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形成的原因

  甲狀腺結節是指在甲狀腺內的腫塊,可隨吞嚥動作隨甲狀腺而上下移動,是臨床常見的病症,可由多種病因引起,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1、增生性結節性甲狀腺腫

  碘攝入量過高或過低、食用致甲狀腺腫的物質、服用致甲狀腺腫藥物或甲狀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

  2、腫瘤性結節

  甲狀腺良性腫瘤、甲狀腺乳頭狀瘤、濾泡細胞癌、甲狀腺髓樣癌、未分化癌、淋巴癌等甲狀腺濾泡細胞和非濾泡細胞惡性腫瘤以及轉移癌。

  3、囊腫

  結節性甲狀腺腫、腺瘤退行性變和陳舊性出血斑囊性變、甲狀腺癌囊性變、先天的甲狀舌骨囊腫和第四鰓裂殘餘導致的囊腫。

  4、炎症性結節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亞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均可以結節形式出現。極少數情況下甲狀腺結節為結核或梅毒所致。

  甲狀腺結節的臨床表現

  1、結節性甲狀腺腫

  以中年女性多見。在機體內甲狀腺激素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垂體分泌TSH增多,甲狀腺在這種增多的TSH長期刺激下,經過反覆或持續增生導致甲狀腺不均勻性增大和結節樣變。結節內可有出血、囊變和鈣化。結節的大小可由數毫米至數釐米。臨床主要表現為甲狀腺腫大,觸診時可捫及大小不等的多個結節,結節的質地多為中等硬度,少數患者僅能捫及單個結節,但在作甲狀腺顯像或手術時,常發現有多個結節。患者的臨床症狀不多,一般僅有頸前不適感覺,甲狀腺功能檢查大多正常。

  2、結節性毒性甲狀腺腫

  本症起病緩慢,常發生於已有多年結節性甲狀腺腫的患者,年齡多在40~50歲以上,以女性多見,可伴有甲亢症狀及體症,但甲亢的症狀一般較輕,常不典型,且一般不發生浸潤性突眼。甲狀腺觸診時可捫及一光滑的圓形或橢圓形結節,邊界清楚,質地較硬,隨吞嚥上下活動,甲狀腺部位無血管雜音。甲狀腺功能檢查示血中甲狀腺激素升高,由功能自主性結節引起者,核素掃描示“熱結節”。

  3、炎性結節

  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前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亞急性甲狀腺炎,其他感染少見。亞甲炎臨床上除有甲狀腺結節外,還伴有發熱和甲狀腺區域性疼痛,結節大小視病變範圍而定,質地較堅韌;後者主要是由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引起的,多見於中、青年婦女,患者的自覺症狀較少,檢查時可捫及多個或單個結節,質地硬韌,少有壓痛,甲狀腺功能檢查時示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和甲狀腺微粒體抗體常呈強陽性。

  4、甲狀腺囊腫

  絕大多數是由甲狀腺腫的結節或腺瘤的退行性變形成的,囊腫內含有血液或微混液體,與周圍邊界清楚,質地較硬,一般無壓痛,核素掃描示"冷結節"。少數患者是由先天的甲狀腺舌骨囊腫或第四鰓裂的殘餘所致。

  5、甲狀腺腫瘤

  包括甲狀腺良性腫瘤、甲狀腺癌及轉移癌。

  甲狀腺結節的檢查

  1、血清學檢查

  甲狀腺功能異常不能排除甲狀腺癌但說明其可能較小,有甲亢或TSH降低,均提示自主性功能性甲狀腺腺瘤、結節或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髓樣癌患者血清降鈣素水平升高,但在C細胞增殖早期需要用五肽促胃液素和鈣刺激。

  2、核素掃描

  掃描對區分良惡性病變意義較小。大多數良性和惡性實質性結節相對於周圍正常腺體組織為低功能,因此,發現冷結節很少有特異性,而且周圍正常腺體組織重疊攝取核素可漏診小的結節。許多甲狀腺癌可攝取Tc,因此,熱結節中仍有一部分癌症病例。

  3、超聲診斷

  超聲對囊性病變的診斷很可靠。對鑑別良、惡性價值很小。但在判別結節大小,鑑別結節部位、引導定位穿刺上很有意義。

  4、其他核素檢查

  正電子放射斷層***PET***可用於檢查結節性甲狀腺病變,鑑別良、惡性腫瘤,質子磁共振似乎可鑑別正常腺組織及癌組織。

  5、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

  對結節處理很有幫助,該方法的廣泛應用大大減少了不必要的甲狀腺手術,提高了術中惡性腫瘤的發現率,減少了甲狀腺結節的處理費用。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的準確率達70%~90%,與穿刺及細胞學診斷的經驗有關。

  6、甲狀腺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FNAC***

  FNAC結果與手術病理結果有90%的符合率。僅有5%的假陰性率和5%的假陽性率。當然符合率取決於操作者的成功率,差異較大。

  7、頸部X線檢查

  結節上有細小或砂粒樣鈣化者,可能為乳頭狀癌的砂粒體。大而不規則的鈣化可見於退行性變的結節性甲狀腺腫或甲狀腺癌。如在氣管像中見有浸潤或變形,則提示有惡性病變。

  8、甲狀腺功能測定

  功能自主的毒性結節多為甲狀腺功能亢進,亞急性甲狀腺炎的早期也可有功能亢進,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的甲狀腺功能可以是正常、亢進或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