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測試技術論文

  材料分析測試技術是由密切聯絡的許多分支學科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材料分析方法與測試技術教學改革初探

  【摘要】立足於高分子專業課程《材料分析方法與測試技術》建設的實踐,結合當今材料類專業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討論課程建設的目標和內容,並提出本課程現今存在的問題和四點改革方法,以期為本課程建設提供更多的教學改革方法與理論。

  【關鍵詞】材料分析方法與測試技術 高分子專業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252-01

  一、前言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材料分析方法與測試技術》課程於二十世紀末出現在材料類專業高等教育中,並逐步發展成為一門專業主幹課程。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與方法等均受到一定的衝擊,為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需要進行有效的改革。我們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了四種手段進行輔助教學改革,即多媒體教學、演示教學、實訓教學和開放式實驗教學,通過以上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材料分析方法與測試技術》課程內容與特點

  本課程是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以物質的物理和物理化學性質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一門課程,主要是利用儀器對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本課程所包括的分析方法很多,目前有數十種之多。每一種分析方法均具有各異的原理,所測量的物理量也不同,故儀器操作過程及應用範圍大相徑庭。本課程主要包括電化學分析法、光學分析法、色譜分析法、熱分析法以及其他儀器分析法[1-5],如圖1所示。

  本課程具有以下四大特點:

  1.知識覆蓋面廣,學科交叉性強

  材料分析方法與測試技術是由密切聯絡的許多分支學科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涉及了近代物理學、計算機技術、光電子技術以及當今一些科學發現等內容,因此本課程具有知識多、技術密集性和學科交叉性等突出特點。

  2.理論性強

  課程涉及了眾多分析方法與分析技術,包含了各學科的理論知識,故需要較高的理論基礎。同時,各種分析儀器的原理均不相同,每種方法應用的範圍也各有差異,所以課程學習理論性較強。

  3.實訓性高,即實操要求高

  近年來,眾多高校配置了一些較為先進的現代分析裝置,這些儀器均需要對使用者進行充分系統的培訓,這就要求學生在理論基礎達標後,對儀器進行實際操作,並能靈活應用於自身的專業實驗中。

  4.某些章節過於抽象

  由於某些大型精密分析儀器,價格昂貴,對工作條件和環境要求高,無法對學生開展現場教學或開放實驗。同時儀器不能隨意搬動和拆開,所以講到儀器組成結構及工作原理時只能紙上談兵,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則只能通過圖片與自身理解,故極為抽象。

  三、《材料分析方法與測試技術》課程教學現狀與問題

  20世紀四十年代末,物理學革命使分析化學的方法明顯增多,而儀器分析則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20世紀末,材料分析方法與測試技術基於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的基礎發展而來。由於學科與多學科交叉,與現今科學聯絡緊密,故更新極為迅速。課程教學中問題重重,主要體現以下三點[6]:

  1.教學檔案的完善教材更新緩慢,且針對性差

  2.課程本身缺乏體系

  3.課程缺乏實踐教學,均以表面介紹為主

  四、《材料分析方法與測試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方法與效果

  1.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本課程自行製作並收集了大量的儀器分析圖片、Flash等,使分析原理、操作流程等較為枯燥的問題變得充滿趣味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2.與專業實驗、綜合實訓、專業實訓課程建立有機結合

  《材料分析方法與測試技術》使學生掌握了更多的分析檢測方法與手段,提供了廣泛的思維方式,為學生綜合實訓、專業實訓、畢業論文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基礎。傳統的專業實驗、綜合實訓、專業實訓均以常規測試方法為基礎,而經過本課程教學後,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方法與手段。

  為保證課程的教學與實訓有效的結合,課程教學分為兩大部分:常規教學與開放實驗。均提供一部分時間作為儀器介紹,包括儀器操作,儀器分析例項講解,儀器在專業應用發展概述等。同時,提供儀器開放時間,使有興趣的學生能夠進一步熟悉儀器。經過各課程間有機結合,起到了較好的改革效果,主要體現在:

  ***1***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對專業分析測試技術有了較為全面的掌握,並能夠實際操作使用儀器。

  ***2***提高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工科院校,培養工程類人才是我們的首要目標,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學生能夠機敏的發現專業生產實踐問題並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3.演示教學

  本課程配置了實驗時間10-12小時。在常規課程講授後,在專業實驗室內對學生進行現場演示教學,這樣可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並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4.開放實驗

  開放實驗是由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從提出方案、設計路線、具體實驗操作等均由學生完成,通過開放實驗能夠進一步提高高分子材料專業學生的高分子材料理論知識和工程能力,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動手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科研創新精神。其中在開放實驗中,學生經常性利用現代分析儀器進行分析測試,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較高的理論基礎與儀器操作水平。同時這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增進了本門課程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潘志娟. 纖維材料近代測試技術[M]. 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2]方惠群. 儀器分析[M]. 科學出版社,2002.

  [3]李青山,楊秀英,陳明彪. 高分子材料鑑別技術[M]. 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4]曾幸榮. 高分子近代測試分析技術[M].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5]王曉春,張希豔. 材料現代分析與測試技術[M]. 國防工業出版社,2010.

  [6]趙永福,羅楊合,張志. 專業化特色《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 廣東化工,2012,39***6***: 242-244.

  作者簡介:

  於翔,男***1979- ***,博士,研究方向:高分子物理與化學。

  篇二

  分析軟體測試技術與測試管理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軟體質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軟體質量的保證重要得益於有用的測試管理,以往軟體測試過程中重要會合在軟體編碼測試方面,輕忽對軟體專案開發的全過程舉行分析。對此要求對龐大的軟體測試專案構建美滿的測試管理流程,從軟體測試管理中促進軟體應用質量的進一步進步。文章重要對軟體測試管理的根本概述、P-TMS軟體測試管理系統的研究計劃以及所應用的關鍵技術舉行探析。

  【關鍵詞】軟體測試 管理過程 關鍵技術

  在軟體大範圍開發的情況下,軟體測試管理事情也面對較大的事情量與技術難題。據美國質量保證研究所相關資料研究發明,相比編碼前的缺陷修改,軟體編碼完成後修改此中缺陷所涉及的本錢將進步10倍左右,若產物處於交付狀態並需舉行修改將為交付前缺陷修改本錢10倍左右,充實闡明以過程為底子的軟體測試管理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測試事情管理不停增強,引用先輩的技術本領,保證軟體質量的進步。

  1 軟體測試管理的概述

  1.1 軟體測試管理的內容與目標

  軟體測試管理的實質在於跟蹤與管理各測試階段中的相關計劃與流程,並將測試管理的相關結果向系統研發職員與管理職員舉行反饋,同時要求憑據軟體系統中的缺陷天生相應的陳訴。測試管理的內容重要包羅對過程的測試、對職員的測試以及對事情產物的測試。此中在管理測試過程方面重要考量軟體的應用環境與測試是否具備有用性,在此底子上做好後期測試過程的革新。在管理測試職員方面,需對軟體職員的事情狀態等相關資料舉行分析與網路,果斷是否與預期測試目標相符合。而在管理事情產物測試方面重要對測試軟體產物舉行分析與丈量並從中獲取可以大概為決議計劃提供參考的資料資訊。因此,軟體測試管理的目標實質是控制與管理整個測試流程,以此保證軟體產物的質量。

  1.2 軟體測試管理重要觀點分析

  軟體測試過程中涉及的觀點重要包羅測試用例、缺陷以及協劃一方面。此中的測試用例可細化為相關的資料與所得出的結果,用於果斷測試結果是否與測試計劃目標相符合,確定軟體應用步伐中是否存在影響正常執行的題目。而缺陷的觀點,很多研發職員每每以Bug代指軟體開發過程中存在的題目,從狹義角度分析指為由步伐編寫過程孕育發生的題目,而在廣義上以為軟體應用利用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而對協同的觀點,憑據以往學者將其應用於盤算機中的界說為對空間漫衍與時間分散支援的同時,使軟體各部門派合互助。

  2 以P-TMS為例的軟體測試管理系統分析

  2.1 從需求跟蹤管理角度出發

  舉行需求跟蹤管理過程中所分析的重要為使用者原始需求,此中的測試用例會合所包羅的用例具有肯定的聯絡關係性,且對應測試用例每每存在肯定的缺陷題目。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需求項無需利用測試用例,不必對其跟蹤管理。別的,在需求跟蹤過程中,由於使用者對軟體專案標需求差別階段會存在肯定的變革,要求構建需求變動流程,詳細過程包羅對需求變動的申請,在此底子上訂定變動的決議計劃,末了在落實階段需對測試用例重新計劃並修改測試用例庫。

  2.2 從測試用例管理角度出發

  軟體測試事情的成敗很大水平上受測試用例管理的影響。詳細管理過程中起首需對其構造佈局舉行分析,保證此中的上下級系統、子系統、功效模組以及測試用例集等設定公道,通常各功效模組中每每包羅很多功效項,而功效項中聚集部門測試用例集,各測試用例集又存在很多測試用例。其次,由於被測軟體專案存在功效相似或同樣的環境,具有同樣的測試要求。對此可引用複用技術,測試功效項或需求項雷同的軟體過程中便可在測試用例庫中探求對應的測試用例完成測試過程。

  2.3 從缺陷管理角度出發

  軟體生命週期內無論研發階段或利用階段都存在肯定的缺陷題目,要求做好缺陷跟蹤管理事情。軟體專案測試管理中的相關職員都可對存在Bug向測試主管提交,而測試職員便需做好缺陷狀態以及管理缺陷題目標相關資料統計,以使專案希望環境可被實時掌握。同時,應做好專案缺陷的分類,如步伐題目、資料處置處罰中的錯誤、編碼範例性題目、介面錯誤、記憶體管理、系統性能等方面,在此底子上針對每種範例缺陷提出相應的管理方案並存檔與缺陷方案庫中,再次出現該類缺陷時便可從方案庫中找到對應管理方法。

  3 關鍵技術在軟體測試管理中的應用

  憑據前文中對P-TMS軟體測試管理系統的分析,在現實計劃測試管理系統過程中需重點做好重要功效模組的計劃事情。此中在計劃重要功效模組過程中要求將模組籠罩整個測試管理過程中,詳細包羅專案範圍管理模組、需求項管理模組、測試用例模組、實行計劃模組、測試用例模組、管理缺陷的模組、天生報表與系統團體管理模組等。而在計劃資料庫過程中需憑據相應的模組內容,保證各模組間的相關資料融於資料庫系統中。這種計劃測試款力模組的關鍵技術重要表如今以下幾方面。

  3.1 狀態流轉技術的應用

  狀態流轉技術的提出重要針對軟體中存在的缺陷題目,計劃過程中思量到軟體開發與應用的腳色以及詳細職責內容。同時,在現實處置處罰缺陷中除舉行狀態轉換中的相關資訊外,其他很多活動資訊都具有顯著的缺陷屬性,對此需保證到處置處罰關鍵的缺陷處置處罰都需建立在前一關鍵處置處罰完成的底子上。

  3.2 前置測試的關鍵技術應用

  前文在計劃構建測試管理系統過程中應用的重要為前置測試技術,其在應用過程中重要思量到軟體在開發初期便通過測試管剃頭現此中存在的題目,制止開發中缺陷較多,有利於軟體開發質量的進步,也便於後期維護事情。而除應用前置測試技術外,現實構建測試管理系統中也應用測試驅動開發相關理念,為各測試管理關鍵提供保障。

  3.3 測試資訊共享的關鍵技術應用

  軟體測試管理過程中的測試資訊共享重要表如今測試用例資訊以及缺陷資訊的共享。在測試用例資訊方面可充實發揮測試用例庫的作用,要求計劃職員將差別範例的測試用例儲存於測試用例庫中。同時,在計劃測試用例庫中也可引入複用技術,對需求項或功效雷同的測試用例接納直接複用的方法。別的,在缺陷資訊共享方面,可將差別範例的缺陷以及相應的分析管理方法存於缺陷方案庫中。使軟體中出現雷同缺陷時,可在缺陷方案庫中探求對應的管理方案。

  4 結語

  軟體質量的保證需充實發揮軟體測試管理的作用。通過文中基於過程的軟體測試管理系統計分剖辨,要求在現實構建過程中注意應用狀態流轉技術、前置測試技術、資訊共享以及度量測試過程與結果的相關技術,並保證測試管理系統中個模組如專案管理模組、測試的計劃以及管理缺陷等模組都可發揮應有的結果,如許才可有用監督測試管理的全過程,為軟體質量提供堅固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英.軟體測試過程管理控制的研究[J].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15***02***.

  [2]張涑賢.軟體過程質量管理[M].科學出版社,2008.

  [3]張克東,莊燕濱.軟體工程與軟體測試自動化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

  廣東拓思軟體科學園有限公司 廣東省廣州市 51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