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資訊科技教學探究論文

  隨著新課標的發展,探究式教學模式已經逐漸深入到各個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資訊科技教學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而且使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互動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資訊科技教學探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互動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資訊科技教學探究全文如下:

  摘 要:在現代的教育改革中新課程對於教學要求是需要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教育過程。而在小學資訊科技的傳統教學中,常常出現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情況出現,老師單方面的講解使得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模糊,對於學習的興趣也不高。所以在小學資訊科技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互動式的教學研究,通過在課堂上創設民主積極的師生互動教學環境,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前言。

  小學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意味著使學生掌握使用現代資訊科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基本能力。因而在課程的教學中也應該充分做到學生和老師的交流,以便在課堂上就將這種技術得到很好的運用。另一方面,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新課程對於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要求不僅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還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良好資訊道德的養成。學生與人的互動交流能力和協作精神是現代教育的主要發展方向。如何把在課堂上挖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精神,以及交流合作的學習互動模式是小學資訊教育教學的新的理論研究點。

  二、有關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優點。

  互動式的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有著很大優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精神和與老師的互動精神,這樣使學生在學習中有了更加廣泛的樂趣。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可以培養學生在資訊科技方面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可以讓學生帶著輕鬆的心情來參與進行教學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做到用手、用腦、用眼的三重結合,使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適應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也有利於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實踐創新能力。

  2、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小組協調能力。互動式教學一般可以開展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還可以給小組安排一定的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得學生有共同面對問題的機會,從而提高自己的與人協作的能力的培養。在互相學習中可以相互啟發,拓展自己思維的界限,在合作中提高能力。

  3、有利於師生的互動和老師業務素質的進一步提升。互動性的教學模式需要一個氣氛活躍的課堂氣氛,民主和諧的氣氛使得師生之間的氣氛更加融洽,使老師不再只是課堂活動單一的指導者和組織者,使學生髮揮自己的積極性。而且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使得老師的教學方法得到進一步的挑戰。老師需要有更加專業豐富的知識來應對學生的好奇心,才能熟練的駕馭課堂的教學活動。互動式教學的方法靈活性很大,對於課堂氣氛的操作難度加大,對老師的素質要求的同時也使學生的創造性得以發揮。

  三、在互動教學模式下的一些基本原則。

  我們在進行互動模式的教學時,應該將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為主要出發點和著眼點,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為落腳點,對於學生的知識結構起到一個完善的作用。在講授課程時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種模式下應遵守以下幾種原則。

  1、課堂上的教師主導原則

  在互動教學模式下,需要有一個指導的人物,而老師則是扮演這個角色的最佳人選。在具體的課堂操作中,老師需要發揮協調的作用,在教授學生學習的同時還要起到引導的作用。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有效指導,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得力手段。老師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上的主管能動性,才能在互動的教學氛圍下使課程緊張有序的開展。

  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是民主開放的教學模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對於學生的管教是“放羊式”的任其發展。放羊式的教學會使課堂氣氛逐漸歸於渙散的狀態。教師的指導作用在於對課程的精心設計上,利用各種互動的機會啟發學生的思維,對於學生的反饋問題能做到有效的解答,可以應對課堂上的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等。教師上課時需要有一定的感染力,精神飽滿富有激情的狀態將會使學生更容易進入狀態,影響學生的情緒,從而達到更為有效的教學效果。

  2、關於學生自主性的原則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在資訊科技的教學過程中處於一種中心的地位。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旨在將學生培養成一些有自覺意識和自律精神的人,即不斷強化自己的能動性和主動學習的意識。實踐表明,通過學生自主自發的進行學習的效果比老師填鴨式灌輸的學習效果要好很多。

  由於資訊科技需要從小學抓起,而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決定了需要發揮學生的自主的想象和自由發揮的空間。只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淡化來自老師的約束和強制,則利於學生心智的開發和啟迪,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氛圍的建設中來。所以自由開放的教學氛圍是互動教學的關鍵問題。資訊科技中有關網路檢索等技術功能,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自由自護空間。在網路資訊科技的學習中,增強學生的自覺性,通過網路教學的互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原則

  資訊科技的功能性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可以有著多種教學互動的方法。現代化的課程教學中,師生之間可以儘可能的藉助多媒體和網路技術,來進行資訊的交換和傳遞。還可以進行網上虛擬學習環境的建立等,讓學生也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寓教於樂,教學相長。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關於小學資訊科技互動式教學的研究,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去反覆總結經驗,靈活的運用各種相應的技術手段及多媒體網路技術。開展靈活的課堂教學活動,使資訊科技課程起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