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師學術論文範文

  在英語新課程中,小學教師的目的是要以人的發展為本,服從、服務於人的全面健康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角色

  【摘 要】新課標對英語教學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教師,作為新課標的實施者,要積極學習新課標的教育理論,轉變角色,儘快融入新課標改革中。那麼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 教師角色的轉換 師生關係的培養

  一、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對教師的要求

  長期以來,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和課堂教學,學生一般不被允許發出訊號,他們要聽從教師的指令,允許做什麼,不允許做什麼。在互動中教師更要求自己的行為被學生接受和執行,一旦遭到拒絕會傾向於用各種方法包括消極的方式達到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地位難以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關係難以建立。

  在英語新課程中,學科教學的目的是要以人的發展為本,服從、服務於人的全面健康發展。為了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要轉換其角色,要成為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髮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孩子”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新課標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教師,作為新課標的實施者,要積極學習新課標的教育理念,轉變角色,儘快融入新課標改革中。那麼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

  ***一***受歡迎的“魅力者”

  一個教師要想成為受學生歡迎的人,他***她***必定具有多種“魅力”糅合形成的“魅力教師形象”:既有“仰之彌高,師之彌虔”的道德魅力,又有多才多藝、學識淵博的才華魅力,還有“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情感魅力……至於有沒有漂亮的外表倒在其次。在我心中,教育大師蘇霍姆林斯基,“捧著一顆心去,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還有斯霞、於漪……他們可能沒有漂亮的外表,但誰又能否認他們的“魅力教師”形象?

  一個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一要熱愛自己的專業,二要熱愛自己的學生,三要教書育人,誨人不倦。把教學當成事業,還要把日新月異的知識、新的思路帶給學生,帶進課堂。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內心的深處。”

  一個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取決於教學的合理與否。雖然我們強調教師的知識、觀念、工作積極性對其教學的作用,但這些因素通過教師的教學行為體現出來,學生也是通過觀察教師的教學行為來理解教師的要求,掌握知識、發現自身能力、培養健康的個性品質的。因此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之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行為成為教師教學成敗、對學生感染力大小、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師在學生中的信任度的關鍵因素。

  ***二***平等的“合作者”

  師生合作既使學生獲得了語言技能,又使他們有一種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其興趣和信心。在新課標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合作的教學是難以實施新課標的。這就要求教師從講臺上走下來,成為學生的合作者。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的合作者。不僅要身體走下來,心靈也要走下來,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在運用英語與學生合作交往的過程中,既使學生獲得了語言技能,又使他們有一種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其興趣和信心。例如:在學習“The present Continue Tense”時,我曾在一節英語課上這樣做:首先對全體學生們說:“Do everything as I tell you to do. First, stand up.”學生們驚奇而又高興地站起來。我走向一個學生, 問: “What are you doing?” 學生說:“ I’m standing.”而後所有學生回答:“We’re standing.”然後我又叫一位學生走到全班同學面前,並邀請他一起跳舞,問:“What are you doing?” 請學生用英語表達出來,接著學生們紛紛用各種動作表達出他們學到的知識。這樣的交流正是在有趣的氛圍中培養了學生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技能。

  ***三***愛的使者

  有人說:教師應當像“熱水瓶”,心熱臉冷,以保持尊嚴。我認為教師應像“熱水袋”讓學生一靠近就感到溫暖。陶行知說:“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裡,把你和你的學生的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裡,這才算是儘教師的天職”。我們教師應以陶行知“愛滿天下”的格言為目標,以平等的愛心擔負起“師生”的責任;用真情的愛,撫平受傷的心靈;用真摯的愛加大幫扶的力度;用無私的愛,搭起發揮學生潛能的舞臺。愛能築起溝通的橋樑,愛是開啟受教育者心靈的鑰匙,愛是轉化受教育者的靈丹妙藥。教育成功的關鍵就是對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

  以角色這一概念來衡量,教師的情感投入和教師進入課文中特定的人物角色是一致的,密切相關的。“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快與滿足,這就無疑能促使他們積極上進,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增添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曾有學生在賀卡中寫道:“希望老師多笑,多與我們交流。”教師要正確表露自己的情感,善於表露自己的情感,通過以情感情,以情染情,優化學生的心境。教師不能把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盡力剋制和調控,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心態出現在課堂上,那麼學生也會以愉快、輕鬆自信的情緒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反之,教師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發洩在學生身上,勢必給學生造成難以言狀的心理壓力,被動消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寬鬆、民主、和藹的教學氛圍蕩然無存,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受阻,怎麼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四***課堂的“導演”

  常會遇到這樣的局面:課堂上,英語教師精心設計了語言交際的模擬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對話操練,但總有學生羞於開口,特別是叫他們站在教室前面演示對話時,眾目睽睽之下,不遠處還站著老師監督,他們更顯得侷促不安,英語說得語無倫次。老師免不了感嘆:這可怎麼辦好,讓他說,他不說,時間倒是浪費了不少。

  我認為:凡是能激發學生喜愛英語學習的方法,便是教英語的好方法。 英語歌中蘊涵著巨大的語言潛能和英語實踐機會,使學生感知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都能得到提高。在英語教學中利用英文歌曲,加上簡單的舞蹈動作,營造一些故事情境, 就是較好的課堂組織教學形式。 例如 教句型“Where is my Walkman?”,套入“《Where is my diary?》”的歌曲中 ,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從演唱和表演中感知,這樣運用生動迴圈的優美旋律創造和諧的氛圍,把學生的感情帶入到歌曲的特定情境中,英語知識的殿堂裡,學生的情感與歌詞的內容產生共鳴,進而獲得情感的愉悅。

  臺上角色與同學設身處地為所扮演的角色思索,臺下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有的學生要求自己也上來表演角色,雖然角色表演得並不成熟,有時還會出點洋相,引起鬨堂大笑,但學生對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的喜愛程度顯而易見。用課堂小品的形式來創設情境,讓學生暫時調換角色,練習了語言的交際能力。

  教師以“導演”的角色,調換出學生的情感因素,達到預期的教學教學效果。學生說得好:“告知,我會忘記;演示,我會記住;參與,我會掌握。”

  結論

  總之,新時代需要新型教師,他將是學生成長中的引導者、促進者,心靈的陶冶者、知識的啟蒙者、智慧的開啟著。轉變了教師的角色,促進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最終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研究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認知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王軍榮. “魅力教師不等於魅力教師”. 教書育人. 教師新概念,2007.

  [2]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文選. 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3]贊可夫,杜殿坤譯. 和教師的談話. 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4]周毅,嚮明. 愛滿天下……陶行知文學傳記.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