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論文範文

  在建築工作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與措施,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使用效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混凝土施工技術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混凝土施工技術論文篇一:《試論混凝土施工技術》

  摘 要: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與措施,將直接關係到混凝土結構的使用效能。由於當前混凝土材料的品種不斷增多,質量也逐步提高,應用範圍快速擴大,在工程建設中的地位也顯得日益重要。基於混凝土材料的重要性,本文將對其在土建工程中的應用加以探討。

  關鍵詞: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探討

  一、混凝土的性質和施工應用

  混凝土材料是由膠結材料***石灰、水泥*** 、細骨料***砂子*** 、粗骨料***石子***和水***不加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進行配製,然後經攪拌振搗成型,在一定條件下養護而成的人工建築材料。混凝土由於具有一定的強度特性,又造價低廉,因此成為土建工程結構中的首選材料,被廣泛應用於各類工程當中。

  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要點

  混凝土必須要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及流動性。混凝土的和易性與水泥摻入量、砂率、水灰比及粗骨料粒徑級配有很大關係。如果砂率小,粗骨料級配不好,攪出的混凝土極易離析。

  ***1***水泥應採用普通矽酸鹽水泥,其效能應符合GB175-1999的規定,注意不能使用高鋁水泥或複合矽酸鹽水泥。進場的每批水泥都必須具有廠家出具的質量合格檢驗報告,只有在經過複檢合格後方可使用,其中儲存期超過3個月的水泥,更是要經過複檢合格才能使用,儲存期間因受潮結塊的水泥必須離場。

  ***2***骨料的質量首先必須滿足《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JGJ53-92***的規定。其中,粗骨料宜採用連續級配,儘量選擇粒徑大、強度高、級配好的骨料,細骨料宜採用級配良好的中砂和中粗砂。因為粗骨料粒徑越大,級配越好,孔隙率越小,水化熱就隨之降低,而細骨料因為其孔隙率小,總表面積也小,這樣混凝土的水化熱就低。這些條件對防止產生裂縫非常有利。

  ***3***拌制混凝土,就是為了讓水和水泥產生化合反應變成水泥石,包裹碎石和砂而最終形成。其中水的作用就是激發並參加水泥***矽酸鈣***的化合反應,因此其用水應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63-89***的規定。

  ***4***外加劑的使用,應根據不同種類混凝土的物理特質、力學效能和長期耐久效能的要求來選用。運用外加劑能提高或改善混凝土質量,減少養護時間,對保證及提高工程質量起很大作用。

  2.混凝土的配合比

  首先是要選擇合適的水泥,同時注意嚴格控制水泥用量。水泥水化的過程當中會釋放出極大的熱量,水化熱聚集在結構內部就不易散失,因此為減小溫差就必須儘量選用水化熱低,

  而凝結時間長的水泥。

  其次為了不出現泌水現象,影響到施工質量和施工速度,必須選擇泌水性的品種,或是在混凝土中摻入減水劑使得用水量得到降低。

  另外,進行配合比設計的時候,需考慮到不同環境,不同條件和不同質地等等的具體要求,儘量計算出最合理有效的比例,並進行試驗驗證。

  最後要注意的是在攪拌混凝土之前,均應根據當前測定的骨料含水率來隨時調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骨料含水率測定頻率可視天氣情況酌情進行增減。

  3.混凝土的拌制

  在混凝土的拌制過程中,有兩點必須要做到,一是嚴格控制原材料的計量;二是嚴格控制混凝土出機塌落度。另外,摻外加劑的混凝土應該儘量採用機械來攪拌,新拌混凝土的溫度應該控制在6攝氏度左右,所以在拌制時應根據氣候特點和施工環境來隨時進行調整,並需保證混凝土澆築的質量要求。如果需要降低原材料溫度,那麼拌合物可以採取送冷風對拌和物進行冷卻,或者是加冰拌合;如果是要加熱混凝土骨料及拌合用水的,應優先採用加熱水的預熱方法。但是如果骨料中含有冰、雪等物,加熱水也不能滿足要求的時候,可以將骨料均勻地進行加熱,其加熱溫度在60℃以下。

  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水泥、外加劑及摻合料不能夠直接加熱,應在使用前採用暖棚進行預熱。攪拌的時候必須先向攪拌機中投入骨料和已加熱的水,攪拌均勻後再投入水泥、外加劑或摻合料等。

  4.混凝土的澆築

  澆築必須注意兩點:

  ***1***確保每一處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層新混凝土覆蓋,並且完成振搗使其密實,振搗的時間和間距都應該保持均勻一致;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結構大小、鋼筋疏密、預埋管道和地腳螺栓的留設、混凝土供應情況以及水化熱等因素的影響。可採用全面分層、分段分層以及斜面分層三種方法進行鍼對性處理。

  ***2***嚴格根據施工時的氣候環境來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最好能選擇在春秋季節施工以降低入模的溫度,如果要在夏天施工,那就儘量避免在正午炎熱時分來操作,並採取有效措施來降低入模溫度。

  在澆注完畢後,表面要壓實、抹平,以防止表面裂縫。如果需要採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混凝土,就應迅速進行振搗,並且振搗時間不宜超過1分鐘。

  二、混凝土的裂縫處理

  混凝土出現裂縫,已經是現在建築工程當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了。一旦出現過寬的裂縫不但會影響結構的外觀,引起使用者的不安,影響工程建築的正常使用,還會造成混凝土中鋼筋鏽蝕和加速混凝土老化,削弱了工程的整體性及承重能力,降低其結構的耐久性。

  1.裂縫成因

  混凝土的裂縫成因比較複雜,跟設計、施工、材料以及環境條件有關。主要可以歸納為兩大類:

  ***1***結構性裂縫。這種裂縫狀態是由結構承載力不足引起的;

  ***2***非結構性裂縫。它主要是因為變形而引起的,例如混凝土收縮、溫度變化等等。

  2.裂縫的檢測和處理手段

  對於裂縫進行檢測,應具體參考《超聲法檢測混凝土缺陷技術規程》 。檢測的內容應包含裂縫的位置、形態、分佈特徵、裂度、走向以及裂縫發生和開展的時間過程等等因素,還應該要注意到裂縫是否穩定、內部是否有滲出物以及周圍混凝土的表觀質量情況等等。在檢測結果出來之後,可按上述各類因素進行區別對待,然後根據裂縫的性質、所處的環境、使用要求,來進行綜合性分析處理。其手段主要有:

  ***1***表面封閉法。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裂縫寬度小於0.3毫米的不活動的淺裂縫。處理時可以在裂縫的表面塗抹環氧水泥砂漿、環氧膠泥,又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塗刷油漆、瀝青等防腐材料。

  ***2***壓力灌漿法。壓力灌漿法就是指以較高的壓力把粘度較小的灌漿材料灌入裂縫內部的一種手段。它適用於寬度大於0.3毫米的、深度比較深的裂縫,例如大型結構的貫穿裂縫、大體積混凝土的蜂窩狀嚴重缺陷等等一類的問題。特別要注意的是灌漿選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行業標準《混凝土裂縫用環氧樹脂灌漿材料》***JC/T1041-2007***的要求。

  ***3***填充法。此法是指沿裂縫將混凝土鑿成U或V形槽,槽寬和槽深分別不小於15和20毫米,然後用環氧樹脂或彈性填縫材料進行填充,然後利用貼上纖維複合材來封閉其表面。一般來說,填充法適用於裂縫寬度大於0.5毫米的活動裂縫和靜止裂縫。

  三、結語

  由於混凝土具有原料豐富,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同時還具有抗壓強度高,耐久性好,強度等級範圍寬等特點,也使得混凝土成為土建工程中用量最大的一種建築材料,並在現代土建工程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就混凝土的性質及施工應用進行了探討,同時對可能出現的裂縫,提出了相應的治理措施,對混凝土的施工應用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大成.淺談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9***

  [2]王鐵夢.工程結構裂縫控制[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2007

  [3]趙挺生.混凝土建築施工安全分析與質量控制[M].北京:清華大學,2004

  [4]趙挺生.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施工階段安全性分析[M].上海:同濟大學,2002

  [5] GB 503002001.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S]

  混凝土施工技術論文篇二:《試談房屋建築混凝土施工技術》

  摘要: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我國社會各項事業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各種房屋建築開始大量湧現。房屋建築大多采用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凝土澆築質量直接決定了建築質量的好壞。為了提高房屋建築的整體質量,必須加大對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控制。然而,由於我國建築混凝土施工起步較晚,施工工藝還不夠成熟,在施工中存在大量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建築工程的質量。本文針對我國房屋建築混凝土施工的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強施工技術控制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建築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措施

  一、房屋建築混凝土施工中鋼筋的控制

  ***一***原材料鋼筋的質量控制

  鋼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兩大原材料之一,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結構質量,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好鋼筋質量,確保鋼筋力學效能達到規範標準及設計檔案要求。首先,建築鋼材要從有生產許可證的生產廠家或者有銷售許可證商家進行購買,購買的鋼材要有合格的質量證明檔案。其次,按程式要求對進場鋼筋向監理單位報驗。監理單位核查進場鋼筋質量證明檔案齊全後,按進場鋼筋不同型號、規格、數量等進行見證抽檢。最後,檢測所試驗報告顯示合格,施工單位提出使用報驗,經現場監理工程師簽署同意意見後才能使用。

  ***二***鋼筋的綁紮質量控制

  鋼筋綁紮是項非常重要的工序,只有嚴格按照圖紙施工才能讓鋼筋按照設計模型傳遞受力,否則混凝土結構構件可能會因為受力或傳力與設計模型不符而產生破壞。要控制好鋼筋的綁紮質量,首先要認真熟悉設計圖紙,對圖紙不清楚的地方要求設計單位在圖紙會審或以其他形式進行明確;其次,現場施工管理人員要看得懂圖紙,熟悉11G相關圖集,熟記鋼筋錨固長度及節點做法;再次,施工管理人員要對鋼筋加工工人及綁紮工人做好技術交底,對工人綁紮的鋼筋進行及時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現場還要嚴格執行交接檢、平行檢等制度。施工單位對綁紮完成的鋼筋,按程式進行報驗,經現場監理人員對照圖紙進行逐一檢查合格後邀請設計、建設單位等相關部門進行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後才能進入下步工序。

  ***三***鋼筋保護層的控制

  鋼筋保護層厚度過大會導致樑、柱有效截面變小,與設計模型不符;部分過厚的保護層還會在構件受力過程中產生過大裂縫,影響美觀及給人不安全感覺。保護層厚度小,就會導致露筋等質量通病,影響結構外觀及耐久性。因此,要嚴格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首先,箍筋要嚴格按照圖紙下料加工,受力鋼筋要等角綁紮好。其次,對於樑、柱鋼筋要根據圖紙軸線尺寸進行設定,不要偏位導致一邊保護層偏厚一邊偏薄,對於樑底、樓板鋼筋保護層要按照圖紙設定高度合適的墊塊。再次,對於雙層板鋼筋要設定好中間馬鐙。

  二、房屋建築混凝土施工混凝土質量控制

  鋼筋混凝土結構除了使用鋼筋外,其餘都是混凝土。混凝土的質量對於判定結構質量至關重要。國家推行節能減排減少對環境汙染,逐步取消了現場拌合混凝土,而改為預拌商品混凝土。預拌商品混凝土作為專業化企業生產,質量得到顯著提高,配合比得到優化,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各工程不同混凝土標號,不同塌落度及一些特殊混凝土要求。相比現場攪拌混凝土,預拌商品混凝土質量控制相對簡單。

  ***一***做好預拌商品混凝土企業資質審批

  首先要做好區域建築規模近期及遠期規劃,做好區域內商品混凝土企業布點控制,嚴格控制預拌商品混凝土企業資質審批。嚴格審查商品混凝土企業生產規模、人員資質資格、各項制度、生產裝置等,嚴格審查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要求企業攪拌主機、物料稱量系統、物料輸送系統、物料貯存系統和控制系統等5大系統和其他附屬設施等設施裝置齊全。要求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要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配備充足的專業技術人員,要有固定的生產場地、試驗室、養護室及一定數量的運輸罐車。

  ***二***做好預拌商品混凝土企業質量管理

  首先要嚴格控制用於預拌混凝土生產的各項原材料質量。散裝水泥質量證明檔案要齊全,並在有效期內使用完,各類新增劑進場質量證明檔案要齊全;各類集料要分類堆放,要有防雨水設施,並嚴格控制含水率。另外,拌合使用水水質必須嚴格控制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

  其次,生產裝置要定期進行計量認證標定。尤其是由骨料稱量、粉料稱量和液體稱量三部分組成的物料稱量系統要嚴格進行計量認證標定,保證骨料稱量精度≤2%,水泥、粉料、水及外加劑的稱量精度均達到≤1%。

  另外,控制好生產配合比。現場試驗室試配混凝土配合比必須依據地方認可的權威檢測機構出具的配合比,不能做較大的調整,且經試驗檢測合格後才能投入使用。混凝土配合比要根據工程結構部位、鋼筋的配筋量、施工方法及其他要求,確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確保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均質性,不發生離析和泌水,易於澆築和抹面。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不僅要滿足結構設計提出的抗滲性、耐凍性等耐久性的要求,而且還要考慮結構設計未明確的其他耐久性要求。

  三、房屋建築混凝土澆築施工控制

  ***一***混凝土的澆築。

  在綁紮鋼筋前,首先要檢查模板支撐體系是否編制專項施工方案並按程式審批,計算荷載是否合理;其次要檢查現場實際搭設模板支架是否符合方案要求,是否滿足構造要求,對高支模或大型模板專項方案需經過專家論證通過才能實施,對危險性較大、技術難度較大、荷載較大或者對支架彈塑性變形要求較高的模板支撐體系,還要提前進行預壓;還有就是要處理好模板拼縫,使拼接縫不漏漿、不影響混凝土成型觀感質量。在鋼筋綁紮完成,經有關單位檢查驗收合格後方能澆築混凝土。

  澆築混凝土要按照稽核通過的混凝土澆築方案進行。對於連續澆築混凝土要做好計劃,提前通知預拌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查詢近期天氣情況,查詢電力部門是否有片區停電安排,做好相應應急預案;對於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澆築要設定好冷卻管,並提前進行通水測漏試驗,及時消除混凝土水化熱,同時做到連續澆築成型。在澆築混凝土的同時要注意留置足夠的同條件養護和標準養護試塊,以驗證所澆築混凝土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澆築過程中,施工單位施工員要在現場督促指導工人將混凝土振搗密實,監理人員應該按照監理實施細則對澆築過程進行旁站監理。混凝土澆築完成後要注意成品的保護,及時養護。

  ***二***建築混凝土澆築的注意事項。

  在混凝土澆築之前,要做好澆築面的表面鑿毛工作,在即將澆築前還應在結合部位先澆築一層約3~5cm厚高標號水泥砂漿,以提高先前澆築混凝土與後澆築混凝土結合面的粘結強度,同時還可以有效防止漏漿,提高施工質量。對於相對高標號牆柱與低標號樑板混凝土澆築應注意設定好攔設,防止部分低標號樑板混凝土混入高標號牆柱混凝土。對於轉換層構件或者鋼筋較為密集構件,一定要使用塌落度、流動性較大、粗骨料最大粒徑相對小的混凝土配合比。要嚴格控制好模板拆除時間,一般情況下要達到設計強度的75%才能進行受力***設計檔案有要求的應從設計要求***,對於懸挑結構應在澆築28天后達到設計強度才能拆除底模。

  如果氣溫不會低於零度***澆築後一週以上期間***,做好混凝土保溫即可。如果在負溫下***最低溫度低於零下5°C***環境澆築混凝土,需要注意的主要是早期混凝土防凍。

  ***三***混凝土施工縫的留設與處理。

  柱、牆底面和頂部的水平表面上易積存垃圾、雜物、泥沙等,再加上該處鋼筋密集,如果模板上留置的清掃口位置不當,二次澆灌前施工縫表面的贓物和沖洗水無出處,使得縫處本應結合密實處形成嚴重加渣分層,成了更薄弱處,這種危害將成為隱蔽的潛在危害。對於較大的樑因配筋較多,堵頭插板固定難度大、支護不嚴,往往施工縫形成近似臺階的斜縫,突出的不規則部分為薄弱處。從其表面分析,突出的部分多分為振搗時推進的砂漿,較為鬆散,缺乏粗骨料,強度低;當二次再澆築使,新入模的混凝土自重及衝擊力,會使剛度效低的突出部分懸空區域性壓碎或產生裂縫,在樑板的施工縫處很容易發現外部延伸出來裂縫。因此,應注意施工縫的留設與處理。

  1、施工縫的留設

  施工縫應該留置在剪力較小和便於施工的部位,柱應留置水平縫,樑、板、牆應該留置垂直縫。施工縫應該留置在基礎的頂面、樑或吊車樑牛腿的下面、吊車樑的上面、無樑樓板柱帽的下面;和樓板連成整體的大斷面樑,施工縫應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處,當板下有託樑時留置在樑託下部;對於單向板施工縫應留置在平行板短邊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樑的樓板,宜順著次樑方向澆築,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樑跨度中間1/3的範圍;牆上的施工縫應留置在門洞過樑跨中1/3範圍內,也可留置在縱橫牆的交接處;樓梯上的施工縫應留置在踏步板的1/3處;水池池壁的施工縫宜留置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豎壁上;雙向受力樓板、大體積混凝土、拱、殼、倉、裝置基礎、多層鋼架及其他複雜結構的施工縫應按設計要求留設。

  2、施工縫的處理措施:1***施工縫處繼續澆築混凝土時,應待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小於1.2MPA進行;2***施工縫澆築混凝土前應除去施工縫表面的水泥薄膜、鬆動石子和軟弱的混凝土層,並加以充分溼潤和沖洗乾淨,不得有積水;3***澆築時,柱施工縫處宜先鋪一層3~5cm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以保證接縫質量;4***澆築過程中應細緻振搗密實,使其緊密結合。

  結語:綜上所述,建築混凝土施工涉及範圍廣、技術含量高、管理工序複雜,為有效提高建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要對鋼筋、水泥等原材料和對預拌混凝土等半成品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同時,要注意科學施工、合理施工,提高施工的技術含量,從而有效提高我國的建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樑兆忠.試論房屋建築混凝土施工技術[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8***

  [2]劉黨軍.房屋建築混凝土施工技術研究[J].城市建築.2013***02***

  [3]陳水軍.論房屋建築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J].科學之友.2011***08***

  混凝土施工技術論文篇三:《淺談防水混凝土施工技術》

  摘 要: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漏水、滲水等現象,這將影響建築施工質量,對國家人力、物力和財力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費,因此,施工中一定要高度重視防水混凝土的質量問題,力求使其符合規定的標準,在具體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對原料實施嚴格檢驗,強化對施工過程的管理,制定規範的嚴格的質量標準和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確保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都能夠順利進行,保證防水混凝土的質量。

  關鍵詞: 混凝土 防水技術 施工技術

  目前我國建築行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在眾多建築工程中,防水施工一直是建築施工的質量控制難點。防水施工質量對建築的平穩執行和使用功能,有著極大影響。目前採用自防水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建築底板的防水施工中比較常見,自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藝和施工質量是對地下室底板進行質量控制的關鍵。

  一、混凝土滲漏水產生的原因

  混凝土是由膠凝材料、顆粒狀集料、水及必要時加入的外加劑和摻和料按一定比例配製,經均勻攪拌,密實成型,養護硬化而成的一種人工石材。在防水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對材料進行選擇和備制。自防水混凝土的水泥應該選擇強度高於32.5的普通矽酸鹽水泥。如果需要使用礦渣矽酸鹽水泥,為了降低混凝土的泌水率,則需要摻入一定量的外加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應該大於300kg,具體的使用量應該結合工程實際確定。水泥的出廠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在使用之前需要進行質量檢驗,檢驗合格以後才能夠使用。砂石:為了保證自防水混凝土的質量,避免幹縮裂縫的產生,應該選擇中砂。要嚴格控制中砂的含泥量,保證其在2%的範圍內,尤其注意不能含有塊狀泥土;石料的粒徑應該根據要求選擇,通常可選擇粒徑在10~30mm之間的連續級配碎石。石料表面要乾淨無雜質,同時要保證石料中的含泥量不高於規定範圍。

  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合理。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是指混凝土中水泥、水、粗細骨料及摻和料、外加劑之間的比例關係。混凝土配合比應滿足一些基本要求:首先,應滿足結構設計的強度要求,因為任何建築物都會對不同結構部位提出“強度設計”要求;其次,應滿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根據工程結構部位、鋼筋的配筋量、施工方法及其他要求,確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確保混凝土拌和物有良好的均質性,不發生離析和泌水,易於澆築和抹面;再次,應滿足耐久性要求,如嚴寒地區的路面、橋樑,處於水位升降範圍的結構,以及暴露在氯汙染環境的結構等;最後,還應滿足經濟要求,企業的生產與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在滿足上述技術要求的前提下,應儘量降低混凝土成本,遵循經濟合理的原則。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合理,將導致混凝土的流變效能不好,無法形成密實的內部結構。

  2.振搗不均勻、不密實,在施工過程中,由於振搗不均勻、不密實,往往會造成蜂窩、麻面和孔洞等。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沒有分段分層澆築,振搗或下料配合不好,末及振搗又下斜,漏振造成蜂窩。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乾淨,粘有乾硬水泥沙漿等雜物,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出現麻面。模板接拼裝不嚴密,澆築混凝土時有孔洞漏漿。

  3.養護不好,在混凝土灌注後,24小時不得使灌漿層震動、碰撞;在終凝前2~4小時要對錶面進行壓光,終凝後即應覆蓋溼潤的布袋或草袋,並晒水養護,每天4~6次;養護溫度15攝氏度以上為宜,時間為7天。如不注意這方面的要求,則很可能出現由於養護不好而滲漏水的情況。

  4.水泥質量不達標,水泥的質量是混凝土質量賴以生存的根基。對混凝土質量的最終評價標準主要是強度,因此,工程施工人員對水泥的要求也是強調強度,強度越高的水泥被認為是質量越好。如果水泥的質量不達標,則勢必會造成混凝土質量不高,從而出現漏水、滲水問題。

  二、混凝土防水技術措施

  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要做好預防漏水、滲水的工作。針對導致混凝土出現滲漏水問題的各種原因,本文提出不同的防水技術措施。工程人員可以根據施工現場的不同情況,選擇最佳的防水技術措施。

  防水混凝土澆築施工,混凝土澆築: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施工屬於大體積施工作業,為了避免施工縫的產生,應該採取連續澆築的方法,並儘量將澆築時間控制在3小時內。可根據後澆帶來劃分施工段,每個施工段都必須保證一次性澆築完成,以避免因施工縫造成地底板的滲漏水問題。採用分層澆築時,必須在前層初凝前進行後層混凝土的澆築,且每次混凝土的澆築厚度應該控制在0.5m之內。保證混凝土不會出現夾層現象。主體結構可留設水平縫,並採用鋼板止水帶做好密封。坍落度控制: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需要採用低坍落度的混凝土。在混凝土攪拌和運輸期間應該對混凝土的坍落度進行觀察。如果混凝土在運送到現場後出現離析問題,應該進行二次攪拌。如果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應該再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漿和一定量的減水劑進行攪拌,但不能加水。混凝土振搗:自防水混凝土振搗可選擇合適的振搗機械,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振搗時應該嚴格控制好振搗的時間和間距,對每一振點振搗時,邊振搗邊觀察,當混凝土表面出漿、不再繼續下沉並沒有氣泡冒出後便可停止振搗,避免出現少振或者過振的問題;另外,大體積的混凝土在澆築和振搗過程中,其上湧的泌水和浮漿可能會隨著混凝土表現的破面流到基底,並跟隨混凝土向前推進,所以應該在混凝土澆築的前方,留出排水孔,將泌水和浮漿排出。澆築時當混凝土坡腳接近端模板時,應該立即改變澆築方向,從盡端再往回澆築,同時加強兩側混凝土的澆築,形成四面會合澆築,使泌水和浮漿集中排出。

  總之,在地下室防水施工中,混凝土效能對整個防水工程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一定要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防水質量,特別其細部的處理及澆築後的養護工作和現場施工管理、監督人員對施工過程的高度負責、細緻工作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金宗寶.PFJ混凝土防水技術研究[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2010***1***.

  [2]宋世琦.努力推進中國混凝土產業的轉型升級[N].建築時報,2011***3***.

  [3]朱軍.水下泵房混凝土防水堵漏處理淺議[N].吉林水利,2011***2***.

  [4]沈春林.地下防水工程實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5]陳哲.李建楠.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實踐[J].山西建築,2012,32***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