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青少年教育論文

  社群教育和學校教育需要相互借鑑經驗。政府對社群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社群教育對青少年的關懷程度有待進一步加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依託社群教育促進青少年成長》

  [摘要]社群教育和學校教育需要相互借鑑經驗。政府對社群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社群教育對青少年的關懷程度有待進一步加強。社群組織或社群工作者依靠社群力量,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社群資源,對社群青少年施以各種形式的教育,不斷提高青少年的素質,促進他們的成長。

  [關鍵詞]社群教育青少年素質教育校外教育

  談到“教育的理想”“理想的教育”等話題的時候,每個人都能給出自己的看法。隨著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化的大教育觀逐步深入人心。目前。廣大教育工作者正積極探索著實踐這種大教育觀的途徑和方式。其中,社群教育是一條必由之路。依託社群教育的平臺。可以更好地促進青少年成長。

  一、國內外社群教育現狀

  所謂社群教育。它並不僅僅指有關社群的教育或者指為了社群發展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指社群的居民對教育擁有的決定權以及為創造社群教育負有的責任。作為社群教育的享有者。不僅僅包括未成年人,還包括所有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員。社群中的每一位居民既可以是社群教育的受教育者,也可以是社群教育的教育者。這種教育有利於將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化,有利於提高教育的質量、提升居民的素質。

  社群教育是西方較為常見的教育模式。在美國,社群學院比較發達。其社群學院的設定一般是以州為單位。本州居民的子女不僅可以優先進入社群學院,還可減免學費,但對其他州區居民的子女收取高額學費。在日本,公民館是社群教育的重要場地。每個月公民館都會定期為居民開展各種各樣的教育活動。正是這些活動,極大地促進了日本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提升日本在國際上的整體競爭力。在我國,社群教育雖然起步較晚,存在著諸多不足,但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它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是社群支援學校的階段。即學校把社群視作第二課堂,幫助青少年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90年代初期是學校回報社群的階段。在這一時期,學校向社群開放,併為社群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90年代中後期是社群和學校“雙向服務”的階段,體現為學校通過服務社群拓展學習的第二課堂,並同時優化學校周邊環境,而社群則利用學校資源積極拓寬社群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其實,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東方國家,社群教育既能極大地滿足居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又有利於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有利於構建學習型社會、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雖然我國的社群教育發展相對滯後。社群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還比較單一。社群教育的影響力還有待挖掘,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輕視社群教育對社群居民的影響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影響。畢竟,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社會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既離不開家庭和學校,也離不開社群。因此,充分依託社群教育,促進青少年成長顯得十分重要。

  二、有效開展社群教育

  1.利用社群資源。建立良好的社群教育環境。教育資源是寶貴的。每一個社群都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只要善於挖掘和利用這些資源。就能實現社群處處皆可育人。在這些資源中,完善社群的教育設施以及配備合理數量的專職管理人員對於保障社群教育長期、有效、持久的進行非常重要。而且,社群裡已有的運動場地、體育器械活動場地、教育教學設施等資源都應被充分利用。要避免社群資源被閒置,儘可能地提高社群資源的利用率,充分保障場地的開放時間。另外,可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和網路資源。網路是實施社群教育的重要平臺。通過網路平臺,社群居民可以足不出戶地接受教育。享受教育帶來的快樂。這不僅有利於社群成員之間的溝通,而且有利於社群和社群之間、社群和外界之間的溝通。通過網路平臺,可以實現社群教育的資訊化和現代化。社群教育在遏制青少年犯罪、減少家庭暴力、優化社會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於條件許可的社群,可成立非贏利性質的社群學校,實現有別於常規學校教育的模式,分層次、分類別地教育社群居民的子女,努力實現學校、家庭以及社群的教育一體化,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社群教育環境。

  2.開發人力資源,促使人人蔘與社群教育。一個社群看似很小,其實,它是一個濃縮的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裡,蘊藏著豐富的人力資源。要充分挖掘社群資源、調動人力資源,就必須充分了解本社群的人才,然後做到尊重人才、培養人才,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根據本社群的現實情況以及社群教育發展的需要,可組建一支以專職人員為主、以兼職人員和志願者為補充的具有較高專業化程度的社群教育工作者隊伍。只有在這種全民建設、全民參與思想的指引下,各方力量才能被廣泛吸引到社群教育中來,一方面,可以通過座談、協商、調研等形式讓社群居民代表與政府官員一道參與本社群的社群教育規劃的設計、執行與評價的全過程。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優勢,加強輿論引導和政府扶持,把組織青少年參加素質教育活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作為維護社群形象的重要一環,形成人人關心社群、全民參與社群教育的濃厚氛圍。

  3.挖掘社群文化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社群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如今很多社群都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例如:博物館、體育館、圖書館、閱覽室等。而且,許多城市的社群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建設。社群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綠地、樹木、河流、池塘等良好的自然環境都可以被開發和利用。通過組織和開展形象、直觀、生動的教育活動,讓青少年身臨其境、陶冶情操,從而達到加強和深化學校教育的效果。此外,有條件的社群還可以考慮開發“社群一日遊”,將藝術鑑賞、體育比賽、景點遊玩等內容融合在一起,精心打造成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各種活動“套餐”,讓青少年自由選擇。這樣,可以極大地提升社群居民的生活歸屬感和幸福感。

  4.聯合多方力量,加強青少年校外教育。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並不僅僅侷限於學校,家庭和社群也是影響他們成長的重要場所。“開啟校門來辦學”,學校資源向社群開放為學校和社群的融合,促進社群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開闢了新的途徑。由社群中的各類學校利用雙休日、寒暑假等時間組織開展的參觀名勝古蹟、輪滑、藝術培訓、與孤兒院兒童結對子等活動都可以作為社群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使學校教育有效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學校一定要與家庭和社群密切聯絡。形成合力。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給居民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在家庭和社群中度過。在青少年的叛逆期,僅僅依靠家庭教育得到的效果往往並不理想。這就為社群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因此,社群教育應該聯合多方力量,找準契合點,最大程度地提高教育的合力效果。

  三、促進青少年成長

  社群是“沒有圍牆的學校”。社群教育的宗旨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全面提高居民素質。為了更好地實現這個宗旨,必須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吸取多方意見,制定適合本社群實際情況的科學、有效的社群教育規劃,不斷提高社群

  居民參與教育的積極性。為了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依託社群教育的平臺,為社群青少年及其家長提供各類諮詢服務。例如,在社群裡開設青少年心理諮詢室。當然,青少年對“心理諮詢室”這個名稱可能比較敏感,比較牴觸。在命名的時候,可以考慮將其更為人性化、更易為青少年所接受。在諮詢中,可以邀請有關專家***最好是生活在本社群或社群附近的專家***以及本社群在大學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社群居民子女定期開展心理諮詢。

  對於單親、成員服刑、隔代家庭等原因造成的缺陷,社群要給青少年提供社會心理支援和情感支援,讓他們得到溫暖、感受幸福。對於學校素質教育的缺失,社群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青少年體驗生活的情景性和整體性。對於農民工子女,要給與更多的尊重和關愛,使他們在心理、情感、社會的認知等方面都能儘快融入到新的生活環境之中。為了擴充社群教育工作者的隊伍,可以招募一批有愛心和責任心的學校教師和社群內的離退休老幹部和模範人物。讓他們和農民工子女一幫一、結對子。作為社群教育工作者,必須定期深入到農民工子女的家中,瞭解其生活和學習狀況,並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和心理上的煩惱。還可以招募一批在校大學生作為社群教育的志願者,發揮其年齡優勢和專業優勢,讓他們與農民工子女進行深入交流和溝通,縮短彼此間的距離。另外,對於農村留守兒童,可以在村***社群***裡建立家教諮詢站或者家教服務站、農村青少年教育服務中心,招募教育人員,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隊伍,動員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加入到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行動中來,組織他們深入開展各類幫扶和教育活動,使留守兒童“心有人愛,難有人幫”。

  總之,如何組織和引導青少年開展健康、有益的活動,如何通過社群這一實踐青少年素質教育的基地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已逐漸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依託社群教育平臺,優化社群教育資源,為青少年提供經常而廣泛地參與社群活動的場所,營造一種學習、傳承社會文化和群體價值的教育氛圍,使他們逐步擔負起社會的責任,最終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PaoloFederighi.國際生涯學習一夕一事典[z].東京:東洋館出版社,2001:226-227.

  [2]昊遵民.關於對我國社群教育本質特徵的若干研究和思考――試從國際比較的視野出發[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3***:25-35.

  [3]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與建議[DB/OL].中國文祕資源網.

  [4]趙石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社群教育實踐[DB/OL].中國社群教網.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