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發明創造科技論文

  人的創造力是推動科學、商業、技術和藝術乃至人類一切活動領域發展的動力。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淺議日本人的創造發明

  摘 要:我們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日本人的發明,這吸引了很多國人的注意。其實大家有所不知,除了這些有意思的小發明,日本人還發明瞭許多東西。這些東西有些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有些甚至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行業。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四大發明”,現如今很多企業也提倡創新、革新。但所謂“山寨”產品卻層出不窮。為什麼日本人會想到這些奇怪發明呢?這些發明有哪些特徵呢?本文將會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日本人;發明;特徵;原因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30--01

  一、日本人發明的特徵

  ***1***以人為本的創新

  日本人獨特的發明有很多。比如:方便麵、卡拉ok、隨身體、速溶咖啡、味精、電飯鍋、自助販賣機、一次性筷子等。這八樣東西被視為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日本人八大發明。通過這些發明,我們可以知道日本人的發明是以人為本的創新,所有發明都是圍繞人們每天的生活和需要。

  “我需要這樣的東西”,發明者會站在這一角度來提供產品或服務。發明者帶著這樣的觀點來觀察普通人的生活,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新產品、新服務、新的商業運作模式和社會系統。並通過這些發明創造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於是形成了一種良性迴圈,這種迴圈也保證了創新思維的延續和發展。

  ***2***勇於打破“山寨”

  自古以來,日本人就是向西方人學習的,當然也把西方的各種東西引進到了國內。但是創新並不止於此,日本人會將引進的東西不斷地加以改進,以適合國人的需要。比如,和泉要助看到了西方人駕駛的馬車,就想到了用人力代替畜力,並將人拉的車輛命名為“人力車”。恐怕他在看到馬車之後,肯定是想到了很多以人力為驅動力的運輸方式,比如轎子、抬架等。另外從中國傳入的拉麵也是這樣的。經過日本人的改造,完全發生了改變。通過對醬料進行分類,可以將拉麵分為醬油拉麵、鹹味拉麵和味增拉麵,如果按高湯分類,又可大致分成豬骨醬油拉麵、海鮮味拉麵和日式拉麵等。

  ***3***小發明到大公司

  日本進入現代社會後,湧現出各種各樣的發明創造,很多發明不僅僅為人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帶來了企業的崛起。所謂的日本戰後三大發明是指杯麵、電飯鍋和明太魚肉冷凍技術。其中的杯面是安藤百福發明的,他也是現在的日清拉麵的創始人,日清食品株式會社現在已經成為了日本家喻戶曉的著名食品企業。而杯麵也早已成為了世界有名的便利食品。日本人的很多發明都是這樣的,雖然不起眼但卻蘊藏很多智慧和潛力。

  二、原因

  接下來我們分成內因和外因來考察以上這些發明的產生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內因一 日本人的好奇心

  我們以上所提到的發明並不是那個研究機構研究發明出來的。可以說日本人的發明如果不接“地氣”是無法實現的。它源於發明人的好奇,源於發明人對日常生活的觀察。

  比如說,日本人每看到一件新機器就總是想弄清楚它的內部結構和運轉模式,並且還總抱著懷疑的目光去審視和思考。他們並不會覺得這機器是不可破解的“神器”。他們會抱著十二分的好奇心去分析,去探求,然後自己做出同樣的東西。也許這就是“山寨”,但是這種不知厭倦的好奇心也正促進了新發明的產生。

  ***2***內因二 日本人的創造心

  日語中有“作る”和“製造”兩個詞語可以表示創造,對學習外語的中國人來說可能是一樣的。但是“作る”這個詞更強調操作性和經驗積累。創造有關國家的競爭力,也是創新的實際保障。

  日本的白領藍領們經常說一個詞“現場主義”,因為他們認為工作現場是創新和靈感的來源。日本企業會向常年從事技術工種的員工支付很高的工資,因為他們有著豐富的現場工作經驗,能夠挑戰技術難題,掌握著高階技術。雖然工作在燈光昏暗、環境嘈雜的車間裡但是他們的發明卻可以走向世界。

  ***3***外因 集體的作用

  日本的產業創新與集體主義密不可分。政府、企業、社會團體及個人缺哪一個環節,都不可能實現創新。在公司裡,日本人會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召開會議,集體討論,集思廣益。

  在日本,無論是學校裡的學生社團還是社會上的社團組織,創新活動的基本單位都是集體。沒有人會認為自己就是萬能之人,哪怕是專家,哪怕是面對一個小課題,也會積極尋求合作,共同研究。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政府所給予的鼓勵。日本人是從明治維新開始接觸外國文化和事物的,也是到了明治維新日本政府才認識到了西方的強大。於是開始引進西方物品,在擴充套件了視野的同時,也醞釀了創造的慾望。到了當代,為了鼓勵發明創造,在政府的指導下成立了很多法律和社會團體。1954作為財團法人國民工業振興會事業部成立了“發明講習所”***現在的日本發明學會***;1969年頒佈了專利權法案,該法律旨在保護髮明創造並鼓勵發明創造,並期望以此加快經濟發展。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日本人的發明離不開個人的好奇心,集體中良好的協作以及社會和政府的支援。雖然有些發明看似奇怪,但這種創新思維和模式卻是我們正需要借鑑的。

  參考文獻:

  [1]D.埃莉諾·韋斯特尼著 李萌譯. 模仿與創新--明治日本對西方組織模式的移植[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常盤文克著 董旻靜譯. 創新之道—日本製造業的創新文化[M].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7

  [3]劉迪. “日本創造”從何而來[N]. 環球時報, 2007·11·15

  [4]馬丁·弗朗斯曼著 李紀珍、吳凡譯. 贏在創新—日本計算機與通訊業成長之路[M]. 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6

  [5]王勇.日本文化:模仿與創新的軌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二

  改革化學實驗課教學,激發學生髮明創造的慾望

  摘要:實驗教學是中小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的實驗室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實驗課教學中我們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在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課改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一些初步的探討,闡明瞭學校實驗教學的改革方向。

  關鍵詞:新課程;化學實驗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054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實驗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今的實驗教學已經存在明顯的不足。因此,我們要樹立全新的化學實驗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探究功能。實驗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實驗探究的過程與方法,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

  一、樹立化學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理念

  1. 改造實驗儀器及裝置,使操作簡便易行體現化學反應的“綠色化”

  在教學中,我們已習慣使用傳統的實驗儀器,雖然會帶來較好的效果,卻往往忽視儀器的笨拙和使用時的千萬小心,這種視經典為權威的思想往往就是教師缺乏創新的癥結所在。實際上,科學的實驗方法就是應該不斷的發現問題,傳統儀器的不當之處無疑給我們提供了實驗創新的課題。對於一個傳統的實驗裝置,其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連線儀器較多,操作起來不方便;產生有毒尾氣,危害人體健康等等。要進行實驗的創新與改革,這些都應成為考慮的因素。

  例如:乙炔的製備、性質等系列實驗是中學化學教材中非常重要的實驗。該實驗一般都使用電石和水反應來製取乙炔,利用教材上的方法來制乙炔,筆者認為有不妥之處:

  首先,常見乙炔實驗室製備中,由於電石含硫化鈣、磷化鈣、砷化鈣等雜質,與水作用放出硫化氫、磷化氫、砷化氫等氣體使製取的乙炔氣體具有強烈的惡臭味,汙染實驗室環境,影響師生的身心健康。

  其次,常規乙炔性質實驗是分步、敞口式的,這樣勢必造成藥品用量過多,耗時較長,操作也較繁瑣,造成化學藥品和實驗時間不必要的浪費。

  鑑於此,根據綠色化學要求從源頭上阻止汙染,實現汙染的零排放這一思想,從化學教學課堂角度和實驗整體設計角度出發,對乙炔性質實驗進行組合設計,使實驗合理,操作簡捷,即可解決上述弊端。圖1就是該實驗的“綠色環保”設計,具體做法是:

  ***1***在夾有棉花的銅絲上依次滴加溴水,酸性KMnO4溶液,將銅絲插入橡皮塞,裝入硬質玻璃管中。

  ***2***向蒸餾燒瓶中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H+***,裝好整套裝置。下滑包有電石塊的銅絲,使電石與CuSO4 溶液***H+***接觸,立即產生氣體,將氣體通入硬質玻璃管中,過一段時間可以發現,帶有橙紅色的溴水和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的棉花各自顏色逐漸消失,說明乙炔與它們分別發生了化學反應。

  ***3***待硬質玻璃管中棉花上溶液完全褪色後***此時空氣已排盡***,在試管與大氣相通的玻璃管口處點燃乙炔氣體,可以看到明亮的火焰,並伴有大量濃煙產生,上提銅絲,使電石脫離液麵,仍有氣體產生,但很緩慢,乙炔平靜的燃燒至熄滅。

  本實驗的優點是在封閉的條件下完成,有利於環境保護,符號綠色化學的要求。讓學生在改進後的裝置中完成實驗,不但能加深他們對實驗原理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科學的“實驗”觀。

  2. 設計趣味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教學中,可以根據物質化學性質的特殊性,設計一些有趣的實驗,既能豐富課堂內容,鞏固所學知識,又能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例如木器上刻字法。

  反應原理:稀硫酸在加熱時成為濃硫酸,具有強烈的脫水性,使纖維素失水而碳化,故呈現黑色或褐色。洗去多餘的硫酸,在木器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字。

  實驗步驟:用毛筆蘸取質量分數為5%的稀硫酸在木器上畫花或寫字。晾乾後把木器放在小火上烘烤一段時間,用水洗淨,在木器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樣或字跡。

  二、加強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1. 改革學生分組探究實驗模式,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教學中,凡是學生能做的實驗,教師都應積極地讓學生動手去做,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假設,然後為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進行實驗。

  為了提高學生分組實驗的效率與效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1***變部分教師演示實驗為學生分組探究實驗。如果我們能夠把部分簡易演示實驗,在教師輔助的情況下,改為學生探究實驗,學生做實驗大都興致勃勃,實驗效果往往也都出人意料地好。***2***重視家庭小實驗,構建家庭實驗室。化學教師如果能夠恰當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家庭小實驗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於所學化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還可以培養與加強學生對於化學科學的興趣。因而,作為化學教師,我們應該重視開發和利用家庭小實驗,有效延伸化學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3***積極開展社會調查,延伸學生實驗課堂。化學是一門與社會生活聯絡密切的科學,它與我們的衣食住行關係密切。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可以讓身邊的生活,成為學生的一個大課堂,體會到“教學、生活和社會”之間的密切關係。

  2. 開放實驗室,激發學生髮明創造的慾望

  《化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以實驗室的活動為手段,自己去設計實驗,選擇儀器,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總結規律,得出結論,並允許學生到實驗室補做或複習尚未熟練的實驗內容。在開齊課本實驗的前提下,開放實驗室,讓學生有機會進行家庭小實驗和課外實驗,放手讓學生去設計、動手操作實驗,觀察、記錄現象,並查閱資料、分析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實驗室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的作用,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運用實驗加以解決,培養實驗***下轉第69頁******上接第54頁***能力。同時,教師要根據實驗教學和儀器裝置的現狀,因陋就簡,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廉價器具、材料或廢棄物,製成簡易的實驗儀器,或替代實驗用的化學藥品,這樣有助於解決實驗儀器、藥品的短缺問題,彌補實驗經費的不足,豐富教學資源,又能增強學生的節約和環保意識。例如,用雞蛋殼代替碳酸鈣,用食用鹼代替碳酸鈉,用廢棄小藥瓶做反應容器等。

  當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任重道遠,我們廣大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創新的精神投入到實驗教學中,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讓學生通過實驗能夠有效地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二中學 7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