地影響到工程的質量。針對脹膜和跑膜的問題,應當財務螺栓對拉的形式。通過這種方式分散一定的側壓力,從而減少脹膜的現象,同時,對周圍的支撐系統也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還可以採用短對拉螺桿與基礎底板,以及表層筋端頭進行搭焊連線,並充分利用現結構配筋,以減少拉桿筋的用量。若對混凝土表面有要求,不能採用對拉螺栓,則應用槽鋼或架管進行加固。

  基座基礎的上層和下層鋼筋之間的間距一般比較大,如果在施工的過程中綁紮不牢固,受到衝擊時則會出現上層鋼筋塌陷、位移或者是墊塊被壓碎的現象,最終影響到混凝土澆築的質量。為了防止上層鋼筋脫落的問題,基礎上層筋除中部應與基礎短柱插筋綁紮牢固基礎上層筋除中部應與基礎短柱插筋綁紮牢固外,還應用鐵絲將表層筋與短柱豎向插筋交叉扎牢,並將表層筋四周用鐵絲固定於模板上,其間距應≯ 1.0m。基礎面積越大,則馬凳筋也應越多。

  基礎施工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混凝土的體積過大,一旦澆築時不到位,就會在側面或是表面出現裂縫。導致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混凝土表面的溫度不均勻以致收縮造成。這些裂縫的深度有的高達50~70mm,這對於地基表面的鋼筋握裹和混凝土的強大及使用壽命都有很大的影響。

  由於建築的底層框架層高一般比較高,再加上建築的上部一般也負荷較大,工期的時間緊導致的基坑回填土沉的工程不到位,忽視其變形大的特點等等。從而造成了建築本身的支撐系統產生位移,導致有些框架底在混凝土澆築後發生下沉。同時有些框架本身就存在質量的問題,易漏振、夾層等等。

  對於施工現場而言,很多設計圖中都沒有考慮其中的接料問題。設計者由於經驗不足等原因使得材料採購計劃不合理,接頭的位置不準確,造成材料的浪費。而一些大型的預埋鐵件的位置也沒有考慮建築的結構狀況,導致出現預埋鐵件沒放進相應的結構內的現象。

  上部結構的問題技術問題一般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火電廠建築的框架層一般比較高,而且上部的載荷比較大,因此,基層的承載力便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基坑的回填土不夠密實,則會引起個別的框架部位的框架樑底澆築的混凝土下沉。其二,如果混凝土的澆築過程中,澆築的質量不夠高,則會出現區域性框架注爛根或者夾層等現象。其三,在主廠房的設計過程中一般會要求樑柱節點外齊平的方案。因此,鋼筋必須傳入柱筋內部,因此往往會出現框架樑柱節點以及兩端部兩側表面混凝土過厚的現象。這樣,在拆模之後往往會出現表面裂縫的問題。針對樑底區域性下沉的問題,除了要保證基坑土回填的質量,還應當考慮到土體變形等因素,應當適當地增加底部支撐的豎向載荷值。在支撐時,儘量選擇通長加厚墊木作為支撐。並且加設掃地杆分散支柱的受到的壓力,主廠房所用的混凝土一般具有比較高的濃稠度,因此在澆築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澆築質量應當保證混凝土的流動性,防止在箍筋間插入振搗棒困難的情況。另外,在澆築的過程之前,應當先泵入 20 釐米的統計砂漿,並且控制好每次下料的數量,在澆築的過程中,應當連續澆築並振搗,中間不應當停止,以免造成夾層。

  針對樑柱裂縫的問題,澆注前,應在柱模板下口抹水泥砂漿托盤,並對縫隙進行封堵以確保不漏漿;結構層上方後敷設的配管,應將兩管交叉重疊部位的露面混凝土表面區域性鑿除,並將該部位管道進行煨彎避讓,找平層施工時在管頂加放防止產生裂縫的鋼板網片,以避免樓面產生裂縫。

  在土建工程的設計過程中,一般不會考慮到現場接料的問題。因此,施工經驗不足,很容易發生材料的尺寸不準確,接頭位置設定不合理等問題,從而造成浪費問題。一般地,預埋件大多按照標準圖集進行加工,而很少考慮到結構部位鋼筋密集的情況,因此,往往會出現預埋件無法放入結構內部或者預埋件的尺寸過大,下部出現空鼓的現象,或者鋼製結構的支撐系統沒有按照規定放大樣,造成安裝過程中,栓羅位置偏位,從而影響到工程質量。

  因為主廠房在電站建設中的重要而特殊意義,加強處理廠房的結構病害,從而有效保障廠房結構的壽命和使用效能免於遭到損壞,這是加強分析技術角度的重要原因。施工單位應該結合主廠房常見的病害問題,通過利用先進的土建施工技術並選用針對性的施工技術,來採取針對性的措施防範病害的發生。第一,對於材料技術,應當結合未來發展趨勢,通過對混凝土材料配置環節的大力優化,從最佳配合比來完成混合料的配合,從而完善材料調配技術併為己所用;

  其次,裂縫現象能使主廠房失去原來的穩定性,損壞混凝土結構的牢固程度,通過在施工中採用預壓法、填充和開鑿法進行有效處理,就能彌補這個問題帶來的隱患;最後,因為特殊效能而成為電廠土建工程首選的鋼結構廠房,在選定構建後就應當編制科學的流程來嚴格規範,尤其是混凝土和鋼筋構件的凝固效果,是不能隨意更改的,以免對工程質量造成影響。

  針對上述問題,在處理焊接材料使時,應當在滿足規定要求的前提下,對接頭的位置和數量進行一定的安排。從而減少或者避免浪費的現象。對於在寒冷地區使用的鋼筋,應當充分重視鋼筋的衝擊韌性,防止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冷脆斷裂的現象。對於較大的預埋件,應當對其放置位置預先進行核對,並格局而實際的情況對預埋件錨筋的位置進行調整,以免造成浪費或者工期延誤。對於尺寸在 300mm 以上的平面預埋鐵件,應提前在表面開排氣孔,以避免混凝土下部產生空鼓,並儘量採用拉緊螺栓將電纜隧道預埋件固定在模板表面,以防止其凹進混凝土內;對所有鋼結構包括支撐系統在加工製作前進行放大樣,以便於發現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並避免在高空進行吹割處理。

  基於電廠中基礎體積較大的設施例如鍋爐、鋼架等需要的混凝土較多,而且澆築的時間一般都較長,更要求中間不能停頓,在設計方案時,需要特別考慮現場預拌混凝土等設施的協調問題。一般要求要有應急的預案,以便發生事故時能及時應對。電廠廠房土建施工時,如有條件,可以在電廠的附近建裝置用的預拌混凝土的站點及附帶的水電供應單位,以便在澆築期間保證其不因外來因素影響其正常執行,避免發生嚴重的質量問題。

  由於混凝土強度等級一般很高,而在建設廠房框架時對於澆築的高度一般保持在6m左右,基於鋼筋間距較密,這就使得水泥的用量十分巨大。因為混凝土的粘稠度較高,這就使得間距密的箍筋之間很容易掛混凝土,導致振搗棒難以插入。因此,對於框架柱的混凝土級配得在滿足各項指標的前提下,應要保證其較佳的流動性。而澆築的過程一般要求一次到頂,過程中不能停歇,避免造成夾層現象。同時也要在模板的外側採用相應的振動器等,防止出現漏振。基於樑底的下沉問題,一方面要在基坑回填階段控制質量外,另一方面也要計算基地的支撐系統的支撐杆的間距。同時綜合各方面不理因素考慮,適當進行一定的調整,減緩支撐杆的負載,避免問題的出現。

  在施工過程中,儘量減少材料在在對接或是調整時材料的浪費。改進相關的焊接技術,但要在現行的關於材料規範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材料的使用。

  對於一些較大型裝置例如鋼屋架等預埋鐵件,可以在製作時對其結構鋼筋的排放狀況進行相關的核對。再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調整,以免在現場出現埋件未放進結構裡而造成的工程延誤或是返工造成的額外材料浪費的現象。

  電廠主廠房土建地基基礎的控制:地基工程維持了廠房結構的穩定,承擔了生產時期的重力荷載,是主廠房建築物的基層結構。在電廠主廠房土建地基的施工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不僅是對主廠房地面結構質量控制的加強,還有對地面以下的基礎結構施工質量體系的控制。據有關結果顯示,主廠房的地基因為受到軟土層的破壞,對於廠房基礎結構強度效能能產生不利影響,並導致土建施工質量不合格。通過實踐經驗的總結,通過推廣灌注樁和換土墊層等方式來抵消這些不良影響,是非常實用的施工技術。

  建築物地基處理常用的方法就是鑽孔灌注樁,這個方法適用於各類軟土層,灌注樁技術的關鍵在於鑽孔、灌注和壓漿等,現場施工人員需要根據工程施工的質量要求,合理有效控制操作工序。

  把地基結構中的軟土層挖掉,再用高強度碎石、砂石和灰土等填築,經過壓實後完全能有效加固地基,這就是換土墊層技術。這個技術能改善地基牢固程度,適用於廠房基礎不能承受地面荷載對它的變形和強度的要求時的電廠主廠房地基軟土層處理。

  電廠主廠房土建施工技術的質量,對於電能生產的質量、效率和產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關係到建築物效能發揮水平的高低。結合電廠主廠房的施工要求,有效合理制定病害的處理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電廠主廠房土建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當盡力保障混凝土效能的有效發揮而採取必要的養護措施,對於養護中各類廠房結構病害及時發現,並制定有針對性的、科學有效的處理措施,從而大大增強混凝土的牢固程度,為工程的施工安全獻一份力。電廠土建施工技術在我國如今仍處於發展階段,並且前景理想。基於廠房對於電廠設施的重要,對於其施工技術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意義。在實踐中不斷的改進與吸取經驗,提高土建施工技術是其中的關鍵之處。所以加強電廠土建工程技術是很重要的。

  結語:綜上所述,針對以上所述的火電廠建設過程中的土建工程技術存在的問題,應該給人們一些警醒。火電廠建設過程中的土建工程技術問題還有很多,更多的問題還需要人們在實際的工程中不斷地探索實踐,並不斷地總結,推動電廠土建工程的不斷髮展。

  參考文獻:

  [1] 陳志堅:《提高火力發電廠土建施工質量的措施》,《建材技術與應用》,2010***09***。

  [2] 束廉階、陳國華、陸玉明:《火力發電廠超高度多管集束式鋼內筒煙囪的設計、製作與施工》,《建築施工》,2002***05***。

  [3] 樑建明、嶽修峰、張全意、馬喜亮:《電廠煙囪工程質量控制點設定與管理》,《中州煤炭》,2004***05***。

  範文二:淺談電廠土建工程的技術處理

  【摘 要】隨著用電量的增加,電廠建設必然要跟上步伐,否則其將無法為使用者提供充足的電能。現如今電廠分很多種,例如:水力發電廠、火力發電廠、垃圾發電廠地熱發電廠、原子能發電廠、風能發電廠、太陽能發電廠、潮汐能發電廠。然而在所有的發電廠中,火力發電廠的數目約佔發電廠總數的80%,那麼本文針對火力發電廠土建工程中應注意的幾個方面,淺談電廠土建工程的技術處理。

  【關鍵詞】電廠;土建工程

  0.前言

  隨著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人類對能源的使用需求量越來越大,在這其中電能是當今運用最廣泛的能源。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水平,提高供電量勢在必行,建造電廠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前提。然而電廠的建造的土建工程量較大,工程相對複雜,技術處理方面也相對嚴格。

  1.火力發電廠土建工程專案淺析

  1.1火力發電廠土建工程的工程特點

  和其它的建築施工一樣,火電廠的施工也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規律。但同時,火電廠由於其獨特性,這使得它在建設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別是火電廠的廠房施工,施工量大、技術要求高和施工時間段的特點。而且土建工程產值約佔整個電廠工程部分施工產值的50%~55%左右,是電廠工程中最早開展的工作,也是其他安裝工作正常順利開展的基礎。除此之外,電廠土建工程質量控制過程比其他的工程都要長,還比其他工程控制難度大的多,控制專案也多很多。控制好電廠土建工程就成了是否提高工程效率與工程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必須把質量控制中的工作做細才能取得良好的質量控制效果。只有根據專業工程的特點,落實好施工質量控制人員的技術,只有把工程質量控制好了,工程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1.2火力發電廠建造存在的問題

  第一,在構築物基礎建築的技術處理方面。由於火電廠的汽基座大多為體積較大的混凝土,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做好澆注工藝以及適當的降溫措施,將會出現裂縫、麻面、露筋等問題,影響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強度。不僅如此,火電廠的混凝土一般採泵送連續澆築的方法,在澆築的過程中,如果出現脹模或者跑模的現象,就會造成混凝土流出,從而嚴重地影響到工程的質量。並且基座基礎的上層和下層鋼筋之間的間距一般比較大,如果在施工的過程中綁紮不牢固,受到衝擊時則會出現上層鋼筋塌陷、位移或者是墊塊被壓碎的現象,最終影響到混凝土澆築的質量。第二,在上部結構的技術處理方面。火電廠建築的框架層一般比較高,而且上部的載荷比較大,因此,基層的承載力便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基坑的回填土不夠密實,則會引起個別的框架部位的框架樑底澆築的混凝土下沉。還有就是如果混凝土的澆築過程中,澆築的質量不夠高,則會出現區域性框架注爛根或者夾層等現象。第三,在金屬結構和預埋件的技術處理方面。由於施工經驗不足,很容易發生材料的尺寸不準確,接頭位置設定不合理等問題,從而造成浪費問題。以上還算其次,這樣現象的發生,往往會導致預埋件無法放入結構內部或者預埋件的尺寸過大,下部出現空鼓的現象,或者鋼製結構的支撐系統沒有按照規定放大樣,造成安裝過程中,栓羅位置偏位,從而影響到工程質量。

  以上三個方面的技術層面是電廠土建工程中的較為重要的部分,但絕對不是全部。當然,其他的問題也相對容易避免或解決。接下來就仔細說說如何面對解決以上的電廠土建工程的技術處理層面的問題。

  2.火力發電廠土建工程的技術處理

  2.1結合發電系統的土建工程的細節處理

  對於溫度裂縫以及收縮裂縫的問題,首先應當在施工的過程中進行連續澆築,防止因為混凝土供應不足而導致的冷縫問題,還應當財務分層澆築的施工方法,並且將分層控制在30到40釐米之間,在振搗的過程中則應當儘量地快插慢拔,在振搗的過程中,應當合理地控制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出現浮漿為宜。從而防止由於上下層分層離析造成的裂縫。另外,還應當消除振動棒抽出時產生的孔洞,消除混凝土內部的氣泡,同時在澆築完畢之後,應當按照規定及時的進行養護。

  針對脹膜和跑膜的問題,應當財務螺栓對拉的形式。通過這種方式分散一定的側壓力,從而減少脹膜的現象,同時,對周圍的支撐系統也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若對混凝土表面有要求,不能採用對拉螺栓,則應用槽鋼或架管進行加固。

  為了防止上層鋼筋脫落,基礎上層筋除中部應與基礎短柱插筋綁紮牢固基礎上層筋除中部應與基礎短柱插筋綁紮牢固外,還應用鐵絲將表層筋與短柱豎向插筋交叉扎牢,並將表層筋四周用鐵絲固定於模板上,其間距應≯1.0m。

  針對樑底區域性下沉的問題,除了要保證基坑土回填的質量,還應當考慮到土體變形等因素,應當適當地增加底部支撐的豎向載荷值。在支撐時,儘量選擇通長加厚墊木作為支撐。並且加設掃地杆分散支柱的受到的壓力,主廠房所用的混凝土一般具有比較高的濃稠度,因此在澆築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澆築質量應當保證混凝土的流動性,防止在箍筋間插入振搗棒困難的情況。另外,在澆築的過程之前,應當先泵入20釐米的統計砂漿,並且控制好每次下料的數量,在澆築的過程中,應當連續澆築並振搗,中間不應當停止,以免造成夾層。針對樑柱裂縫的問題,澆注前,應在柱模板下口抹水泥砂漿托盤,並對縫隙進行封堵以確保不漏漿;結構層上方後敷設的配管,應將兩管交叉重疊部位的露面混凝土表面區域性鑿除,並將該部位管道進行煨彎避讓,找平層施工時在管頂加放防止產生裂縫的鋼板網片,以避免樓面產生裂縫。

  針對金屬結構和預埋件的技術,在處理焊接材料使時,應當在滿足規定要求的前提下,對接頭的位置和數量進行一定的安排。從而減少或者避免浪費的現象。對於在寒冷地區使用的鋼筋,應當充分重視鋼筋的衝擊韌性,防止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冷脆斷裂的現象。對於較大的預埋件,應當對其放置位置預先進行核對,並格局而實際的情況對預埋件錨筋的位置進行調整,以免造成浪費或者工期延誤。對於尺寸在 300mm 以上的平面預埋鐵件,應提前在表面開排氣孔,以避免混凝土下部產生空鼓,並儘量採用拉緊螺栓將電纜隧道預埋件固定在模板表面,以防止其凹進混凝土內;對所有鋼結構包括支撐系統在加工製作前進行放大樣,以便於發現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並避免在高空進行吹割處理。

  2.2 如何避免出現技術問題的前提

  在加強工程施工質量的管理方面,要嚴格工程質量檢驗,嚴守質量關,把事故扼殺在搖籃裡;建設優秀的施工隊伍;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在電廠土建工程專案的質量管理方面要著重電力工程質量分析,加強質量保證與控制,這樣才能才能確保電力工程高質量完成。

  3.結語

  火力發電廠的土建工程的必要性及複雜性決定了其建造的難度,然而並不能因為有困難就停止發展的腳步,這樣不符合時代的發展。迎難而上,劈驚斬浪,克服眾多問題,建造更安全、更高效的發電廠是必然的趨勢,希望本篇文章提及的幾個電廠土建工程技術處理問題闡述能給後來者有所啟迪,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陳志堅.提高火力發電廠土建施工質量的措施,建材技術與應用,2010***09***.

  [2]李禮輝.電力工程質量控制相關探討[J].科技資訊,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