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資訊科技論文範文

  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是當前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大熱點,如何為今天的兒童、青少年準備良好的資訊科技教育,培養良好的資訊素養,使其不至於淪落為明天資訊街頭的“乞兒”,成為熱衷於教育技術的研究者和實踐人員思考和研究的重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中小學資訊科技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鄉鎮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的教學論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計算機早已走入廣大鄉鎮農村的生活。現在,很多鄉鎮學校也開設了資訊科技課,面對著一群活潑、好奇、抽象思維能力差形象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如何進行因材施教,讓他們由陌生到熟悉,變抽象的理論知識為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呢?依我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消除神祕感,樹立堅定信心

  鄉鎮農村中小學生初次學計算機,都有一種神祕感和新鮮感,會戰戰兢兢地使用,生怕一不小心弄壞了機子。這是剛學計算機的一大心理障礙,也是常見的誤區。作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打破計算機的神祕感,幫助他們及早地走出怕電腦的誤區,從而樹立堅定的信心,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其做法是:可以開啟計算機的機箱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揭開計算機神祕的面紗,也可以讓學生對照課本上的硬體一一認識:“哦!電腦就由幾塊部件組成,沒什麼!”腦海裡的神祕感消失了,對計算機有了感性的認識,理性上就生成了“學好它,用好它並不難!”的信心和決心,這對他們今後學習計算機知識尤為重要。

  二、正確引導,大膽操作

  資訊科技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光聽光看不操作是學不好的,要重實踐邊學邊練,做到理論實踐相結合,通過上機操作,增強感性認識,進一步學好這門功課。但是,學生初學計算機常常屢次出錯,有的是不按課堂要求非法操作,有的是無意識出錯,這時候,部分學生不敢亂動、不知所措,還以為是自己弄壞了機子,害怕再次操作。教師面對錯誤要正確引導對待:一不要怕麻煩,要邊排除錯誤邊講解出錯原因、注意事項,強調操作步驟。二是不要謾罵指責學生。任何人對待新生事物都是從無知到有知,學生犯錯是正常的,特別是無意識的錯誤操作,我們教師應正確對待,耐心溫和地引導學生認知錯誤、改正錯誤、避免錯誤,讓學生在教師引導和糾正中感到計算機功能強大的魅力。

  三、形象比喻,抽象術語

  在計算機教學中,我們會碰到許多專業術語,有的甚至是英語,對於農村學生來說較難理解記憶。這是因為農家的孩子資訊閉塞,見識少,思維方式方法比城裡的學生要差,加上專業術語有它的抽象性。但是倘若我們把這些術語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幫助學生,就可以使抽象的計算機概念和理論形象生動化,便於學生學習掌握。如講授“資料夾”時,可以把它比喻成“袋子”,袋子是用來裝東西的,為把東西區分開來,我們要做幾個袋子,且每個袋子都有名字或編號。再如講授“資源管理器”時,可以把它比喻成“大管家”,在這裡可以檢視、搬動計算機裡所有的東西,由此引發學生進一步地深入講解。這樣一來,抽象的理論知識就會顯得生動而形象,學生也覺得易學易記,從而提高了我們的課堂學習效果。

  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及方法,推動資訊科技教育向前發展,已是我們擔任資訊科技課教師刻不容緩的責任。為了更好更快地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子,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二:初中資訊科技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析

  【摘要】

  本文首先闡述了資訊素質的含義,指出進行資訊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然後結合初中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任務等進行闡述;最後從資訊能力、資訊意識和資訊道德三個方面探討在初中資訊科技課程中怎樣進行資訊素質教育這一問題。

  【關鍵詞]】

  初中資訊科技;資訊素質教育;資訊意識;教學策略

  初中資訊科技課是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興趣、提高初中生資訊科技意識和科學文化素養的重要場所。初中資訊科技課程教師應該考慮到未來社會的需要,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資訊素質的概念

  美國人波爾在1974年提出了資訊素質這一詞的概念,具體解釋,主要包括以下三點:一是資訊能力素質,它包括資訊組織、加工、分析、資訊科技運用的能力和資訊搜尋、獲取的能力的能力。二是資訊道德素質,就是在整個資訊活動的過程中,人們需要遵守的各種行為規範。三是資訊意識素質,就是說人們面對各種資訊時的心理反應。它體現在自身資訊需求的自我意識和對資訊的科學的認識。

  二、初中生要了解資訊素質的意義及重要性

  在初中資訊科技課程中,資訊科技素質教育是重要任務。在學習資訊科技課時,學生能夠提高獲得資訊、傳送資訊、處理資訊,以及運用資訊的能力。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正確地認識和了解與資訊科技有關的文化等問題,從而正確地將資訊科技運用於社會;教師還要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將資訊科技在合作學習時充分運用,為以後在資訊科技發展快速的時代中能夠生存下去奠定紮實的基礎。因此,資訊素質教育是整個初中時期的重要任務。

  三、初中生一定要樹立強烈的資訊意識

  1、資訊意識在資訊素質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要培養資訊意識,就要培養學生把握即時資訊的意識,以及追求新資訊的觀念。資訊意識是資訊需求的一個重要前提,同時也支配著資訊的獲得過程,學生在強烈的資訊意識的牽引下,能夠對資訊科技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讓學生自覺主動地追求資訊。資訊對於一個人、一個企業甚至是一個國家,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在未來資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只有具有了資訊意識,才有邁向成功的可能。

  2、在初中資訊科技課程教學中,培養資訊意識

  如何培養初中生的資訊意識呢?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引導。在初中階段,大部分初中生喜歡模仿別人,因此在初中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利用計算機技術展示給學生。由於學生經常受到老師使用計算機技術來解決問題的影響,當遇到問題時,也會嘗試這樣的方法,這樣便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了學生。

  四、發揮中學教育的基礎作用,積極推進資訊能力教育

  1、改進教學內容

  初中資訊科技課屬於基礎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質教育方面,是將知識與技能相結合起來的基礎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側重於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獲取和更新知識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不是直接灌輸很多理論知識。教師在教授資訊科技課程時,不但要加強理論的學習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而且要教會學生怎樣獲得資訊,怎樣處理資訊。改進教學內容一方面要讓學生吸收傳統技能的精華,另一方面要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資訊能力,以此來解決問題。

  2、改變教學方法

  在初中資訊科技課的課堂上,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一是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演示講解、師生共同討論、學生合作學習、學生獨立思考等方式;二是在教學過程中提倡講得精,練得多的原則。

  五、利用內、外部環境,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資訊道德素質

  資訊道德素質包括中學生的道德觀、人生觀、資訊觀,等等,在資訊素質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當今的社會裡,資訊量快速增長,雖然這些資訊為社會帶來了很多的價值,但同時也給初中生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例如計算機病毒、網路遊戲、計算機犯罪等。很多青少年在網上使用不乾淨的詞彙、閱讀一些不良資訊,這些行為都非常令人擔憂,所以提高學生的資訊道德素質已經刻不容緩。我們應該將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結合起來,採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對於不良資訊進行抵制;創造良好的計算機文化氛圍,正確地進行啟發誘導;加強師生之間的討論交流,最終將資訊道德素質教育加入到整個教育過程中,同時利用課外活動、專題課、紀律管理等多種方式解決與資訊科技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良好的資訊素養。

  六、資訊科技教學中有效的自主學習教學策略

  一是區分重要和非重要資訊策略。文章的重要內容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確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重要思想;學生所需要的重要資訊。資訊時代所面臨的是知識的爆炸,在浩瀚如海的資訊面前,一定要教會學生區分哪些資訊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二是概括資訊策略,即指在閱讀中簡明扼要地寫出***或說出***所讀的內容梗概,它是對原讀物的濃縮,反映原文章的主旨。三是啟用原有知識經驗策略。閱讀認知過程的一種重要資訊加工方式是同化加工,這是學生利用原有知識經驗去解釋、消化文章的資訊。課堂管理是教師在課堂上用以維持學生合宜行為的措施,是教學技術中最基本、最綜合的一項技術。它包括教師為鼓勵學生對課堂任務進行合作和參與而採取的一系列行為和活動的組織技術。它不僅約束、控制著有礙學生學習的不良行為,而且引導學生從事積極的學習活動,從而增進學習的效果。在學習中,學生對榜樣有一種崇拜的,而且會在實際的學習中去模仿,如果榜樣的某種行為得到獎勵或懲罰,那麼就會使學生的模仿行為發生強化或削弱。在教學過程中,樹立可供學生模仿的榜樣,用榜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會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七、總結

  綜上所述,作為21世紀全方位發展的人才,資訊素質教育是初中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教育,同時資訊素質教育是一種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教育。在初中資訊科技課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初中生的資訊素質教育,這樣初中生才能在未來的資訊社會中正確地判斷資訊、快速地獲得資訊、技術地處理資訊、創造性地使用資訊,從而在資訊快速發展的時代中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