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論文

  新課程改革正在全國轟轟烈烈進行著,這次的新教改重新重視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更加強調學生德智體各方面能力全面的培養。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要以教材為出發點,精心設計課堂問題,有效聯絡時政熱點,努力構建高效課堂。這樣才能適應新高考制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下是小編為打擊精心準備的:淺談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全文如下:

  摘要:針對未來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政治課面臨的新挑戰,本文從智慧魅力、節約科學、點燃綻放三個層面就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熱情,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課堂,闡述了應對策略。

  2014年9月3日,國務院頒佈《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未來高考考生總成績將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這就意味著政治學科將退出高考科目,考生只參加政治學業水平考試。如何應對高考的這一新的挑戰,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熱情,打造高效課堂,就成了擺在每一個高中政治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從教師、課堂、學生等方面談談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打造高效課堂,需要智慧魅力

  1.教師要有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學與藝術高度融合的產物,只有智慧的教師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筆者認為,要做智慧教師,就必須善於積累和反思。

  作為教師,特別是政治教師,所教內容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方方面面,更需要長期的積累。這種積累包括知識的積累、素材的積累、經驗的積累等各個方面。

  知識的積累要靠不斷地學習和課堂實踐,可以通過讀書、學習、培訓等途徑完成。

  素材的積累主要來源於生活、實踐、講座、讀書……

  經驗的積累主要就是在實踐中進行了。親身的教學實踐可以積累經驗這是毋庸置疑的,此外,筆者還特別主張觀摩聽課,從中得到經驗或者總結教訓,不斷積累,不斷提升。

  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講的就是人需要常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進步的階梯,是教師進步的重要途徑。教學反思的主要途徑就是堅持寫教學日記。

  在積累和反思中,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逐漸提高,課堂的高效也將不斷凸顯。

  2.教師要有人格魅力

  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做學生喜歡的、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十分重要。

  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首先是一個有自我定位,有自我追求的教師。正確自我定位的老師顯誠實,不斷自我追求的老師有活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喜歡你的課堂,喜歡你的為人。

  其次,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必須是心態樂觀的教師,會讚美,會期待的教師。

  積極樂觀的心態才會引導學生對人和事有所讚美、有所信任。讚美、信任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激發學生變得自信、自尊,從而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

  高中政治教師不僅僅承擔著傳授知識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引領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引領學生良好品質的養成,所以說,學會點頭,習慣微笑,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取得進步的學生,用鼓勵的話語激勵後進的學生,這樣的老師一定是有魅力的老師,這樣老師的課堂,一定是高效的課堂。

  二、打造高效課堂,需要節約科學

  高效課堂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因而必須是節約的、科學的課堂。

  1.高效課堂是節約的課堂

  著名學者周有光說過,“教育最應該取消的是無效勞動”。在新高考制度下,實現節約課堂,必須克服灌注式課堂、放羊式課堂和純表演式課堂,真正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要真正實現導學案教學。高中政治教學使用導學案,更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政治素養,提升綜合能力。

  二是注重集體備課的作用。俗話說,想走得快,自己一個人走,想走得遠,大家一起走。高中政治涵蓋經濟、政治、哲學、文化等多方面,很多觀點需要政治組全體教師智慧火花的碰撞。

  2.高效課堂是科學的課堂

  課堂上事例的嚴謹性、語言的專業性、課堂的邏輯性,這些都是高效的科學的課堂必備的內容,在這裡,筆者再強調兩點,一是關注比較新的領域──腦科學,二是遵循青少年智力發展節奏。

  腦科學是當今世界最活躍和最有突破性的學科之一,腦科學在為教學提供生理學基礎的前提下,嘗試著對傳統的教學研究領域進行整合。作為政治教師,要具備前瞻意識,真正把腦科學的研究與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英國教育家懷特海認為,大體上,青少年的智力發展經過了三個階段──浪漫階段、精確階段、綜合運用階段。一般來說,教育的全過程受這三個階段的支配,浪漫階段一直延續到13歲或14歲,從14歲到18歲是精確階段,18歲到22歲是綜合運用階段。作為高中政治教師,只有遵循學生的智力發展節奏,循序漸進,科學引導,高效課堂才有希望。

  三、打造高效課堂,需要點燃綻放

  高效課堂的靈魂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課堂最寶貴的教學資源是“學生”, 必須讓學習發生在學生身上。

  1.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裡,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教師要做的就是去點燃它,而不是越俎代庖。一句話,把課堂還給學生,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專家經過實驗得出學生對所教內容的平均回憶率,教師講授5%,學生閱讀10%,視聽並用20%,教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實踐75%,學生教別人90%。由此可見,課堂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教學要始終以學生在知識、能力上的發展為目的。新高考制度下,學生學習政治的壓力相對減輕了,而高中政治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實際又聯絡緊密,此時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來,把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自己主動去思去悟,課堂高效必然顯現。

  2.綻放學生個性的光輝

  新課程的學生觀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個性,這種個性在一刀切、一勺燴、一鍋煮的傳統教學中不可能實現,只有在多元互動教學中才有可能實現。高中政治課關注學生生活實踐的特點決定了政治教師更要正視學生的差異性,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尊重學生不同的個性選擇,對待優生,期待他有所進步,對中間生,期待他更加優秀,對優等生,期待他全方面的發展。這樣,在學生的獨學期間,他會更加認真,對學時會有所互補,群學中有幫助、有進步。這樣的課堂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高效課堂,更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高效課堂!

  高效的課堂可以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教師做東,向每一位學子發出思想的邀請;高效的課堂可以是一段旅程,教師來做導遊,攜天下英才而同遊;高效的課堂還可以是一篇美文,教師與學生共同讀之、聽之、觀之、品之,令脣齒生香,多年後回味綿長。

  參考文獻:

  [1]王義堂、田保軍、王碩旺《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中國言實出版社

  [2]崔允漷《有效教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3]王策三《教學認識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