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安全教育論文參考

  初中學生缺乏自救自護的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其生命安全所面臨的挑戰日益增大。如何更好地保護學生安全應當是教育長期思索的重要命題。初中階段是安全教育的最好時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安全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初中安全教育論文範文一:初中物理安全教育論文

  一、光現象

  “潭清疑水淺”是光的折射產生的一種現象。很深的水潭會給人造成水淺的假象,如果在不熟悉的水域下水遊玩、嬉水,很容易造成溺水事故。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到山上或雜物堆積的地方不能亂扔礦泉水瓶,礦泉水瓶進水後就變成一個凸透鏡,會聚太陽光會引發火災。通過這樣的實際事例,我們可以教育學生改掉亂扔垃圾的惡習。紫外線是一種看不見的光,少量的紫外線有助於人體骨骼的生長髮育,過量的紫外線會對人體面板造成損傷,情況嚴重甚至會引發面板癌。雲南地處高原地區,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較強。作為一名初中物理老師,我們更應該教育學生在陽光下不宜長期暴露,或採取一些防紫外線措施,如帶防紫外線傘和穿防紫外線衣等。

  二、熱現象

  固體熔化時吸熱,液體蒸發時也會吸熱。如遇到發高燒的病人時,可以採用物理降溫,先將病人的體溫降下來,再送去就醫,為病人爭取寶貴的救冶時間。物理降溫就是用冰袋、酒精等物質與病人的身體直接接觸,通過熔化或汽化的方式將病人身體上的熱量及時帶走,以達到降低病人體溫的目的。液化放熱———這就是高溫水蒸汽燙傷比開水燙傷更要嚴重的緣故。教師要教育學生遠離高溫水蒸汽,防止被燙傷。燙傷患者馬上用冷水吸熱降溫,是利用水的比熱較大的知識。熱傳遞是改變內能的方式之一。不接觸和遠離高溫物體,可以避免被燙傷。做功是改變內能的一種方式,摩擦生熱就是通過做功的方式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物體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不能用手去接觸長時間下坡後的自行車的鋼圈,以免燙傷。

  三、力現象

  慣性是一切物體所具有的保持物體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可利用慣性解釋說明與慣性相關的交通法規,如前排乘客必須系安全帶,嚴禁超載,兩車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車距等。為了防止慣性對人造成的傷害,教育學生不能從運動的車輛上隨意下車,在運動的車輛中要坐好、扶好,騎自行車時同樣也要保持兩車之間的車距,遇到障礙物要提前剎車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們給物體施加一個力,同時也要提防物體給我們的反作用力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壓強的大小與受力面積有關,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靠近或與人體接觸的物體儘量要寬大,如書包的揹帶、皮帶等物品。使用鉛筆、鋼筆等尖銳物和刀、斧等鋒利物品時要注意安全。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上下兩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並且存在著壓力差。如果下表面的壓力不存在時,物體將喪失浮力。所以在有淤泥沉積的水域游泳,學生會很容易造成溺水事故。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流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學習了這部分知識後,告誡學生不能跑到火車道旁玩耍,游泳時不要靠近遊輪,以免被火車或遊輪“吸”過去而釀成悲劇。龍捲風能將行經處的物體包括人吸入並捲上空中,是一種很危險的自然現象,應教育學生不能追風而行,應避風而行。

  四、電現象

  觸電是電流流經人體的現象,輕者使人受傷,重者會使人喪生。在連線電路時,開關應處於斷開狀態。學習家庭電路後,有個別學生會在家裡連線一些簡單的電路,切斷電源後再動手連線組裝,就可以避免觸電事故的發生。為了防止觸電,應牢記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的原則。雷擊也是一種觸電事故,並且是一種很嚴重的觸電現象。在講到這一部分知識時,筆者都會藉機給學生普及防雷的要領和措施。

  五、能源

  核裂變是核能利用的一種方式,核裂變的原料是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元素,這些原料的射線對人體傷害較為嚴重。為保證自身的安全,應遠離射線超標的區域。在教學中,挖掘更多的初中物理知識,與安全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了物理知識後能懂得利用初中物理知識去防止和避免對自己或他人受到的傷害,懂得如何保護自身的安全,是初中物理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初中安全教育論文範文二:中學生安全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一、中學生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挑戰

  雖然很多學校開展了中學生安全教育,但是在教育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下面對中學學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1.中學生安全教育流於形式

  中學生安全教育直接關係到中學生的生命安全,也直接關係到學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雖然很多學校開展了安全教育活動,但是活動過於形式,中學生對這些活動的開展,大部分只瞭解活動的主題,而對教育活動的內容全然不知,甚至少部分中學生對活動的主題都不瞭解。這樣的安全教育過於形式化,沒有讓給中學生真正的瞭解安全教育,教育的內容無法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另外,即使學校積極開展中學生安全教育活動,但是很多教師與學生對安全教育不夠重視,參與度不高,他們在思想上並沒有意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案例教育的方法比較單調

  教育方法相對簡單,是中學生對安全教育提不起興趣的主要原因。中學開展的安全教育方式主要採取說教、通知、宣傳欄和黑板報的形式。這些方式並非中學生喜歡的教育方式,然而例如邀請相關部門***交通、消防等***人員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相關安全教育電視節目播放、安全教育實際演練、老師講解時結合具體事例等方式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因此在安全教育過程中必須注重教育的方法。

  3.安全教育方面資源不足

  ***1***學校教師資源的缺乏校園安全教育的老師存在很大的流動性,是我國安全教育一直髮展不起來很重要的原因。中學的安全教育老師主要是思想教育和體育老師,還有就是交通、消防部門的工作人員。但是這些都是兼職的,學校沒有安全教育方面的專業老師。中學安全教育師資的缺乏嚴重影響了校園安全教育的開展。

  ***2***安全教育教材的不足開展安全教育活動,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我國這方面資料有很多,包括出版的書籍,音像製品。中學是有一些這方面的課外讀物,但學校大多沒有統一使用安全教育的教材,使得教師對安全教育內容選擇的隨意性很強,只是一味地重複自己熟悉的內容,但對學生需要掌握的實用性內容涉及較少,這使得中學生得不到系統完善的安全教育,這也對校園安全教育的開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3***安全教育時間的不足對於中學生來而言,學習渠道主要是課堂,這也是吸取中學生安全教育知識的主要渠道。但是我國中學對安全教育課堂設定很不樂觀,學校對於這方面的教育時間很難保證。很多中學無論是國家課程還是地方課程,都沒有設定安全教育。學校大都以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所以中學生安全知識教育時間肯定是不足的。大多數都滲透在學科教育裡,但也只是警示,肯定不夠,也缺乏安全演練活動,很多時候安全演練成為了出事後的“被演練”。這些方面的缺乏,使得很多中學生很難掌握自救自護的能力,萬一出現意外,中學生難以有效應對,後果不堪設想。

  二、對策與建議

  1.思想上注視中學生的安全教育。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認為學生的主要精力和時間就是把學習學科知識當成了教育理念,從而忽視了安全教育,忽視了安全教育。讓很多學生養成了學習安全教育知識是沒有必要的這種錯誤觀念。針對中學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及頻頻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函需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安全思想教育,從而擺正安全教育工作在學校發展中的位置,積極開展安全教育的同時,還要加強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確保學校真正意義上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在思想上進行安全教育,無疑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然後發揮模範的帶頭作用,則會更具有激勵作用,學校定期開展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先進個人和集體事蹟表彰活動,通過一定的獎勵措施,從根本上不斷提升廣大師生的安全意識,從而推動安全教學工作更好地開展。

  2.構建多元化安全教育模式。

  為了引起學生對安全教育的興趣,應該開設多元化安全教育。比如開設講座,播放相關的教育視訊等,讓他們有興趣去了解安全方面知識,與此同時在思想上樹立安全的理念。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的,學校的安全教學也應該不斷開拓新的思路和渠道,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本安全知識的學習上。可積極組織一些有實踐意義的校園安全教育活動,在學校進行一些攝影和新聞作品的品讀,攝影作品內容展現的是一些由於安全意識缺乏而導致的損失和危害,如攝影作品可形象地展示由於疏忽導致的火災場景,因不遵守交通規範導致的車禍場景等,通過圖片的形象展示不僅提升了廣大師生的安全意識,更能從潛意識裡觸動他們的神經,從而能夠進行自覺主動的安全知識學習。

  3.開設安全教育國家課程。

  對於中學的校園安全教育,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借鑑安全教育做得好的國家的經驗,改變我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有心無力狀況的處罰,我國亟需開設安全教育國家課程。我國教育部門也應該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與認知特點,編寫一套由易到難的統一的安全教育教材。雖然對我國校園安全立法問題高度關注已有相當長的時間,但是一直沒有制定出一部全國性的校園安全法律法規。缺乏校園安全法律法規已經嚴重了影響了我國中學安全教育的發展,使得很多學校安全教育的開展得不到保障。

  4.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綜合作用。

  學校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陣地,有條件進行正規化、系統化的安全教育,學生家長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安全教育僅靠學校和家庭是不夠的,要依靠社會力量,三方齊抓共管,為學生安全營造良好安全氛圍,防止意外發生。

  三、結語

  安全教育的內容非常廣泛,安全教育對學校、家庭和社會來說,是一項繁重的任務,更是一份沉重的責任,中學生安全教育任重道遠,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學生安全教育,總之,學生安全教育不容忽視,我們應該做到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