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會計職業道德的相關論文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會計在執行業務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範。一般專指職業品德方面的行為標準,但從現代意義上講,會計除了具備應有的職業品德外,還應有足夠的業務能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養分析》

  【摘 要】會計職業道德是指會計在執行業務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範,是會計行業的立足之本。一般專指職業品德方面的行為標準,但從現代意義上講,會計除了具備應有的職業品德外,還應有足夠的業務能力。文章認為,社會不良風氣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影響,單位負責人的不良道德影響,會計人員的道德素質偏低是會計職業道德嚴重滑坡的原因。並提出了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相關措施,會計法規的制定實施要給會計職業道德有力的支援。應當完善會計職業道德規範體系,加強會計職業道德監管,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加強會計文化建設並塑造會計人員。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現狀;成因;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一、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養概述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形成取決於會計職業的產生,它是會計人員在長期的職業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總結出來的,用以調整會計人員與社會之間、會計人員個人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職業道德,是主觀意識和客觀行為的統一。

  會計職業道德規範來源不同,其約束機構也必然有所差別。職業主義特色較濃的國家,職業道德準則的制訂和頒佈機構就是會計職業團體,其制約能力很大程度上也來源於職業團體,屬於行業自律性。這樣的制約機制在問題的處理過程中必然靈活、獨立性強,很少受其他組織的影響,便於適應不同情況的發生。但是,在約束力、懲治力方面就會略顯不足。而法律控制特色較濃的國家,職業道德起源於法律規定,其制約力也會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法律,屬於政府管理型。這樣的制約機構懲罰力度大,約束力比較強,只是不利於職業團體發揮其職能和作用。

  不同的國家因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社會制度和經濟體制各異,其會計職業道德有一定的差異。但也有許多共同點,只是實施方式和管理方式不同而已。我國《會計基礎工作規範》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現有的會計職業道德規範,結合國際上會計職業道德的一般要求,規定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內容為:敬業愛崗、熟悉法規、依法辦事、客觀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務。

  這是因為專業人士向他們的客戶提供技術性的服務。專業人士是具有相應資質的人員,在特定的領域裡具有專業資格和專業能力,他們的客戶在法律上有權利去得到這樣的保證,即專業人士所提供的服務具有相應程度的質量,專業人士具有相應程度的專業能力,專業人士應當提供客觀、獨立、公正的服務。而這種信任構成了所有專業領域存在的基礎。

  二、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養失範的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生活中出現了大面積、持續的會計資訊失真現象,這是會計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這裡面也折射出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存在著嚴重滑坡問題。少數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敗壞、主動違法犯罪。

  某事業單位女會計許某,在其擔任會計兼出納的10年中,利用各種各樣的手段貪汙公款7272萬元,是建國以來某省最大的一宗經濟案件,媒體報導時冠以“驚天大案”,許某已被判處死刑。某房地產公司會計黎某,中專畢業,參加工作僅三年,利用單位財務制度不嚴密,貪汙公款200多萬元。

  另外有調查表明,當會計人員在工作中,本著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精神,堅持原則處理會計事務,同單位負責人的意見產生分歧時,16.87%的會計人員認為應當做到堅持原則;21.86%的會計人員認為應直接按單位負責人的意見辦;61.27%的會計人員認為應作好“技術處理”以使按單位負責人意見辦。令人震驚的是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居然有佔83.13%的會計人員認為應按單位負責人意見,掩蓋問題,應付社會和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

  有的會計人員思想上竟然沒有會計職業道德的要領,這是現實中會計職業道德思想基礎的嚴重扭曲。在調查中,令人遺憾的是,居然有11%的會計人員認為不存在會計職業道德規範,只是在人們的信念之中。另有20%的人認為存在會計職業道德,但不知道在哪裡規定的。可見有三成的會計人員對法規的熟悉和了解是模糊的。

  同時,不少會計人員缺乏基本的業務素質,會計工作拖拖拉拉、頻於應付差事。業務素質的低下,在不少單位是司空見慣的。實踐中由於會計人員業務不熟,而出現會計資訊失真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三、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嚴重滑坡的原因

  我國建國以後的十多年中雖然在經濟工作中也出現過高指標、瞎指揮和浮誇風,但在總體上社會風氣是健康的。

  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變,社會上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都在發生變化。在會計領域也同樣遇到了經濟發展與道德進步“二律悖反”的困惑。人們在追求物質利益時,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剝削階級意識抬頭,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削弱,致使社會上一些醜惡現象頻現,其中包括會計人員也會發生同樣的變化。

  新中國成立以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頒佈這一時期,對會計人員職業行為的要求,散見於各種財務會計行政規章制度中,這些規定中明顯地體現了國家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要求以及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但是都還沒有將這些內容明確為職業道德,也沒有明確提出會計職業道德的具體條款和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要求。正像有的會計人員面對弄虛作假的授意、指使、強令而承認自己行為有失職業道德時所說,法律都管不了的事,我們的道德更無能為力了。

  會計人員在做出違法違紀會計行為時,一般都在職權範圍內,又出於主觀故意,主動而為,反映了會計人員自身道德素質偏低。其形成的原因,固然也有社會風氣和單位負責人道德水平的影響,但與教育不夠極有關係。在調查中至今有29.73%的會計人員對會計職業道德規範主夥不存在和不知在哪規定。

  四、如何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養建設

  會計法規的制定實施要給會計職業道德有力的支援,會計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兩者雖有區別,但又都屬於會計行為規範的範疇,是相互補充和相互作用的。會計法規不僅是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有利因素,而且還直接表現為一定道德規範的要求。會計職業道德對會計法規也有很大的作用。沒有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氛圍和職業道德輿論,單靠法律制裁是不能有效地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

  現行的職業道德規範體系需要儘快進行完善,提高職業道德規範的可操作性。以美國為例,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專門設立了職業道德部,負責職業道德規範的制定和頒佈。其職業道德規範體系由職業道德概念、行為守則、行為守則解釋和道德裁決四部分構成,分別解決了職業道德的基本理論規範和實務操作等有關方面的問題。應當完善會計職業道德規範體系,

  有必要在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及地方註冊會計師協會設立職業道德監管機構,聘請來自實務界和理論界的專業人員,以保障監管部門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根據會計工作的特點,用社會主義道德對會計人員灌輸和施加影響,使會計職業道德規範和優秀會計職業道德傳統深入人心,提高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的道德水平。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一種外在的影響和督促,是會計工作的管理部門、會計職業管理機構、單位負責人等對會計人員進行職業教育的一種外在要求。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