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政策效果評估指標建構研究論文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選聘大學生到村***社群***任職,初衷是為了化解農業農村發展遇到的人才匱乏和大學生就業兩大“瓶頸”。1995年,江蘇省開全國之先河,率先探索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18年來,制度體系逐步完善、政策措施日趨健全、社會反響普遍較好,大學生村官正在日益成長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大學生村官政策效果評估指標建構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大學生村官政策效果評估指標建構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大學生村官政策以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此項政策執行數十年來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可謂眾說紛紜,究其原因在於人們評價該政策所用的指標不同。本文試圖從政策效果評估的角度出發,在探討政策效果評估標準的基礎上,從經濟效果、社會效果與政治效果三個大的維度,構建大學生村官政策效果評估的指標體系,以期能為該政策效果評估提供一個客觀、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

  “大學生村官”計劃是一項面對大學生群體,用於將我國一大群高素質人才和最基層的農村連結起來的政策計劃,旨在拓寬打聲就業渠道,提高農村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快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步伐。近年來,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就業是畢業後面臨的最大難題,嚮往著“安穩生活”的家長和學生,都希望進入“體制”內,於是乎,“大學生村官”也變得越來越火熱起來,“大學生村官”成為了畢業生就業的首選之一。面對這樣的現狀,結合“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推行現狀,為了更好地保障農村幹部的整體素質,留住人才,和農村自身的發展,建立一個更為合理的長效機制萬分迫切;以公共政策的理論對現行“大學生村官”計劃進行評估機制的構建,直觀地體現出該項政策的實施效果,顯得十分必要且頗具現實意義。在本文中,首先將大學生村官政策效果評估的一級指標定位為經濟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其次,在以前三個大指標――一級標題的基礎上,從政策第三方的視角,在以下的二級及三級標題中以政策目標為主線展開。

  1 一級指標:經濟效果“投入――產出”

  本文研究對“大學生村官”政策的評估,主要是針對政策效果的達成,而經濟效果是政策效果的一大主體,它是指大學生村官政策實施前後的投入和產出的比例,它包括政策本身主體、相關課題以及對應環境等方面就以達到某種水平而進行的投入和產出比較。我們常用公式“P=M/I”①來表示,即分別表示P代表政策的經濟效果,M為政策的產出,I為政策的投入。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投入主要是指政策本身人、財、物方面的投入,而產出主要只是政策正面的產出,及物質、精神等負面的消耗產出等。以下為了更好地進行指標體系的建構,用兩個方向――“投入”與“產出”兩條主線來設計指標,在“投入”指標下的三級指標主要設計標準以政策制定、執行為主的時間順序安排,而“產出”指標下的三級指標則是按照大學生村官政策執行的目標為主來設計展開。因此,本研究所述的“經濟效果”主要體現在經濟效益上,以下的指標設定也以經濟效益展開。

  1.1 二級指標“投入”下:大學生村官政策執行期的成本

  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執行成本是指在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執行過程中,即大學生村官計劃實施前後產生的直接和間接成本。在對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執行過程中,大概可以概括為政策宣傳、政策實施、政策監督和政策總結幾個大的階段,政府為了更好地完成預期的政策實施的經濟效果,會從幾個階段具體的展開成本的投入,如政策預期效果的價值性宣傳、人員和機構的配置投入和相關物資、財力投入等等。

  1.2 二級指標“產出”下:大學生村官政策實施目標的完成情況

  在本文開始已經提及,對於政策的效果評估原本就是從政策的目標效果達成效果角度出發,就這個意義上,“大學生村官”政策的“產出”評估即從政策實施目標的完成情況出發。而“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實施涉及的相關物件主要有大學生村官、農村及所屬村民以及政府代表的國家,而計劃實施的目標也是從這幾個物件出發設計的,因此,在我們評估政策實施效果的產出時,也是從以上幾個方面出發,最完整和真實地體現政策的完整情況。

  2 一級指標:社會效果

  這裡涉及的“社會效果”是指“大學生村官”計劃所達成的結果或影響程度與原預期的目標的對比評估。該指標的評估是對社會公平、公正等主要政策價值目標是否實現的體現。本研究對效能下的二級指標的和三級指標採取描述性說明方法。因此,對大學生村官政策影響作全面的效能分析,不僅要對目標涉及的因素進行評估,還要對外在的因素進行比較評估。這樣才能真正瞭解大學生村官政策所達成的預期結果與影響的程度。②

  2.1 二級指標:大學生對政策的滿意度

  大學生村官政策的涉及範圍就在大學生與農村之間,因此,在對其進行政策評估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到這一維度,在橫向角度看,我們應該首先分析大學生在這一政策進行過程中對該政策的滿意程度如何,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2.2 二級指標:所在村對政策的滿意度體現

  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出臺可謂是我國政府一個顯著的“傑作”。在面臨新農村建設和大學生就業難兩大困境的時候,可以將之巧妙地結合起來,從目前發展的狀況來看,作為一個研究者而言,對這一政策出臺的效果評估進行研究,仍需要保持著謹慎的態度,就該政策另一個另一相關者――村官所在村的發展狀況而言,需要進行可操作性的評估指標構建。

  3 一級指標:政治效果③

  “政治效果”主要是指一個總攬全域性的巨集觀效果,它和前面提到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是屬於同一階梯,是以政府為代表的國家在政治上投入所帶來的效果。因此,對於大學生村官政策本身作為一項公共政策而言,在討論其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以後,對其進行一個深入的政治效果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3.1 二級指標:政策落實的直接政治效果

  政策落實的直接政治效果是指在大學生村官政策執行實施後,對接受政策的直接利益相關者產生的政治影響,本文的分析角度定位為政策相關第三方,因此,在以下研究分析中自然採取從政策相關的三方――政府、農村和大學生***村官***群體出發來制定三級指標具體事項。

  3.2 二級指標:政策落實的間接政治效果

  政策落實的間接政治效果是相對政策落實的直接政治效果而言的,即在大學生村官政策實施後,其對直接利益相關者產生影響以外,所折射出的在更廣闊範圍內產生的政治影響。以下會就該政策對農村發展、社會發展及國家發展等維度產生的政治效果作詳細三級指標分析。

  4 大學生村官政策效果評估指標建構完整結構圖***表1***

  5 結語

  本文嘗試著通過從大學生村官政策實施後的經濟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三個維度出發對政策效應的分析,設計了大學生村官政策評價模型。以期就此指標體系可以提高政府行政人員的工作效果,提高大學生就業資源的利用效果,促進我國的大學生就業向更加公平、民主、高效的方向邁進。同時,就目前城鎮化程序中,大學生村官政策為農村在政務創新和發展問題上出現的人才缺失方面做更好的調節,也為新農村的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為新的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導性的意見,為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提供借鑑。

  註釋

  ① 陶學榮,崔運武.公共政策分析[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②③李志軍.重大公共政策評估理論、方法與實踐[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