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論文

  歐洲17世紀開始使用“美術”這一名詞時,泛指具有美學意義的活動及其產物,如繪畫、雕塑、建築、文學、音樂、舞蹈等。也有 認為“美術”一詞正式出現應在18世紀中葉。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如何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如何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全文如下: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不斷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兒童的智慧會得到極大的發展。幼兒的許多知識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動中得到培養的,在這種過程中,幼兒的思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3歲幼兒的思維活動常常是憑藉事物的形狀、顏色、聲音和動作來進行的,他們對自己感覺器官所接觸到物質材料充滿了好奇心。對幼兒進行動手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對幼兒智力開發大有裨益。在幼兒園教育中,為幼兒提供各種動手操作的機會,可以滿足他們的動手興趣,又能不斷促進其思維與能力的發展。

  幼兒三、四歲時就開始對繪畫、摺紙、剪紙、泥塑等發生興趣,因此我們在幼兒園小班適時開展幼兒美術操作活動,及時引導和培養幼兒的興趣,耐心教導他們各種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手工製作技巧,以增強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非常有利於幼兒成人後對生活的能力的信心和對生活情趣的發掘。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不應該將兒童美術教育簡單的理解為教孩子"學畫畫"。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恰當應用,創造出一種生動活潑,輕鬆愉快的氣氛和情景,在孩子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應給予理性的知識,而是要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放開孩子的想象力。

  1.創造和諧環境,激發幼兒動手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切成功的最基本的保證,幼兒美術教學需要創設良好和諧的環境,讓幼兒受到藝術氛圍的薰陶,好的、美的優秀作品,能夠給孩子美的享受和啟迪,同時,幼兒通過參觀別人的作品,激發幼兒創作慾望。小班幼兒入園後,帶領他們參觀美術活動室,通過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大哥哥大姐姐的美術作品激發幼兒動手操作的慾望。孩子們看後,都迫不及待問:"老師這些玩意兒是誰做的?他們怎麼做的這樣好看?"這時,我就告訴他們:"這些作品是大班的小朋友自己製作的。你們想不想看看大班的哥哥、姐姐做手工?"接著,我就帶領幼兒到大班實地進行觀摩,讓幼兒有了一個真實的感受,那些漂亮的作品,我們也能做。這樣就解除了盲目的給幼兒一些作品讓幼兒直接操作,給他們造成心理的壓力,自然而然的幼兒都有了動手操作的慾望。

  2.藉由繪畫,讓幼兒自由發展動手能力

  在幼兒美術活動中,幼兒需要手、眼、腦並用,把外界感受到的資訊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手段表現出來。幼兒大都喜歡畫畫,畫自己心中所想。畫筆是兒童感知外界事物的最明顯也最直觀的工具,通過跳躍的筆頭,我們可以看見幼兒活潑的思維,美好的心靈。在幼兒階段,先是會亂畫一些線條等奇怪的東西,後來就慢慢畫出個簡單物體出來,再後來就能為物體象徵性地再造一個粗略輪廓的形象,一直到最後,就可以用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主觀地對畫進行重組、變形、加工等等。

  教師需要根據小班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特點,設計一些新穎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自覺自主地投入其中,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多種繪畫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使幼兒能大膽地運用線條、色彩、構圖,體驗繪畫活動的快樂。在指導幼兒繪畫時,要求幼兒有正確的姿勢,要求手和身體的動作要相協調,充分尊重孩子的思考能力和獨立創造能力,與幼兒進行有效的溝通,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想法,在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動手能力也會不斷地提高。

  3.引導幼兒參與手工活動,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手工是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可以盡情地表達自己心中所想,將腦海中的抽象思維投射到現實的材料上,進行積極的創造。通過摺紙、剪紙、泥塑、貼上等多種形式的手工製作,鍛鍊了幼兒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動作的協調和靈巧。它是培養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啟發幼兒創造性思考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動手能力,對各種物質材料進行加工、改造,製作出可視性的、可以感知到的藝術形象。

  3.1 積極鼓勵,引導幼兒參與摺紙活動。

  "材料是幼兒手工製作的前提,在接觸過程中幼兒們會根據自己對材料的理解你,做出一些選擇,然後再逐漸形成製作意圖。"紙質材料是幼兒接觸較多的操作材料,用摺紙的形式可以把抽象的事物用具體的形象表現出來。摺紙對幼兒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項手工活動,它涉及腦海中對於形象中的建構,手對腦中形象的再現,收的配合等多方面的內涵,因此教師在進行摺紙教學不能僅僅侷限在只讓幼兒照貓畫虎地折,而應該讓他們先想後折,折出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兒最感興趣的就是折小動物,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理解與願望進行不同的色彩搭配,從而製作出獨一無二的動物,這是他們的"寶貝",是他們想象和動手能力結合的結果。教師應因勢利導,給幼兒提供與材料充分接觸的機會,輔以玩耍與欣賞的形式,積極鼓勵,引導幼兒參與摺紙活動,在此過程中培養動手動腦能力。

  3.2 耐心引導幼兒正確的持剪方法。

  陳鶴琴老先生曾說:"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它認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培養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筋。"而實際的教學經歷也證明了這一點,剪紙可以鍛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使幼兒安靜下來,專注地做一件事;使幼兒的雙手變得更加靈活。基於這些好處,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手工活動中穿插剪紙的內容。由於小班幼兒大多屬於在家未使用過剪刀,不懂得剪刀的正確使用方法,他們就像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需要教師播撒幸福的種子。我們都知道,孩子最喜歡玩遊戲,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以遊戲的形式開展教學,把手工操作寓於遊戲中,是我的主要教學方法,為此,我還編出一段順口溜,幫助幼兒儘快掌握拿剪刀的方法"小剪刀,手中拿,大拇指住一間,其餘四指住一間,對準紙,張開口,喀嚓一聲,剪開啦"。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們早已躍躍一試,想實踐一下他們的剪紙技能。

  3.3 在泥塑活動中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在幼兒手工活動中,泥塑由於其色彩鮮豔、形象逼真、取材便利、易於操作,也受到幼兒的極大歡迎。在泥塑過程中,可以很好地培養幼兒視覺、觸覺和動覺之間的配合。在小班的泥塑教學中,要採取有趣的情景匯入,引起幼兒的想象,並進而迸發動手的激情。活動中的主要材料是橡皮泥,通過捏、壓、揉等基本技法,動動幼兒的小手,讓幼兒盡情的享受自己所塑造形象的成功感。

  4.以大帶小,適當評價,讓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美術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了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總目標即"培養幼兒初步的感知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由於幼兒的動手能力有差別,輔導教師不能一一對每個幼兒進行輔導。可以採取讓大班小朋友指導小班幼兒開展手工活動,通過孩子們一對一的指導和交流,大班小朋友告訴小班小朋友,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先易後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經過幾次實踐活動,小班幼兒很快掌握了手工活動的技能技巧,都能展現出自己拿手的作品。教師在組織評價幼兒作品時,應該把自己放在與幼兒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兒的個人見解,不能籠統用"好不好"來代替,而需要讓幼兒相互觀摩後說出,你認為哪一幅作品你最喜歡,然後,幼兒可相互問一問,你是如何做的。這樣,讓幼兒相互取長補短,找到自己的差距,讓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美術活動的樂趣。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解放孩子的雙手,還孩子一雙自由的手"。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心靈手巧的小朋友關鍵還是在老師。我們要從幼兒園小班開始,就注重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在美術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操作材料,精心設計各種活動,這樣不僅鍛鍊了幼兒的小肌肉群,而且操作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巧手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