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興趣論文

  興趣以需要為基礎。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興趣基於精神需要***如對科學、文化知識等***。興趣又與認識和情感相聯絡。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沒有認識,也就不會對它有情感,因而不會對它有興趣。反正,認識越深刻,情感越熾烈,興趣也就會越濃厚。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興趣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興趣全文如下:

  摘要: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他們無論做什麼事情,興趣都是一種動力,如果是他們感興趣的,那麼他們一定會主動探究學習,並且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音樂課程標準》提出了“教學應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教學理念,指出:“音樂課應該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和諧的師生情感是前提

  小學生的情感是最豐富而細膩的,他們會將對教師的情感轉移到相應的學科上去,如果學生們非常喜歡你,那麼他們在上你的課時就會很樂意聽你講,跟著你學;相反,如果學生們不喜歡你,或者懼怕你,那麼他們對你的課自然就會產生強烈的牴觸情緒,自然就不會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這就形成為了教學過程中的障礙。由此看來,師生之間良好情感的建立對於上好音樂課、激發學生興趣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在平時注重培養師生間的和諧情感,才能在日後的教學過程中取到良好的效果。小學生音樂課堂上需要的是歡快愉悅的課堂氣氛,而如何實現這一良好的學習氛圍,關鍵主體在於學生,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反饋直接影響課堂氣氛與教學進度,那麼如何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並激發他們的興趣呢?當然這和其它一些因素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作為教師,每次進入課堂的時候一定要呈現給學生滿滿的溫暖與生機,而不是無精打采地走進教室,教師要表現出對所授學科的熱情,教師這些簡單的動作和表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們,當學生們期待著你的課、你的到來和聽你講課,那麼你和學生之間便架起了一座真摯的橋樑,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自然會喜歡上音樂課。小學生的內心是最純真的,只要老師願意拿真心與他們形成亦師亦友亦親人的關係,在這種強大親和力的影響下,學生會從內心接受這門課程,並對它產生初步的興趣。

  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務必要注重師德修養,要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課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以適時採用一些幽默的語言或動作激發學生的興趣,並讓學生感覺你與他們之間是平等的,而不是單純命令式的口吻與他們說話,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個體,讓學生們大膽去嘗試、去練習,即使沒有做好,也不要加以責備,而應多給予鼓勵,慢慢幫助他們樹立和培養學習音樂的自信與積極性。

  二、設定符合學生心理的教學環節是關鍵

  每一節課都要經歷40分鐘的教學時間,而這40分鐘當中,可以說時時刻刻都可能是這堂課精彩的一瞬,要怎麼把握好一節課的節奏和內容?如何在這40分鐘當中抓住學生的心呢?筆者認為可以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新課的匯入部分,第二部分就是進入新課之後每一個小環節之間的聯絡與教學方法的運用。每節音樂課的匯入部分都是這一節課新的開始,也是這一堂課能否上好的關鍵。如果匯入就是那麼平平淡淡,調動不起來小學生們的積極性,那麼這一節課,他們將不停地“破壞”課堂紀律,為了能抓住孩子們的興趣,要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匯入部分。

  小學音樂課的教學內容有一部分是孩子們所熟悉的,但有一部分內容是他們並不瞭解的,對他們熟知的部分,老師們的匯入部分可以直接匯入。對於他們不瞭解的部分,我們就要從這首樂曲作品的作者、創作背景、歌曲類別等方面來尋找突破口,如果是孩子們很喜歡的同種型別的音樂作品,那我們就可以通過他們喜歡的音樂入手,慢慢匯入新課所要學習的作品,還可以通過設定相關的情境來匯入新課的內容。在設計匯入部分時,教師一定要學會多利用多媒體,不管是通過視覺、聽覺等方面,孩子們很容易集中注意力,課堂秩序自然也就非常安靜、諧和。

  除了新課匯入部分是吸引學生的重要環節,還有最容易被教師忽略的進入新課之後的每一個小環節的聯絡與設定。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於成年人來說是非常短的,很容易分散。也許一個好的開頭可以引起學生們的好奇與注意,但如果一節完整的40分鐘課堂上不再有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環節,那麼這節課仍然會上得非常吃力,學生學習的熱情會大大降低,尤其是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很難做到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設定一些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之後的環節首先還是要考慮多媒體的使用,這是當前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容易利用的科學技術,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受音樂,以及音樂相關的內容。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運用一些最傳統但卻最符合兒童心理的方法,比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等。這些方法看似陳舊,但效果卻很好,例如給孩子們講授一些音樂家的經歷和某部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時,我們就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法來進行,任何一個小學生都不排斥這種方式,每次上課時只要筆者一說起“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者“這首作品的背後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等這樣類似的語言,學生們就會瞪大眼睛,互相做出“噓”的手勢,可見,講故事的方法在課堂上是可以被使用起來的,這無非需要教師提前做一些功課,要把一些知識用自己的語言編織成一個故事,因為講故事的語氣和講授單純的創作背景知識的語氣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小學生們在接受的過程中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做遊戲的方法也要在課堂上適時的增加一些,例如在進行學生節奏方面的訓練時,包括欣賞、學唱新歌曲時,都可以在掌握之後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遊戲,由淺入深、由少漸多,每一次做完音樂遊戲下課時,學生們都會要求再讓他們玩一遍。學生能提出這樣的要求,而不是聽到下課鈴就想奔出教室,我認為作為教師,這是成功的,說明學生愛上了音樂課,從遊戲中不僅鍛鍊的學生的節奏感,也對樂曲本身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和掌握。

  音樂本身就是美的享受,不能單純作為一門“教授”的學科,強迫學生記憶與學習,一定要構建溫馨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做到寓教於樂,讓學生們在音樂的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