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數學教師的學術論文

  小學數學教師是一個令人敬仰的職業,及時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並尋求適當的解決,促使學生能健康快樂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淺析如何提高中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

  摘要: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沒有好的教學能力,就不可能有好的教學效果,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本文從教師的一般教學能力和認知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兩方面來談如何提高中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數學 教師 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1-0077-02

  教師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教師的教學能力又是一個重要指標。教師成長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佔著重要地位,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那麼,如何才能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呢?對此,本文作如下簡要分析。

  1 提高中小學數學教師的一般教學能力和認知能力

  教學能力是教師進行高效教學的核心能力,一般包括學科教學能力,一般教學能力和教學認知能力三種。中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屬於學科教學能力範疇。如果要提高學科教學能力的話,須有一般教學能力和教學認知能力作為基礎。因此,首先要提高教師的一般教學能力和教學認知能力。

  1.1提高一般教學能力

  首先,提高良好的道德修養是教書育人的基本前提。教師有良好的基本修養才能教好學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助人為樂的協作精神、“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寬容精神、對人真誠的誠信精神。這樣,我們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喜歡你,就會以我們為榜樣。

  其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一要勤讀書,善積累。教師的基本功都是來自讀書。閱讀是有共性的,那就是開卷有益。二要有讀後感。讀書後勤於做筆記,要勤於做反思。書讀得多了,自已心中也有了東西,也就有厚積薄發的資本。再表達出來,則是很容易的事了。三要不斷錘鍊。有了好的積累,還不行,還要不斷練習。要多說,且要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練。四要講課時儘量脫離教案。五要有好的態度。做任何事情,態度很重要。有了好的態度,事情便成功了一大半。總之,教師語言的表達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量變而引起質變的過程。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第三,提高分析與推理的能力。一要搞清並理解概念。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問題是數學學習理論中的重要理論問題。二是進行分析要有明確的目標。三是分析時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四是會模仿別人的分析。五是要養成善於成思考的習慣。總之,分析判斷能力對我們每一個教師來說,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都極其重要。

  第四,提高組織教學的能力。組織教學要把握三個要點,一是學科特點。數學課要訓練思維能力;二是目標達成,一節課無論怎樣出彩,教與學的目標必須達成,否則這節課只有形式,沒有內容;三是學生喜歡,學生喜歡你的課說明他就有可能學好。組織教學活動要注意連續性,即要讓學生覺得可以接受,有對活動感興趣;四是組織教學活動要注意層次性,即佈置預習分層次,訓練分層次,輔導分層次。

  另外,我們教師還要有概括與綜合的能力,閱讀與理解的能力,控制自身情感的能力,交往能力等等。

  1.2提高教師的認知能力

  主要表現為對所教知識結構的認知。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具體分析教學物件和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具體分析教學物件***對學生認知發展的認知***,中、小學時期是人生髮展的非常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個體正處於從不成熟到基本成熟的發展過程中,因而對其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就成為一個關係他們後天發展如何的關鍵問題。心理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具有針對性。教育者必須瞭解被教育者學生生理髮育、心理髮展的特點,科學地、規範地、適時地進行心理教育。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教材分析是教學設計的基礎,教材分析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教材分析是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發展的需要。教材分析與處理是教師備課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編寫教案、制訂教學計劃的基礎,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過程,能夠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創造性的勞動。所以,教材分析與處理的過程,就是教師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加深對教育理論理解的過程,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提高中小學數學教師的學科教學能力

  2.1理論學習來提高

  作為一名老師,只有經常學習才會走在時代的前列,不愧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多研讀現代教學理論。通過學習最新的理論知識,去和現代教學理論接軌,然後再利用這最新的教學理論去指導我們的數學教學。其次學習學科刊物。因為學科刊物上有很多是在教育教學中需要解決問題的專題性文章。第三我們還要善於總結。要及時總結出自己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

  2.2認真備課來提高

  多看別人的教案,多聽別人的優質課,示範課,觀摩課,包括同事和國家、省、市優秀教師的優質課教案光碟。教學研究最重要的是認真鑽研教材內容,這是搞好教研活動,做好教學工作的根本保證。集體備課就是發揮集體優勢,鑽研教材的實效途徑,可提高教師的業務技能。多進行集體備課,多和別的老師進行業務上的交流;要經常聽學校優秀教師的課,經常和他們進行業務的交流,這對於老師業務能力的提高大有好處。

  2.3精心上課來提高

  精心上課就是上好每節課。首先,要讓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師上課要以全體學生為本,要體現在學生主體的參與度上。其次,要適時調節學生心理。教師上課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第三,要調動學生有效思維。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調動學生的思維,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訓練,產生思維共鳴。第四,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課標要求的教學三維目標之一,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還要重視學生情感的培埴和內化。第五,要讓學生踴躍發言。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課堂教學的智慧資訊的傳遞,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   2.4課後總結來提高

  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堅持進行課後反思,有助於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反思的方法以書面形式記錄下反思的心路和結論才會更好地發揮它的實效性和長效性。

  一要反思教學行為與教學目標是否一致。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首先明確地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永續性更長。只要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所以,情感、態度、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二要反思教學活動的“溝通”和“合作”。教學過程是課堂人物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是在“溝通”、“合作”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破解問題、重組問題、應用問題、創新發展的迴圈往復的過程。在一個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

  三要反思教材的靈活使用。在新課程理念下,教材不再被作為課程之本,其首要功能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為本次課程改革仍具有實驗性質,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

  四要反思教學過程中是否引導學生。教學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體驗、感悟和創造。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或 “奇思妙想”。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引發學生開展討論,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

  五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合大多數學生。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無論是情境的創設還是內容的呈現,無論是問題的設定,還是釋疑解惑,均應儘可能地“為了一切學生”。因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儘可能地創設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總之,提高中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應該從多方面進行。靠的是我們的基本功,不斷反思總結,不斷地鑽研和我們的敬業精神。

  作者簡介:王延豪,本科,講師,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師。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