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有哪些型別與形成條件

  聚落環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形成聚落的條件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你科普一下聚落形成的條件。

  聚落形成的條件

  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聚落環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

  早期人類的聚居地一般都選擇在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比較優越、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的地點。例如,中國陝西藍田猿人的遺址,就在一條河流最高的階地上,當時那裡的氣候溫暖溼潤,有較多的動物可供捕獵***考古發現被捕獵的動物種類就有42種***。隨著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人類活動的領域不斷擴大,由熱帶、溫帶逐漸擴充套件至寒帶,創造出各種形式的聚落環境。

  聚落的民居建築,是當地居民為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便於從當地取得建築材料而創造出來的,其不僅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也有顯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用當地便於取得的冰塊構築的小冰屋,牆體很厚,有利於保持室內的溫度;中國黃土高原有堆積很厚的黃土層,那裡的氣候相對比較乾燥,當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黃土層挖鑿成窯洞;中國新疆地區氣候乾燥,風沙大,建成平頂房,其屋頂可以用來晒莊稼;中國及世界上的一些熱帶地區,因炎熱多雨,比較潮溼,一般都建成雙層木樓或竹樓,通風較好,人居住在樓上不僅比較涼爽,而且也相對比較乾爽;中國東北地區因氣候寒冷,一般都建成牆體較厚且有火牆火炕的居室,那裡風比較大,所以窗紙都貼在窗外。有的民居則是適應於當地居民的生活習俗而創造的,如中國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創造出大土樓的特色建築。

  除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之外,還有介於二者之間的城市化村和集鎮等聚落型別。

  聚落的釋義

  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它不單是房屋建築的集合體,還包括與居住直接有關的其他生活設施和生產設施。聚落既是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各種社會活動的場所,也是人們進行生產的場所。一般可將聚落分為鄉村和城市兩大類。聚落有它的發展過程。世界上許多聚落正在成長,也有許多聚落正在衰落。聚落作為人類適應、利用自然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的結晶。聚落的外部形態、組合型別無不深深打上了當地地理環境的烙印。同時,聚落又是重要的文化景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風土民情等。當然,聚落也對地理環境和人類的經濟活動發生作用,城市聚落對經濟的發展和分佈更有著巨大的影響。

  世界上的聚落千差萬別,大小相差懸殊,大至擁有上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小到只有三家五戶的小村落。鄉村是以農業活動和農業人口為主的聚落,規模較小;城市是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聚落,規模較大,是一定地域範圍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類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一般而言,城市是由鄉村發展而成的。

  聚落約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中期,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逐漸演化。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以氏族為單位的聚落是純粹的農業村社。進入奴隸制社會後出現了居民不直接依靠農業營生的城市型聚落。但是奴隸制社會和封建制社會商品經濟不佔主要地位,鄉村聚落始終是聚落的主要形式。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後,城市或城市型聚落廣泛發展,鄉村聚落逐漸失去優勢而成為聚落體系中的低層級的組成部分。

  聚落通常是指固定的居民點,只有極少數是遊動性的。聚落由各種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綠地、水源地等物質要素組成,規模越大,物質要素構成越複雜。聚落的建築外貌因居住方式不同而異。例如,婆羅洲伊班人的大型長屋,中國閩西地區的土圓樓,黃土高原的窯洞,中亞、北非等乾燥區的地下或半地下住所,某些江河沿岸的水上住所,遊牧地區的帳幕等,都是比較特殊的聚落外貌。

  聚落具有不同的平面形態,它受經濟、社會、歷史、地理諸條件的制約。歷史悠久的村落多呈團聚型,開發較晚的區域移民村落往往呈散漫型。城市型聚落也因各地條件不同而存在多種平面形態。聚落的主要經濟活動方向決定著聚落的性質。鄉村聚落經濟活動的基本內容是農業,習慣上稱為鄉村。城市聚落經濟活動內容繁多,各種經濟活動變數間的關係,反映出城市的功能特徵和性質。

  聚落的型別

  “聚落是人類活動的中心,這既是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各種社會活動的場所。”***金其銘《聚落與地理》南京師大***聚落作為人類適應、利用自然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的結晶。聚落的外部形態,組成形式無不深深打上了當代地理環境的烙印。同時,聚落是地表上重要的人文景觀。其建築用材,所佔位置,發生發展的原因,反映了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綜合關係。聚落可分為鄉村和城市,兩者都受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鄉村聚落更能體現與自然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

  地形

  地形對鄉村聚落的影響十分明顯。平原地區聚落較為集中***多為集村***,規模較大,聚落住宅排列有序,形態多為團狀;山區的居民多依山建築居民點,高矮參差,成為一種山村或山區集鎮。如苗族的吊腳樓,即依山而住,整個樓房的前房的前半部是用木柱撐在斜坡上,鋪以木板,再在上面建造住宅,遠遠看去好象懸空一樣,整個村寨顯得雄偉險峻。而且山區的許多住宅多用石料建築,就地取材形成一種特有的聚落外觀;山區的村落一般規模較小,且聚落住宅排列雜亂無章***多為散村***。

  降水

  各個地區降水量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到房屋建築的形態,這在農村中反映最為明顯。一般說來,降水豐富的地區,聚落住宅房屋多為斜頂,有利於雨水下流,降水越豐富,屋頂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較多的地區,一般也較潮溼,聚落住宅還要防潮,所以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民居建築多采用木竹架空式,即“幹攔式”結構***也就是俗稱的吊角樓***以利於通風、消暑、防潮。而在降水較少的地區,聚落住宅的屋頂坡度較小。在氣候資源特乾旱的地區甚至屋頂都是平的。

  此外,我們還不難發現:降水較多地區,如中國南方屋頂出簷長,可以使屋頂過多的雨水下洩時“射程”遠,有利於保護牆下不被雨水沖蝕;而降水較少地區,如中國北方屋頂出簷較短,因為他們無雨多之憂。從屋簷口看,中國南方屋簷口向外挑出很多,這既能避雨,又能遮陽之功效;而中國北方屋簷口向外挑出較少,也因無多雨之患。

  氣溫

  氣溫高的地區,聚落地區牆壁較薄,房間較大,窗戶較小,從而達到防暑的效果;氣溫低的地區,聚落地區牆壁較厚,房間較小。再就合院式民居而言,中國北方多為分散式,南方多為聚合式,因為東北、華北氣候寒冷,冬天日照角度小,為了爭取較多的陽光,故分散房屋,加大院子,以增加陽光接觸面,延長日照時間,並且很注重房屋的朝向***多為座北朝南***,而到了長江流域與華南地區,光熱充裕,為減少日照,故合院採用聚合式,中庭狹小,以便遮陰,南方地區的房屋朝向也較亂。長江三角洲地區,民居為適應該地潮溼炎熱氣候的需要,房屋建築採用敞廳,天井通廊等開暢通透的佈局,牆的外面多抹白灰以減少陽光的吸熱效應。青藏高原晝夜溫差極大,終年風強雨少,故採用石造的平頂厚牆建築,白天利於厚牆吸熱,到了夜晚厚牆散熱,恰可增溫去寒。在冬季寒冷的地區,為了避免寒風的侵擾,避風的牆壁往往不開窗。如中國北方冬季盛行偏北風,因此窗戶一般不朝北開,門也是朝南開的。

  水源

  聚落一般儘量靠近水源,特別是有方便清潔的生活用水,故多沿河流兩岸、湖泊四周分佈,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觀。在沙漠地區,聚落則分佈在綠洲地區或取地下水方便的地區。即使在中國廣大的溼潤地區,聚落分佈也明顯受到用水的影響,在水源供給充足、水網稠密的地區,聚落比較集中,規模較大。在水源供給匱乏,水網稀疏的地區,聚落比較分散且規模較小。如在江南地區,聚落一般分佈在山麓和開闊的河谷平原,這與居民用水等有關。山區的孤村或寺院也多建在泉水出露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河網密佈村莊之間多靠舟楫往來,很多村莊皆沿河分佈,臨水建築,真可謂“人家盡枕河”了。

  影響村莊聚落的因素除自然地理環境外,還受社會經濟文化因素的制約。如農業生產方式,經濟發展,傳統風俗習慣,文化背景等。總之,影響鄉村聚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任何鄉村聚落的形式、發展、衰亡都是某種主導因素與其他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傑作。

聚落有哪些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