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青少年科技論文

  科技論文按照各個科技期刊的要求進行電子和書面的表達,成為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科技打造“智慧城市”

  2013年新年伊始,號稱“史上最嚴格”交通法規有關“闖黃燈,扣六分”的規定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討論。在新交規不可更改的前提下,更新訊號燈等交通裝置似乎成為最直接的解決方式之一。其實,這些解決方法正是“智慧城市”概念和智慧運輸概念所將涉及的:道路不再那麼擁擠、建築物“零”排放、一卡在手,所有公共服務都能解決。

  所謂“智慧城市”,就是藉助新一代物聯網、雲端計算、決策分析優化等資訊科技,將人、商業、運輸、通訊、水和能源等城市執行的各個核心系統整合起來,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運營,並優化有限資源使用情況的城市。

  據世界銀行測算,一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進行智慧管理,將增加城市發展紅利的2.5—3倍。在中央提出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設實際上是新型城鎮化主題投資的新一輪延伸。1月10日,全國人大會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在第三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上指出,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城鎮化成為發展新紅利和增長新引擎,而智慧城市則被視為醫治城鎮疾病的良藥。據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研究部統計,目前我國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總數已達154個,預計投資規模超過1.5億元。

  智慧城市治“城市病”

  智慧城市的概念在國內已提出多年,隨著中央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提出,相關行業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其中,“新型”體現在城市智慧化、網路化,使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宜居之所,具體涉及城市綜合體、綠色建築、智慧公共基礎設施、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類的環保事業、管理資訊科技等內容。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楊鹹武指出,當前,我國一些城市發展中的“城市病”越來越突出,大力建設智慧城市將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將不斷推動關鍵技術突破,和業界一道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升級。”

  對於以往“不智慧”的困擾,智慧城市服務平臺建設方代表郭為舉例說:“我們公司有位員工原來不是北京戶口,後來給解決了北京戶口,但給小孩辦理轉戶口時,因為資訊溝通等問題,用了兩年半。希望通過網路化環境,我們辦事更容易,既節省時間,也節省能源。”

  2012年12月,住建部正式釋出了“關於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同時印發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其中後者包括保障體系與基礎設施、智慧建設與宜居、智慧管理與服務、智慧產業與經濟四個一級指標,涉及無線網路覆蓋、城市公共基礎資料庫和資訊保安,數字化城市管理建築節能、垃圾分類與處理、供水排水燃氣系統,創新投入、產業要素聚集、傳統產業改造和高新技術產業等內容。

  按照規劃勾勒的畫面,未來,人們上班前可通過智慧交通系統選擇最佳出行路線;生病時再不用跑到醫院排隊,可通過遠端醫療系統享受“家庭醫生”的診療,醫療機構可通過電子健康檔案全程管理轄區內每個居民的健康狀況;外出旅遊時,有全景式、全天候、個性化的導航、導遊、導購、導餐、導娛,提供各類智慧型旅遊服務,在家中便可瞭解景區人流密度、環境指標、自然災害資訊預警……

  隨著國家試點工作啟動,一場以“智慧城市”為焦點的產業盛宴已經開席。在浙江,寧波成為省內首個綜合試點的城市,嘉興的交通、醫療和電網則申報了省內的“智慧城市”單項試點專案。2012年,《嘉興市“智慧城市”發展規劃》明確了嘉興將用5年建成一座數字化和智慧化的“智慧城市”,智慧應用體系涉及政務、民生、交通、電網、健康、城管、文教、環保、物流、旅遊十個領域。

  作為“智慧城市”專案之一,目前,嘉興市已在秀洲區規劃建設一個近14.2平方公里的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園,分為研發基地、創業基地、屋頂光伏太陽能高技術服務基地、屋頂光伏太陽能裝備製造基地、屋頂光伏太陽能應用服務基地五大功能區塊。所有的建築物屋頂都將裝滿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以便將太陽光輻射最大程度上轉換為電能。

  科技打造智慧城市

  可高精度定位、測速、授時的最小北斗雙系統衛星導航接收模組,可輔助醫生實行骨科復位的機器人智慧導航系統,可提供電子商務服務和精準營銷的多功能客戶管理平臺……如今,智慧城市建設在政府投入的支撐下正在高速增長,智慧交通、數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醫療資訊化等成為重點突破領域,物聯網、雲端計算、下一代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將得到廣泛應用,城市智慧水平將不斷提高。

  在第三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智慧城市是使用智慧計算技術使得城市的關鍵基礎設施的組成和服務更智慧、互聯和有效,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社會將步入“大資料”時代。從已披露的資料看,“十二五”期間,320多個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資合計超過3000億元。

  作為中國最早實踐“城鄉一體化”戰略的地區,上海早在1984年制定的全國第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戰略中就提出了“城鄉通開”、“城鄉一體”的概念。但三個五年計劃後,上海市城鄉一體化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郊區城鎮化還面臨“人才、產業、市場等生產要素集聚緩慢”等問題。

  “郊區城市化,不是農村變城市面貌的過程,而是內在的產業結構問題,如何重構產業基礎十分重要。”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員陳維說:“上海郊區怎麼加速城市化,核心還是產業基礎構建,但中心城區即使製造業萎縮還有金融等服務業的支撐,而郊區則找不到更合適的可補充的產業。”事實上,這也是上海整體產業轉型的問題。近些年隨著工業尤其是製造業的萎縮,上海郊區沒有明顯的進步動力。

  去年,上海市公佈《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劃》,提出加快建設以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為主要特徵的“智慧城市”,其具體目標是,到 2013年上海資訊產業總規模達到1.28萬億元,資訊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將達到6.2%。在龐大的“智慧城市”計劃背後,是上海市決策層對加快城鄉一體化的考量,其關鍵詞正是“產城融合”。根據《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劃》,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將從中心城區向郊區轉移,“第一步是把郊區城鎮化地區全覆蓋,下一步是郊區的其它地區。”

  如何建得智慧

  2012年9月28日,我國首個智慧城市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儀式在京舉行,會上同時釋出的《智慧城市技術白皮書***2012***》指出,儘管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具備一定的基礎,但仍然存在缺乏統一規劃、技術標準、產業基礎、法律規範和人才支援等諸多問題,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

  中投顧問高階研究員薛勝文認為:“‘智慧城市’是現代社會發展的新產物,是物聯網、雲端計算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和形形色色的網路平臺整合與現實社會相結合的代名詞。‘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模式轉型升級的結果,構建了一個開放創新、綠色生態、文明科學的現代新城市發展模式。”

  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對企業來說,由於市場不清晰,落實仍需要過程。在近日舉行的2012中國***上海***智慧城市高峰論壇上,智慧中國***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曹國輝說:“平安城市推廣了很多年,它的主要瓶頸在於我們過多地強調了城市的偏建設,而沒有強調後期裝置的運營、管理和服務。”

  過去三年,關於智慧城市的發展模式,國內各大論壇及智庫都進行了沸沸揚揚的討論,只是目前並無真正的模式。從當前各地政府釋出的智慧城市規劃可以看出,無論從區域發展、產業前景還是獲得上級部門的扶持和關注來看,他們更希望最大程度地體現特色。

  由於智慧城市建設涉及領域眾多,各地特色與經濟發展水平各不相同,目前沒有一套統一的管理體系。因此,住建部就有關智慧城市的標準研究工作進行研究,希望打破資訊孤島,實現智慧城市的資料共享與協同,未來還將依託城市一卡通為基礎的互聯互通,同時藉助智慧城市建設的有利時機,規劃新一代的智慧小區的建設、服務及運營模式。

  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楊學山曾表示,智慧城市是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在特定歷史時刻交匯的產物。如今,網際網路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興技術更迭速度急劇加速,智慧城市將導致新模式、新技術、新應用的另一種“融合”與“交匯”。

  這種融合交匯的結果不能以技術革命或者產業革命簡單概括,並最終將作用於整個時代的腔調與社會執行秩序。技術推動時代進步,人文可以抑制時代的瘋狂與衝動,這或許正是智慧城市的未來價值。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