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調研報告範本

  財務調研是為了對財務管理的加強,那麼財務調研報告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財政部於2012年、2013年先後頒佈了行政事業單位新的會計制度,白河縣通過兩年多時間摸索、學習和實踐,新制度的實施在全縣凸顯成效,財務管理水平提升較快,在今年會計監督檢查工作中,對被查的3個單位新規則和新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了調查,結合平時對其他行政事業單位的調查瞭解,總體執行情況良好。

  一、新制度執行現狀

  全縣共計財政撥款縣級單位155個,其中納入國庫集中支付單位145個,實撥單位10個。執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67個,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74個,執行醫院會計制度2個,執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12個。所有預算單位均已執行新的會計制度,並配備了專職或兼職會計人員。

  ***一***多措並舉為新制度全面實施保駕護航

  1、加強新制度業務培訓。2013年、2014年由財政部門組織了大規模新制度培訓授課,對新制度整體框架和賬務處理程式詳細講授,促進各單位會計人員儘快掌握新制度的總體要求、會計科目設定和核算內容。

  2、及時搭建更新網路平臺。鑑於新制度設計的特點和核算要求,部分科目的明細核算比較複雜,手工記賬在明細分類核算時工作量大,而且受到賬簿格式的限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縣於2014年對全縣賬務處理系統進行了全面更新維護,由財政局資訊中心提供專門服務,凡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的單位,都可以免費使用賬務處理系統,不僅節約了行政成本,同時也提高了我縣會計核算質量和水平。除個別核算業務量較小的單位,未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範疇,但也實現了會計電算化。

  3、加強溝通,促進資訊交流。利用QQ群、微信群及上門走訪等多種渠道,建立財政與預算單位之間溝通橋樑,提高申報計劃、會計報賬、指標管理、賬務處理等業務交流及辦理效率。

  ***二***以新制度科目設定為切入點,推進新舊制度平衡過渡

  1、從科目維護入手,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類科目設定基本支出和專案支出,結合上年末的決算報表將結餘數字分析填列在“事業基金”、“財政補助結轉-人員經費”、“財政補助結轉——日常公用經費”及“非財政補助結轉結餘”等幾個科目中,同時對專案支出,依照會計準則準確定位,將資金按照具體的專案、性質、用途進行分類核算。

  2、注重新舊制度會計科目的變化和銜接對應。如:新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設定了“資產基金”科目,增加了“零餘額賬戶用款額度”、“累計折舊”、“在建工程”、“政府儲備物資”、“公共基礎設施”、“財政撥款結轉”、“財政撥款結餘”、“其他資金結轉結餘”等科目,尤其是對民政部門接受社會捐贈和上級部門調撥救災庫存物資多,財務核算過於簡單的現狀得到解決,對於交通、住建、體育文化部門承擔公益事業,公共設施疏於管理等問題,新制度設定了會計科目和明確了核算內容,填補了多年這部分資產管理的空白。

  3、加強分析收入與支出的配比關係。一是財政部門與預算單位注重溝通,及時分析收入來源渠道,準確運用會計科目;二是注重支付系統和賬務系統的銜接核對;三是及時對賬,對收入支出不同步事項在結轉後再次核對,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4、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新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首次提出對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和對無形資產進行攤銷。對此,結合我縣實際,要求單位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盤點、清理,將已經提前報廢或毀損及達不到固定資產標準的資產整理歸類,報請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審批後,作減少固定資產處理,再按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計提折舊。目前,事業單位於2013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補提折舊,自2014年1月起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行政單位待上級明確通知後按要求計提折舊。

  二、存在問題和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1、固定資產折舊計提難度較大,不易操作。現行會計準則中財政部沒有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使用年限和折舊辦法做出明確的規定,各地市也沒有相關的參考資料可以借鑑。房屋構築物計提折舊存在歷史成本價值偏低問題;學校等事業單位因經費有限,採用了與建築商聯建的形式,因產權不明晰,無法辦理產權證,其價值不易確定。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經費緊張,聘請專業機構對其房屋重新評估有困難,因此單位固定資產折舊如何計提,計提多少,淨殘值如何計算等有待解決。

  2、支出中基本支出和專案支出區分有一定難度,雖然制度上對基本支出和專案支出有明確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些支出確實不好劃分,給核算工作帶來不便。由於單位資金來源渠道比較複雜,相同的支出有可能出現多種資金投資方式,如何做到收支配比,如何正確劃分財政性支出和非財政性支出,沒有統一標準,在具體核算工作中,收入專案按照性質、用途分項核算比較容易,但對應收入的支出專案更多更明細,同樣的支出專案有時要對應不同的收入,在劃分上與單位財務人員素質和一些客觀因素有關,很難完全做到收入與支出相匹配,導致期末賬務結轉時,有些專案出現負結餘,必須人為調整。

  3、人員經費與日常公用經費劃分標準不統一。財政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對人員經費和日常公用經費的內容作了詳細說明,但就具體的核算單位來說,支出專案名目繁多,經常會發生單位一些必須的費用支出,沒有對應的支出科目核算。

  4、撥出經費科目核算內容變化,無法滿足實際需要。撥出經費核算行政單位向所屬單位撥出的納入單位預算管理的非同級財政撥款資金,而行政單位向所屬單位撥出同級財政資金的實際情況仍然存在,如文化教育體育局、衛生局等主管部門,每月都要向所屬單位撥出同級財政資金,新制度沒有會計科目能滿足這部分業務需要。

  5、公共基礎設施納入單位的資產管理難度較大。一是應納入公共基礎設施核算的資產範圍難以確定,新制度雖然已經界定了公共基礎設施的範圍,但是比較籠統。按制度規定行政單位可以結合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本單位管理的公共基礎設施目錄、分類方法,由於首次提出這個概念,沒有可供借鑑的範本和經驗,作為縣一級主管公共基礎設施的行政單位,制定起來難度比較大。二是對新制度執行前已經形成的公共基礎設施價值難以核算。三是公共基礎設施折舊計提時間沒有明確規定,什麼時候提,如何提沒有明確,制度只是在公共基礎設施的處置中提到折舊的概念。

  6、報表編制及閱讀難度大。由於新會計制度要求除《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總表》、《經費支出***事業支出***明細表》常規報表外,年終還需要編制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並首次將會計報表附註納入會計報表的編制內容。前者可以自動計算生成,後者就需要對明細賬和相關科目分析,手動編制,難度較大。

  7、單位財務會計隊伍建設有待穩定和提升。一是相當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沒有會計從業資格,每年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人員合格率較低,不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二是經過調查瞭解,多數單位的工作人員不願意從事會計工作,有的從事會計崗位的還要換崗,從事會計工作業務繁瑣,有時還要加班加點,又沒有崗位津貼,財務人員隊伍得不到穩定,就我縣來說,雖然近幾年多次組織單位財務人員進行了大規模培訓,但效果不明顯,主要是參訓人員不願意鑽研學習會計業務,會計人員素質提高路程漫長。

  ***二***建議意見

  1、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和折舊率做出明確規定,以便單位按統一的標準執行,確保會計資訊真實可比。

  2、加大相關財務制度和支出標準的修訂與完善。如“福利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支出經濟分類科目說明按規定提取,但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和會計制度兩次大的修訂,都沒有明確規定計提標準。就我縣來說,多年都沒提取這兩項費用,實際上損害了幹部職工的切身利益。

  3、上級財政部門對行政單位向所屬單位撥出同級財政資金如何進行會計核算做出統一規定。

  4、公共基礎設施如何管理核算,建議市上進一步細化公共基礎設施專案,確定各類設施計提折舊的方法、折舊年限和折舊率,以便於各縣參照和借鑑。

  5、針對目前全縣財務隊伍不穩定,人員更換頻繁,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需要今後在人才培養、隊伍和制度建設方面下功夫,支援和鼓勵財會人員參加職稱考試,加強後續教育的培訓力度,完善獎懲辦法,使我縣財務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