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有關的論文

  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大量農民進城務工,很多兒童與父母相隔千里,被迫成為留守人群,留守兒童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棘手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留守兒童的教育》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使得他們行為習慣較差,親情缺失,性格孤僻、自私,道德缺失,而教育就是要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感受到溫暖,擁有愛心,學會感恩,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現代中國人。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策探討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工業化程序加快,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增多,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外出務工的浪潮,使流動人口不斷增加,留守兒童的數量也與日劇增。留守兒童是農村新出現的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這些留守兒童與同齡人相比,他們缺乏父母關愛與呵護,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極易在心理、生理、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產生很多偏差性的問題。如何讓這些孩子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就成為我們教師教育中的首要任務。

  由於父母長期在外工作,留守兒童只能和祖輩在一起生活,由於祖輩年紀大,本身沒有受到好的教育,而且還要從事家裡的繁重的體力勞動,對孩子的教育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樣導致家庭教育缺失,使得農村留守兒童主要存在以下的一些問題。

  1.留守兒童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但養成習慣較差,隨意性比較大,往往不能約束自己。

  2.許多外出打工的父母,由於經濟條件、時間以及距離等原因,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離,他們之間缺少應有的溝通和交流,導致孩子性格孤僻,親情缺失。

  3.由於父母長期不在家,留守兒童接受隔代教育,祖輩們又往往無法進行正確管教和引導,致使留守兒童出現冷漠、自私、不合群、道德缺失等問題。

  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以上問題,我們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陶行知教導我們:“教育是叫人化人,化人者也能為人所化。教育總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教師對學生傾注真摯的愛,是一把開啟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是促使他們健康成長的催化劑。多年來,我一直從事班主任工作,針對留守兒童的以上問題,我主要採取了以下的方法。

  一、讓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自理習慣。

  留守兒童生活自理能力較強,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這些孩子的養成習慣較差,隨意性比較大,往往不能約束自己,不能按時作息。我對我班的住校生進行了作息時間的具體安排,規定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應該做什麼,怎麼做。一是要求學生每天起床後首先整理內務,搞好個人衛生,為了督促學生,我在每個寢室安排了室長,要求室長在學生離開前進行檢查,對沒有搞好內務的學生進行督促,直到合格才能離開。二是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中午完成上午的作業,晚飯後完成下午的作業,把班上的學生每四人分為一個小組,小組長每天中午和下午各檢查一次,對沒有完成的學生及時提醒和督促。三是要求學生每天晚上寫日誌,對自己這一天進行小結,對不足的地方提出改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自理習慣。

  二、讓留守兒童擁有愛心,學會感恩。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對個人的影響是至關重大的,而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的恰恰是親情的撫慰與關懷,他們與父母長期分居兩地,導致情感生活出現很大的缺陷,從而成為一種特殊形式的孤兒,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很不利。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經常處於一種情感缺欠狀態,他們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撫,無法像其他的孩子一樣享受父母的悉心照料。

  1.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種無法替代的教育資源,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為了讓家長應儘可能多的與孩子聯絡和溝通,使留守兒童也能得到父母的關愛,享受到家庭的溫暖,我對班上的留守兒童全部進行了家訪,統計了家長的電話,把自己的電話告訴每一位家長,把每天的下午五點到六點和週末定為親情時間,要求家長每週和孩子通一次電話,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傾聽他們的心聲,關心他們的成長,鼓勵他們的腳步,同時讓孩子能及時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知道父母的親情。我還讓孩子每月給父母寫一封信,彙報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也督促父母及時回信,對孩子給予鼓勵和關愛。通過親情的聯絡,使得孩子覺得父母時刻在關心自己,感受到了溫暖。

  2.為了使留守兒童享受到溫暖,我對學生進行了生日統計,把每月的週末定為生日周,對當月學生集體過一次生日,把他們帶到郊外郊遊,開展一些文娛活動,做一些遊戲,讓他們表演節目,讓他們盡情的遊玩,讓全班同學祝他們生日快樂。使他們能享受到一種別樣的親情。我還讓學生的父母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打電話,郵寄生日賀卡和小禮物,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的溫暖,享受到親情。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為了使留守兒童不因父母的外出而陷入孤獨的情緒之中,我在班上通過開展相應的文體活動,不斷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我們在班上成立了各類興趣小組,開展各類文體活動,不但通過活動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興趣,使他們的精力和情緒找到宣洩的場所,而且還通過活動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能力,學會了與他人和諧相處。

  我在班上成立了留守兒童環境保護小隊和留守兒童愛心小隊,在每個週末都帶他們外出,到社群、公園、郊外去打掃衛生、拾撿垃圾。還帶留守兒童愛心小隊到敬老院,去幫助老人們打掃衛生,給老人們表演節目。使得學生懂得了尊老愛幼,增強了他們的公德心。

  四、為了規範留守兒童的道德行為,我到校外請了警察和司法工作人員擔任班上的校外輔導員,定期到班上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講座,通過一些案件案例的講解和學生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我們還定期在班上開展法律知識的各類競賽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進一步掌握相關法律知識。通過這些法律知識講座和競賽活動使學生頭腦中對“對”與“錯”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規範了學生的道德行為。

  留守兒童的教育是我們教師遇到的一個新課題,教師要正視並重視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既要做他們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他們學習、生活的引導者和保護者,要讓他們時時刻刻感受到溫暖和關愛,讓他們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幸福的成長,同時,全社會都要來關心、愛護他們,留守兒童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問題探析》羅育明

  篇二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

  摘要:留守兒童也是祖國的花朵,他們也應該享受到正常兒童該有的笑容,作為學校和教師,應該努力肩負起教育的責任,最大限度地把這一批孩子教育好,讓他們健康成長。

  關鍵詞:實行寄宿;親情撫慰;心理問題;硬體改善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7-185-01

  在我們整個黔西北地區的農村,由於土地貧瘠,加之生產條件落後,迫於生計,許多家庭選擇了打工路。據來自有關方面的資訊和筆者的親身感受,整個黔西北地區的農村,在外打工的家庭應該達到百分之八十還多。這麼多的家庭外出打工,給農村的教育留下了很多隱患。留守兒童也是祖國的花朵,他們也應該享受到正常兒童該有的笑容,研究留守兒童的教育,刻不容緩。

  一、當前農村留守兒童身上凸顯出來的最普遍的問題

  1、監護不到位

  許多家庭外出打工,孩子都是託付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甚或叔伯姨媽。託付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由於老人缺乏文化,在學業的教育上基本處於空白,老人們能夠提供的,就是讓孩子不餓肚子。託付給親戚朋友的,有些親戚朋友不負責任,加之生存的需要,親戚朋友根本無暇顧及教育,教師問到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親戚都是兩眼一抹黑,說不出個道道來。教育管理上存在的盲區,導致留守兒童成績普遍差。

  2、出現心理偏差

  留守兒童,首先他們是兒童,是兒童,都有渴求親情的需要,他們需要父母的懷抱,需要父母給予他們親情的關懷。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缺乏與父母之間的感情溝通。缺乏感情溝通導致的後果,留守兒童在同齡的孩子中常顯得孤獨、自卑、精神壓抑、性格孤僻,行為習慣差,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為失控都比較嚴重。

  3、家庭教育氛圍處於真空

  由於父母長期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氛圍完全處於真空狀態。家庭教育氛圍的真空,使留守兒童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和刻苦鑽研精神;同時,也造成了他們在生活、學習中缺乏熱情和愛心,逆反心理重,進取心、上進心不強等不良後果。

  4、教育觀念上的誤差

  留守兒童在家中由祖輩或者親屬照看,在學校讓老師、學校監管。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應該是由學校完成的,並不取決於家庭。但是學校在許多時間、空間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不能代替家長,從而造成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存在諸多不便。

  二、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一些對策

  1、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實行留守兒童寄宿制

  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筆者以為,應該實行留守兒童寄宿制。留守兒童寄宿制,確保了學校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孩子的有效監管,解決了對留守兒童管理監護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實際問題。同時,在寄宿制學校中,由於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責任實行全方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直接關心和臨時監護人無力輔導功課等問題。

  2、留守兒童的親情撫慰

  留守兒童最需要親情的關懷,親情是早晨一縷燦爛的陽光,可以瞬間吹散留在他們心裡的陰影。作為肩負留守兒童教育的老師,要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多開展人文關懷的集體活動,多做家訪,多在生活上細心照顧、多在學習上悉心指導、多在心理上耐心疏導,如此,就能促進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同時,隨著庸俗文化的浸入,農村裡現在出現了許多不利於留守兒童成長的環境,如遊戲廳、錄影廳、網咖等,對此,教師應負起“家長”的責任,採用多種方式教育學生,使學生認識到沉迷於網路、遊戲的重要性。另外,在留守兒童的親情撫慰上,學校可以採取多種渠道解決留守兒童的思親之苦,譬如定期開設親情電話或親情視訊等。

  3、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因父母的遠離,使得他們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溝通,缺少了父母的賞識,缺少了來自父母的壓力,自律能力相對較差,內心孤獨。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當中去,經常和這些學生進行情感和語言上的交流,以填補他們缺少父母呵護的空白。同時,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比如給他們過生日,讓每一同學都來關心、關懷他們,消除他們的孤獨感和自卑感,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其次,留守兒童成績都普遍差,教師不要報以歧視的眼光和態度,要去發掘他們內心深處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以鼓勵和認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4、硬體設施改善

  就當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來說,家長為了生計,家長缺失的教育空白只能由學校來替補了,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在硬體上下功夫。目前農村學校的生活設施比較簡陋,不利孩子的成長,建議政府加大投入,從硬體設施方面改善學生寄宿條件,讓孩子們有健康成長的居住和生活環境;隨著住校生的增多,管理工作量加大,建議增加寄宿制學校教師編制和管理經費,為農村中小學配備專職校醫、宿舍管理員和食堂管理員,以保證學生安全、健康地成長。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們農村中小學的看似已經有了的一些硬體設施,實際上是為了應付檢查而設的,譬如學校的保安制度,就是空掛一塊派出所的牌子而已。

  農村家庭外出打工造成的大批留守兒童現象,作為學校和教師,應該努力肩負起教育的責任,最大限度地把這一批孩子教育好,讓他們健康成長。留守兒童的教育,需要花大力氣去思考,更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去無私奉獻,我們廣大教師的無私奉獻,能為他們織就一片充滿溫馨的天空,織就一條燦爛的彩虹,他們會在我們的精心愛護下,開出合格的,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