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護理教育學論文

  高等護理教育市場日趨國際化;資源日趨緊張;護理人才培養理念日趨複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護理教育中PBL教學發展

  摘要:目的:探討PBL教學在護理教育中的研究進展。方法:通過文獻檢索,對26篇文獻進行整理,介紹了PBL教學的定義、發展概況、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和PBL教學的優缺點。結果:國內外對PBL教學進行了大量的研究,PBL教學法已成為護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但PBL教學在我國全面順利地開展仍然受一些條件的限制。結論:將PBL教學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如網路教學,從而彌補PBL教學的不足,也更適合我國的國情,而如何結合才能發揮最佳效果,發揮各自的優勢,這些問題仍值得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PBL教學;護理教育;研究進展;綜述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將學生投入於問題中,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在國內傳統講授法的背景下,這種在國外教學中佔較重地位的教學法對中國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都帶來了新觀念的衝擊[1]。現對PBL在護理教育中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國內外PBL教學的發展概況

  1.1國外PBL教學概況

  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醫學界就發現了在醫學教育中如何訓練和加強醫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成為了現代醫學教育的首要問題[2]。1969年,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次提出PBL教學預示著醫學教育的重要改變[3]。70年代,哈佛大學醫學院成功的完成了從LBL教學向PBL教學的轉變具有里程碑意義[4]。80年代後,PBL模式在北美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至1991年,美國70%的醫學院已不同程度地採用PBL教學法;90年代後,歐洲部分醫學院也開始進行PBL課程的試驗[5]。據WHO報告,全球目前大約有1700餘所醫學院採用PBL模式,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2]。

  1.2國內PBL教學概況

  國內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西安醫科大學於1986年較早地引進了PBL教學法。目前國內有多所醫學院校在基礎課、臨床課和實驗課中部分試行了PBL教學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從20世紀90年代起,PBL被引入我國護理教育,在護理基礎學、臨床課程學、臨床教學和健康教育等方面予以實施,取得了許多成果。近年來,在本科教學中應用PBL的院校在逐年增加。但國內護理教育實施的PBL大多數為過渡性的PBL或採用PBL與傳統教學法相結合的方式[7]。可見,我國PBL教學的實施與國際具有一定的差距。

  2PBL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及效果

  2.1護理課程教學方面

  GeorgeDemiris等[8]與ConstanceM.Baker等[9]分別在護理資訊學與碩士生的護理管理中引入PBL教學,對PBL教學方法和效果進行了探討,認為對PBL實施者的培訓和實施過程的記錄很重要。PBL可提高相互合作能力、資訊的獲取與分析能力,鞏固理論知識和技能。朱大喬等[10]將PBL教學應用在內外科護理課程中,認為PBL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2.2臨床護理教學方面

  劉義蘭等[11]用PBL教學對實習護生進行患者安全教育,結果提示,實施PBL患者安全教育後,學生的患者安全知識得到了有效提高。其中合作意識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提高最大。田茂容等[12]應用PBL模式進行護理查房,結果顯示,PBL查房模式在對護士吸引力、學習興趣、解決問題、評判性思維、創新能力等方面較傳統查房模式有優勢。但在培養護士良好的職業情感、道德價值觀方面無明顯優勢。

  2.3患者健康教育方面

  姚海欣等[13]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引入PBL教學,結果顯示,此模式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應對能力和治療依從性。BevWilliams等[14]對PBL用於慢性病管理進行綜述,表明雖然對PBL模式用於慢性病人健康教育的研究較侷限,但從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PBL可促進糖尿病、關節炎、哮喘和冠心病病人的自我照顧能力。

  2.4PBL教學在護理教育實施中的優缺點

  2.4.1優點

  PBL教學法在國內外試行的實踐表明有如下優點:***1***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獲取能力,以及在學習中的責任感[15];***2***思維的轉變。培養學生變單向思維方式為多向思維方式,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理論聯絡實際”[6];***3***溝通與合作能力加強人際交往能力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師生間的合作及學生間的相互學習[17];***4***臨床實踐能力。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有利於操作訓練和臨床實踐能力的提高[18]。ElizabethRideout等[19]表明PBL教學可提高學生對個人,家庭和社群的健康評估能力,學生對教學經歷感到滿意;***5***對教師的影響。給教師提出了挑戰,增強了教師的組織和自我表達的能力,提高教師的工作滿意度[17]。

  2.4.2存在的不足

  ***1***加重學生負擔和時間消耗。朱丹等[1]的研究顯示,30%的學生認為PBL會增加學習負擔,浪費學習時間。HaoBinYuan等[15]研究發現,幾乎一半的學生認為PBL是一個消耗時間和有壓力的過程,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任務。***2***影響基礎知識的掌握。HaoBinYuan等[15]認為,初次實施PBL會讓學生對知識獲取有不確定感,困惑及信心的缺乏,教師應該加深學生對PBL的理解並提供相關專業的講解。***3***教學師資與裝置。PBL模式對教師角色的轉變是很大的挑戰。EucebiousLekalakala-Mokgele[20]的研究表明,由於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缺乏主導者的技巧。在我國,教學經驗的不足,無現成的教材,教師和課室的數量缺乏,教學時間無法保證,參考資料與學習媒體的缺乏等都是制約PBL教學順利實施的因素[6]。***4***教學評價體系。教學方法的改革,需要相應的評價方式與之配套,PBL教學理念和形式與傳統教學不同[7]。教師應結合個人表現和小組表現,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隨時對學生及其小組進行評價,使學生感受到被人重視且小組的發展與自己息息相關,制定出一套完善靈活的科學評估方法以適應這種教學方法的改革[21]。***5***學生自身條件不足。PBL教學以自學為主,學習資料多,對學習自主能力稍差的學生影響很大[21]。朱丹等[1]研究表明,65.6%的學生認為對討論問題應認真準備,而真正查閱資料準備者只有53.3%,尤其是幾門討論都同時集中在同一時間段時,學生往往疲於討論。

  3PBL教學與其它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應用

  PBL教學與其它教學方法相結合,可以彌補PBL教學在我國實施中的不足。隨著資訊科技迅猛發展,國外許多實行PBL的院校大部分都建立了PBL教學網站[7]。網站中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方便,在網路平臺上PBL教學不僅打破時空限制,教學形式靈活,還可以相互交流,使學生成為網路教學的主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22]。同時,網路教學具有不受時間、地域和人員數量限制的優勢[23]。因此,網路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節約了師資力量及其他教學資源[24]。但是,在學習初期學生對網路環境比較難適應,學習感覺不是和人在交流,而是與機器交流,很難在網路環境中做出決策[25]。此外,網路教學對學生自主性比PBL教學要求更高,學生因為習慣於傳統的講授式教學,自學能力對教學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26]。網路教學還需要學生和教師對教學及時做出積極的反饋[22]。

  4結語

  綜上所述,國內外對PBL教學進行了大量的研究,PBL教學法已成為護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受實施條件的限制,使得我國尚不能全面開展,而將網路與PBL教學相結合,為PBL教學的不足進行了些許彌補,也更適合我國的國情。如何結合才能發揮最佳效果,發揮各自的優勢,這些問題仍值得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朱丹,黃文霞,邱雪菡.護理教學中PBL教學法的應用與分析[J].護士進修雜誌,2003,18***5***:461-463.

  [2]李曉丹,韋莉萍,李偉峰.PBL教學模式改革對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現實意義[J].現代醫院,2005,5***11***:4-6.

  [3]AlanJ.Neville,GeoffR.Norman..

  [4]ByRobertS.Donner,HarmonBickley..

  [5]吳昇華.論PBL醫學教育模式[J].醫學與哲學,2000,21***12***:48-49.

  [6]馬志華,張茄英,萬寶珍.“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方法的發展概況[J].中華護理雜誌,1996,31***8***:488-491.

  [7]郭紅霞,姜永東.PBL在我國護理教育中的應用研究現狀[J].護理學報,2007,14***1***:25-26.

  [8]ConstanceM.Baker,AnnaM.Mcdaniel,DanielJ.Pesut,etal.Learningskillsprofilesofmaster'.

  [9]GeorgeDemiris,BrendaZierler.Inte-gratingproblem-basedlearninginanursinginformaticscurriculum[J].NurseEducationToday,2010,30:175-179.

  [10]朱大喬,周蘭妹,胡琛,等.PBL教學法在《內外科護理學》課程中的應用與效果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誌,2006,23***2***:77-79.

  範文二:護理教育發展對策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人們的健康觀念開始發生轉變,逐步由疾病的治療偏向疾病的預防,在這其中護理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醫療體制的改革,護理的概念不斷深入,其功能除照顧病人外,更兼有預防保健、健康知識宣傳、衛生諮詢[1]等。護理教育作為對專業護理人員的培養,其發展應順應社會的需求,本文將從我國護理教育的現狀和分析入手,提出可持續性的護理教育發展策略。

  關鍵詞:護理教育;發展;現狀;策略

  我國目前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快速轉型帶來的負面影響如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汙染、人口老齡化、快節奏生活帶來的不健康生活習慣等給我國居民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因此我國對護理人才的需求也隨之提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護理教育作為單獨的學科在國家政策支援下納入教育系統。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如何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培養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與應變能力,是現階段護理教育面臨的重大問題。

  一、我國護理教育的整體形勢與存在問題

  ***一***當前護理教育的形勢

  21世紀後,隨著國家對護理教育問題的重視,護理人才培養的數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截止2010年,我國開設護理專業的中、高職院校達1000所以上,本科院校達200所以上,招收護理研究生院校達30所以上,與2001年比較招生總數增長了近8倍。2011年,護理學發展被教育部列為一級學科。截至2015年,本專科***含高職***院校中開設護理課程的院校比例達60%,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中職、高職、研究生、繼續教育”的護理教育模式。以上資料表明,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國的護理教育得到了平穩且快速的發展。

  ***二***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比例失衡。儘管我國的護理教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並不均衡。一方面,中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招生人數遠遠高於大學等高等院校,據2013年的不完全資料統計,一級、二級、三級的醫院中護理人員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約為50%,而在三級醫院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護理人員比例小於10%。另一方面,高階人才過於稀少,滿足不了社會對於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儘管已有不少學校招收護理研究生,但護理研究生的規模太小,在三級醫院中研究生學歷的護理人員只有2%。同層次人員的素質差異以及高層次人員的極度匱乏阻礙了護理教育的均衡發展。

  2.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方向缺乏科學指導。由於我國的護理教育起步時間比較晚,對具體教育目標的設定與評估、教學課程設定上均存在不足[2]。首先是教育目標的設定,從我國現有的教育目標相關檔案上來看,中職高職護理培養偏向基礎應用型,本科、研究生護理偏向研究型,但是並沒有明確培養臨床專業型的人才,也沒有系統而整體化的評估手段。其次,在課程設定上,我國護理培養的課程過多側重公共基礎知識,缺乏有關人文醫學的教學。

  3.人才輸出與社會需求不對接[3]。在人才輸出上,醫院的護理崗位十分細化並且正在向健康教育、專科護理等方向擴充套件,而課程設定更多是學科知識,既缺乏護理實踐,又缺少職業能力***如應急處理、病人狀況評估、交流溝通等***的培養,導致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對接,阻礙了護理人員的發展。

  二、護理教育的發展策略

  針對上述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四點針對性的發展策略:

  ***一***建立合理的人才層次結構

  針對人才培養比例失衡的問題,教育部門應適當控制中職院校的護理教育,促進高等院校護理教育的開設,重視對本科生護理教育的培養,特別是要重視研究生的人才培養,加大高學歷護理人員在各醫療機構中的比例,另外,教育部門可以開通由專到本的銜接,建立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入學標準,使得低層次的護理人員也能夠進行高層次的學習,從而提高整體的學歷水平。

  ***二***明確教學目標,改善教育方法

  在教學目標與教育評價上,可借鑑其它國家的先進經驗,結合當前的社會需求,對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戰略分析。在教育方式方法方面,一是在課程設定上,應該對護理行業進行深入調查,瞭解護理人員所需職業能力後,開設相應課程,將專業知識、臨床護理、人文素養等進行綜合課程構建;二是在教學方式上,要引入先進的師資隊伍,建立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由“授課式”向“護理培養式”轉變,可引入情景教學、專題講座、社會調研等多種形式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建立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有效銜接

  護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國家輸出不同層次的護理人才,從而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隨著社會與醫療事業的發展,護理崗位越來越細化,對護士的專業要求也越來越規範。我們既需要在特定領域中具備突出能力的專科護士***如2011-2015年發展規劃指出加大對重症監護、血液淨化、手術室等專科護士培養***,也需要能夠在溝通表達能力、合作能力、應急處理能力等方面滿足病人需求的綜合性護士,在進行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對接時,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人才與社會的對接機制[4],如通過政府等進行人才與需求的資訊蒐集,從而對人才需求進行預測;另一方面,針對護理教育而言,建立醫院與學校間的合作制度,有利於為學生提供臨床實踐教學,從而為學生之後步入崗位奠定基礎。

  ***四***推進護理學科國際化程序

  護理學科是一門很複雜的系統,需要不斷與外界進行交流,在新的世紀,我國的護理學科想要發展,必須借鑑國外先進的護理體系建立經驗,形成國際化的觀念,吸取國外護理教育發展中的教訓。在護理教育方面實行對外開放,積極與國外學校合作,開展聯合辦學,與國外優秀的護理團隊合作,引入國外先進的科研技術,將我國的護理教育帶入新的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綜上所述,護理教育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目前護理教育的發展呈現出平穩迅速的形勢,但是發展中也存在著人才層次不合理、人才培養目標方向不明確、與社會需求不匹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四點策略,但如何進行具體實踐應用,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萬曉燕.護理教育發展的現狀、問題及促進策略.教育與職業,2014,33:132-133.

  [2]章雅青.我國護理教育的發展與展望.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3,5***33***.

  [3]張豔.我國護理學學科體系構建與發展策略研究.第二軍醫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4]勞冰磊.護理教育改革探究[J].中外醫療,201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