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校輔導員在高校穩定工作中的作用論文

  對於高校來說,安全穩定是辦學的基礎,在高校安全穩定工作中,輔導員工作是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處在基層,掌握著學生的思想行為動向,傳達著國家、學校的方針政策,經常和學生溝通、交流,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同時也是高校安全穩定的中堅力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論高校輔導員在高校穩定工作中的作用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論高校輔導員在高校穩定工作中的作用全文如下:

  摘 要:“90後”大學生在思想、行為、消費等方面的特點,給高校穩定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輔導員應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引導與疏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培養自立的人格;解決學生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通過明確地位,明確措施,明確職責,充分調動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輔導員在高校穩定工作中的作用,促進校園的和諧發展。

  一、加強高校穩定工作的重要意義

  高等院校的穩定是我國政治穩定、思想穩定和秩序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高等院校的穩定發展就沒有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同時,高等院校的穩定與否直接影響到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能否實現知識的創新和發展,能否實現技術的發明創造等。由此可見,高等院校的問題不僅僅是高校自身的問題,更是全社會的問題。同時,在高等院校經過連續幾年的擴招以後,各種因擴招而引發的矛盾與問題也不斷顯露出來,如果不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必將出現種種破壞校園穩定的因素,從而破壞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阻礙高等教育改革的繼續。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維護高等院校的校園穩定也是為高等教育改革保駕護航。

  二、高校穩定問題存在的原因

  ***一***道德素質參差不齊

  伴隨著自1999年伊始的高校招生規模的日漸擴大,高等教育漸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而“大眾教育”意味著受教育者群體的膨脹,高考這個過濾網的孔越來越大,導致大學生群體素質不一,致使大學校園出現一些不穩定的因素。如誠信差、亂交友、缺乏感恩之心等。

  ***二***心理障礙凸現

  心理障礙是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二是家庭原因,導致心態不端。比如某些大學生因父母感情不和或離異,從而造成心理孤僻,難以融入群體,流連於網路或遊戲,以至於荒廢了學業;三是大學生的主觀原因。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生理上成熟,對異性產生好感。不少女大學生為情所困,不堪失戀的心理重負而輕生。

  ***三***社交能力低下

  由於我國獨生子女人口政策的深入實施,大學生獨生子女者居多。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享受著溺愛,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父母包辦式的家庭教育,使得大學生喪失了基本的社會生活技巧。另外,由於網路文化的發展,漫遊網路空間成為大學生主要的生活方式,疏於與外界的聯絡、交流。由於上述兩種原因造成當前大學生的社交能力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

  ***四***突發事件層出不窮

  大學突發事件自有大學存在那一刻起就存在著,並且形式趨於多樣化,內容趨於豐富化。從2004年雲南大學的“馬加爵事件”到頻繁發生的大學生跳樓事件,無一不表明當前大學生在處理個人情感、個人學習以及個人生活等方面的嚴重不足。

  三、高校輔導員在校園穩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輔導員作為一線的學生工作者,主要負責管理大學生的日常思想行為,包括情感、學習、生活、職業規劃等各方面。

  ***一***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從學生一入校就開始引導他們認真學習和領會黨的方針、政策,學習各種先進事蹟和光輝形象,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同時,通過第二課堂活動等實踐課程幫助他們培養和形成自己的個人價值,增強榮譽感,形成與學校共榮辱的理念,從而發揚奉獻精神。此外,高校輔導員在引導大學生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提高的同時還應做好發展新黨員的工作,積極挖掘和培養品德高尚、學業優秀的同學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幫助他們從組織上和思想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同時也充分發揮這些優秀同學的模範帶頭作用,以點帶面,提升全部同學思想素質,最終幫助同學們形成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把握學生整體情況,幫助學生排憂解難

  當學生在學校遇到困難時,由於家長不在身邊,輔導員們就是學生能夠尋求幫助的第一人選。這時就要求高校輔導員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能夠第一時間幫助他們排解心理困惑,解決實際難題,成為學生值得信賴的朋友。因此,輔導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在學生剛入校的時候,輔導員就要根據同學們報名時的資訊進行初次摸底,初步形成對班級整體情況的認識,掌握班級同學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性格特點等。特別是注意對家庭困難學生的家庭資訊捕捉,對這部分同學進行重點幫助和關心。其次就是通過心理測試等對心理狀況不太良好、性格上稍有缺陷的同學實施重點幫助,一方面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難題,另一方面關注他們的行為,避免對自身和其他同學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三***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指導,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輔導員在時刻關心學生思想、情感等方面動態之外,還要幫助同學們形成良好的情緒機制。一方面引導他們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以形成積極樂觀、樂於助人、知恩感恩的健全人格體系。比如可以通過撿垃圾、服務敬老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等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辛勞,從而讓學生明白要以一顆感恩之心積極面對生活和學習,正確對待自己,對待身邊的人,對待社會。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班級文藝活動、知識技能競賽等形式,給予學生認識自己鍛鍊自己的機會。特別是對那些性格內向、不善交流溝通的同學,輔導員一方面要對他們正確的思想和行為給予肯定和表揚,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同時又要對其不合理的思想給予糾正,幫助他們學會自我調適。比如像一些因為經濟困難而自卑的學生,輔導員一是要對他們的衣食住行給予適當的關心,幫助他們積極申請獎助學金,解決暫時的經濟困難。二是要幫助他們養成獨立自強的性格,積極參加勤工儉學,減輕家庭困難,同時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金錢觀,讓他們認識到金錢多寡並不是衡量一個人成功的唯一標尺。   ***四***關注突發事件,嚴格規章制度

  近年來高校中的突發事件層出不窮,對學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能否恰當處理突發事件也成為對輔導員綜合素質的最新考量標準。具體到班級管理中,首先要建立健全班委配置,尤其是安全資訊員和報送員。要保證班委能在第一時間向輔導員報送班級同學的異動情況,從而抓住解決問題的有利時機;二是暢通訊息渠道。通過QQ群、微博、微信聯絡等方式,全面而廣泛地發揮網路工作的資訊傳播時效性;三是建立特殊學生檔案。對有心理問題,厭學逃課,遲到早退,與社會不明人員來往密切等同學要密切關注,早發現、早解決這些同學的任何問題;四是嚴格請假和考勤制度。與班級任課教師聯絡,做好上課考勤,堅持先請假後離校;五是加強對重大政治事件的教育。在重大的敏感的政治事件面前,輔導員政治立場堅定,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表現,及時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引導。

  四、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提升對輔導員工作的重視

  如果把教學、科研、師資狀況等看作是評價一所高校辦學水平的硬性指標的話,那麼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軟性指標。大部分的高校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這個軟指標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甚至有些人員還認為輔導員的工作無非就是查學生上課遲到早退,督促他們按時學習,沒有什麼重要性。事實上,輔導員工作對於一個高校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高校輔導員不僅要管理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等問題,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道德養成、職業發展規劃等素質提升問題,不僅要做管理者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親人。因此,高校輔導員肩負著高校中數量最大的學生隊伍的穩定重任,學校及各級領導勢必要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重視輔導員工作和輔導員隊伍的穩定和發展,從崗位設定、職業發展、職稱評聘等各方面給予輔導員平等的對待。

  ***二***建立輔導員發展機制,實現輔導員隊伍職業化

  學生工作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煩瑣,有人就將輔導員形容成學生的“媽媽”。輔導員由於管理的學生眾多,按照現在高校輔導員學生的比例要求,一個輔導員一般要帶200名左右的學生,工作量龐大,很容易形成職業倦怠。一旦形成了倦怠心理,管理水平必將下滑。因此,如何化解輔導員隊伍出現的職業倦怠現象,是當前輔導員工作的重要課題之一。實現輔導員崗位的職業化、專業化發展是實現輔導員“職業眷戀”的重要途徑。因而,輔導員隊伍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必須要從當前事無鉅細的工作型別轉向職業化和專業化的發展道路上來。

  在學生工作中,輔導員扮演心理諮詢師的角色,合法權益的維護者――律師的形象,職業規劃的諮詢者,這些角色必將使輔導員工作由原來的“實踐型”轉變為“實踐研究型”。因此,高等院校必須為輔導員的後續發展提供健全的機制,將輔導員的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學校的綜合發展設計中來,形成健全的發展體系,實現輔導員工作的職業化。與之相應的是,教育部門及高校還要建立相應的輔導員培訓機制,定期對輔導員進行培訓,提升他們的管理素質、業務素質及綜合素質。讓輔導員們形成對本職工作的自我重視,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工作是關乎學校穩定、學生髮展,長期的、艱鉅的任務。

  ***三***提升責任意識,明確職責定位

  針對我國教育的模式,輔導員們要形成對大學生的獨特教育模式。首先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由於我國的早期教育***小學教育***重視智育,而忽視這一時期是道德養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大學校園裡,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修養的補課既是一種必需,又是一種責任。大學輔導員必須從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各個方面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的教育和幫助;二是高校輔導員要注重和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一方面建立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諮詢與建議的心理諮詢室,為師生交流建立一個私密的渠道,以使學生能夠放心地嚮導師吐露心聲;三是對學生要加強分類指導。大學校園是學生走向社會所經歷的第一個“類社會”,在社會上能發生的事情,同學們在校園裡可能會第一次經歷,也會經歷各式各樣的同學。故而輔導員們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所有的學生,要對學生進行分類管理,比如對成績優異和貪玩墮落的同學,對學生會骨幹和宅男宅女們的管理顯然不能一概而論,必須針對不同群體的特點進行有區別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