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改革與發展對策研究

     摘 要:如今,市場經濟與教育體制之間發生著一次次的相互碰撞,使得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的改革成為了人們愈加重視的領域。如何結合我國高校藝術教育的特點對管理做出一系列的改革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音樂教育管理;改革與發展對策研究
   
   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戰。筆者通過對現階段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現狀的調查與分析,認為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應當樹立“以人為本”的主旨思想,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調查研究、比較研究等方法,從組織學理論、教育管理學的角度,將教育行政與教育管理等同看待。
  
   一、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研究的意義
  
   管理機制是發展的保障,沒有合理的管理機制,談發展是一句空話。管理機制需要人性化。所謂人性化,是說機制在執行過程中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機制也需要有約束性,所謂約束性,是說在執行中要對違反制度的現象給予明確的態度,或溝通,或批評教育;機制也要有強制性,因為惰性是人的普遍心理特徵,所以要落實“要麼履行職責,要麼取消權利”。對專業音樂教育管理具有與一般管理學或一般音樂教育學不同的獨特性, 無論教育界還是管理界,目前幾乎已有一定程度上的共識。但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的特殊性體現在哪些方面,與管理學及音樂教育學各有什麼不同與相同等諸多問題,卻沒有得到更多的討論與探究。
  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的重視既是當前教育學科由綜合到細化以及學科自身邏輯演進的結果,同時又是當代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研究作為音樂教育的基礎性工程之一,是文化藝術事業人才支援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高水平、高度發展、高質量的高校音樂教育管理,就不會有持續高度發展、高度繁榮的專業音樂教育事業。因此,對高校音樂教育管理進行專門的研究,具有戰略意義,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高校音樂教育作為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依然有與普通教育管理共通的地方,因此,音樂教育管理與教育管理學之間有一些共同或交叉的管理思想及管理原則,是可以互相借鑑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如何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音樂教育管理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內容,這是高校音樂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教育管理理論研究的新領域。我們堅持音樂教育以人為本,其實質是尊重音樂教育規律,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教育物件的身心發展規律,其核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教育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
  
   二、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音樂教育管理的創新理念深入人心,在音樂教育管理領域有了一定的進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高校音樂教育管理中,重視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已逐漸成為共識,院、系兩級教育管理模式不斷完善。隨著高校辦學規模地不斷擴大,院、系兩級教育管理模式成為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礎上,許多高校的各個音樂專業針對學生特點和高校培養目標不斷推進學生管理工作的規範化與科學化程序。此外,高校音樂教育管理還形成主渠道和多種輔渠道相結合的教育體系。
  但與此同時,高校音樂教育管理也呈現出不少弊病。過去30多年來,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但在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的社會發展戰略中,經濟領域的管理理念、價值取向對教育產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這種影響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也產生了消極影響,即把經濟領域的績效管理模式化地、片面地應用於藝術教育管理之中。此外,調查發現,深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高等藝術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識輕能力、重繼承輕創新、重書本輕實踐、重學科知識輕整體知識、重教師教輕學生學、重統一要求輕學生個性多樣發展等問題。具體表現為:一是學生的知識面不斷拓寬,但知識基礎的厚度亟待增強;二是學生素質水平差異增大,學生學習態度和整體素質亟待提高;三是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有所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亟待提高。此外,不能合理地把握對學生管理尺度,學生教育與管理的脫節現象等問題依然是藝術教育管理中的突出問題。
  
   三、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改革與發展的方法研究
  
   對於音樂教育管理方法,目前國內有些人認為我們應該向西方學習,將教育市場化。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中國音樂教育管理應該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之路。但無論是哪一種主張,其最終都是要通過社會這一市場進行檢驗的。因此,面對當前嶄新的音樂教育形勢,管理人員應該在規章制度、教育目標、崗位職責等方面有所加強,使音樂教育管理更具科學性和延展性。當前各個高校音樂教育已經逐步認識到教育管理應該走上規範化、制度化、現代化的道路。音樂教育管理工作者應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以教育管理基本原則為指導,運用先進方法,建立音樂教育管理科學化體系,對音樂教育進行教學狀況資訊反饋系統、管理決策系統,繼而實現對音樂教育的全方位管理。
  (一)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的科學化
  教育管理決策是指參與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在實踐基礎上形成一系列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方案,教育管理系統執行的好壞由決策系統來掌控。同時,教育資訊的管理又是教育管理決策系統的基礎,因為只有在科學的教育管理決策系統指導下,才能使整個教育管理系統合理地執行,因此是相輔相成的。目標管理是現代教育管理方法之一,即在教學過程開始之前,結合教與學的相關資訊,合理制定教育工作目標,並且將目標細化、量化,以便達到預想的教學成效,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最後還要依據教學目標實現的程度作出客觀公正評價,給予科學的教學評估。 音樂教育管理科學化的程序中,也需要各級教育管理工作者素質的全方位提高。教育管理隊伍的整體質量是實現教育管理科學化、先進化、規範化的關鍵,這就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善於利用現有的科學方法、先進手段來提高教育管理的質量。此外,還應認清教育管理的內在規律,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現代化管理方法。要在音樂教育管理中,重視教和學雙方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管理的效果。
  (二)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的制度化
  高等教育是實現科教興國的關鍵所在,高等學校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基地。隨著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大力推進高校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實現制度化管理,成為我國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因此,高校音樂教育也要強調製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是指根據國家教育方針和法規,依據高校工作任務和內部管理要求,構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將高校教育的各項工作納入科學規範的軌道上,實現管理工作的良性迴圈。以精幹高效為原則,完善管理機構的設定制度,綜合考慮高校教育管理的特點,對包括教育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教育科研製度、考核評價制度、師資隊伍建設制度、分配獎勵制度、學生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在內的整個管理體系都要作出具體安排。
  此外,高校還要以質量為核心,構建和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制度。制度化管理的最終目標是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管理水平。在學校質量管理中,首先要建立起規範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將學校質量方針和組織結構的管理職責、質量體系、教育教學過程的控制、檢查總結評比、預防和糾正措施等都用檔案形式規定下來,這樣可以較好地保障管理的效果;其次要建立管理領導小組、管理職能機構和質量管理小組群,來形成一個有明確目標、職責、許可權,互相促進的質量管理網路。另外,藝術教育制度化還要以師資隊伍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構建教師培養制度。為了使不同年齡段的教師都能找到自己的座標,都有實現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機會,在隊伍建設上,要科學分類,分別建立三個層次的教師梯隊。對新教師要建立“新教師幫教制度”,培養新教師儘快成為合格的教師;對富有教學經驗的中青年教師,要建立“骨幹教師培養制度”,培養教學拔尖人才;對於已經成為骨幹的教授學者,要建立“專家名師選拔制度”,培養名師名家。三個層次的教師培養制度是教師成長和發展的階梯,可以有效實現教師隊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四、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改革與發展的模式
  
   高校音樂教育管理要在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理念的基礎上,針對當前構建和諧校園的新要求,總結高校教育管理經驗,在此基礎上分析傳統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不足與弊端,進而提出全面、系統、科學的以人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以適應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形勢需要。無論是在哪一種教育管理模式,在創新音樂教育管理的研究方法中,效率都是核心。音樂教育管理與普通教育管理並非是完全脫離的,音樂教育管理的研究是以教育管理的普遍規律為根基,再在其之上來發展特殊性的。它們之間在擁有不同個性之外,還具有部分共性,而這些共性就使得音樂教育管理有了借鑑和參考的地方,如管理規則、管理思路、管理創新等等。
  (一)實行激勵機制
  在大學生管理中,從以人為本的觀念出發,建立激勵機制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使他們由被動受教育轉化為主動受教育。激勵機制的應用要遵循公平和時效的原則。高校音樂教育管理中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尤為重要,在具體實施中利用激勵機制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激勵機制是激勵活動的各項要素在執行過程中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及其在激勵效果之間內在聯絡的綜合機能。首先,我們要做一系列調查研究,以瞭解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心理需求,將這些需求同教學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提高音樂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其次要在保證教學規章制度有效實施的基礎上,給師生留有一定的發揮空間,爭取最大限度地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調動其積極性。高校音樂教育要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多種激勵機制,把激勵的手段和目的結合起來,改變思維模式,真正建立起適應學校特色、時代特點和師生需求的開放的激勵體系,使高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加強考核與評估
  對教學實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應加強教學考核與教學評估工作,完全依靠過程控制是不夠的。科學的教學考核與教學評估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工作的水平。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需要強調教學檢查與監督的常規化,這是實施有效教育管理的基礎手段;其次,制定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這個制定要根據不同層次和型別的教學工作要求,採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對各層次和型別的教育管理工作進行評估,客觀評價、肯定成績、發現問題,為今後的改進工作提供方向;最後,通過客觀公正的教學考核與評估結果,運用多樣化的手段,對優秀者加以獎勵,對不合格者進行必要的懲罰,這種競爭意識會在教育管理領域中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三)深入研究管理技巧
  對音樂教育的未來發展的定位,一直是管理者思考的重要問題。筆者對高校音樂教育的管理模式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與總結後,提出建立高校音樂教育督導委員會和音樂教育的民間協調機構,進一步完善普通高等院校音樂教育管理層次。在音樂管理教育中,可以借鑑其他學科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對不同教育體制下他們的教育政策、管理體制、管理形式等問題做出比較,吸取其精髓。音樂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當下,我們正處於新經濟時代,新技術的革新促進了管理的發展,賦予了管理學新的使命。
  在當前音樂教育體制的改革中,管理模式的創新已迫在眉睫。目前音樂教育體制不論是學院資源配置,還是學校內部管理機制的執行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這是與市場經濟執行規律不相適應的。為了契合音樂教育體制改革發展的新需要,我們應該以建立管理的新理論、新觀念、新技術、新體制和新手段來啟用創造力,完善與健全音樂教育管理體系。
  
  結語
  
  日新月異的當代社會,使得高校音樂教育對目前的管理體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人們對音樂教育管理觀念的思考也要做出相應的改革與變化。新音樂教育管理理念也在新經濟發展的大形式下慢慢形成,音樂教育管理更加重視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裴龍.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管理機制研究[J].工會博覽•理論研究,2009(1).
  [2]張智傑.教育管理制度手冊***第一冊***[M].北京:中國民藝出版社,2007.
  [3]黃穎儀.淺談專業音樂教育管理學的構建[J].音樂探索.2009(4).
  [4]李振峰.我國高等教育管理學學科體系發展歷程與走向[J].石油教育.2007(1).
  [5]李豔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職業技術,2005(2).
  [6]陸美蓮.學分制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探略[J].科教文匯,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