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太陽鼓的裝飾藝術及其文化內涵論文

  基諾族是1976年國務院最後確定族別的一個少數民族,只有兩萬餘人,有“太陽的兒女”之稱。基諾山是基諾人唯一的居住地,這不禁令人想到“佔山為王”這樣的詞兒。基諾人崇拜太陽,他們居住在高山上,是和“太陽居住在一起”。“特懋克”節是基諾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每年臘月間,各個基諾村寨自擇吉日,舉行剽牛、給鐵匠送竹鼠、跳太陽鼓舞等活動來隆重慶祝。太陽天天從東山升起,太陽鼓每年只擂響一次。對於基諾人來說,太陽神帶給了他們光明的一切,給了他們勤勞、善良的本性,也給了他們強健的體魄和美麗的心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基諾族太陽鼓的裝飾藝術及其文化內涵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基諾族太陽鼓的裝飾藝術及其文化內涵全文如下:

  摘 要:太陽鼓是基諾族自然崇拜的產物,隨著時間的沉澱和文化的發展,太陽鼓在基諾族文化中儲存下來,併成為基諾文化的“典型符號”,蘊含著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對基諾族太陽鼓的裝飾藝術及其文化內涵進行研究,從中可探析基諾族的整個文化現象,這對認識和保護基諾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基諾族 太陽鼓 裝飾藝術 文化內涵

  一、緒論

  基諾族主要分佈在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少數在其毗鄰地區,1979年6月正式確認為雲南省特有的民族,因其地處橫斷山脈無量山中的丘陵地帶,其民俗習慣和文化特色受外界的影響較小,從而都得到了很好的儲存。最能代表其民族特色的就要數太陽鼓了,本文主要從太陽鼓的裝飾藝術及文化內涵兩個方面闡述,以幫助人們更好的瞭解基諾族的文化。傳說,在遠古天地洪荒時期,基諾族的始祖瑪黑和瑪妞躲進蒙著牛皮的大鼓才倖免於難,他們非常感激太陽鼓的救命之恩,於是太陽鼓便成了基諾族寨的寨神,基諾人在每年十二月份會敲擊太陽鼓慶賀豐收共享喜慶。在基諾族中,只有卓巴的門楣上才可以掛太陽鼓,它既是基諾族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徵,又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太陽鼓是基諾族的重要法器,更是基諾族文化的象徵符號,是基諾族文化的精華。

  二、太陽鼓的裝飾藝術

  ***一***從形式上看

  太陽鼓呈直桶型,鼓長約80―100釐米,鼓面用黃色牛皮覆蓋,直徑約50―80釐米,鼓身兩側留有方形孔為太陽鼓的音孔,頂部有兩個把手,繫上繩子用來懸掛太陽鼓。沿鼓身兩端對稱,分別環繞十五、十七或二十根木棒,即木楔。由鼓面看去,木楔呈放射狀,似太陽發出的光芒一般。太陽鼓的整體造型渾然一體,包含了均衡、對稱、統一等美的形式法則,簡潔流暢,美觀大方,秀美輕盈,表現出和諧美,既具有觀賞價值,又蘊含辟邪納吉之意。

  ***二***從紋樣上來看

  太陽鼓的裝飾紋樣與基諾族的民族信仰及圖騰崇拜有關。首先,基諾族最常用的裝飾方式就是彩色條紋,少數呈折線的形式,如同太陽或是彩虹的光芒,這鼓面繪有彩色放射狀的紋樣,鼓上的木楔用彩色條紋纏繞,太陽鼓的鼓身往往繪成折線形式的彩色條紋和幾何形紋樣,鼓身的裝飾注重左右對稱,層次搭配。基諾族喜歡以彩色條紋作為裝飾主要來源於一個民間傳說。古時候,有一對基諾族男女相戀,姑娘被一個窮凶極惡的富家公子看中並搶走,男子歷盡艱辛救出姑娘,在逃跑的途中被富家公子擊倒在地上,在大難臨頭之際,天空突然出現了幾道彩虹,放出七彩光芒逼退了富家公子。

  從此基諾族人便用彩色條紋暗示彩虹,以求吉祥免災。其次,太陽鼓常用的裝飾紋樣還有野獸紋樣,這種紋樣最常見於太陽鼓的鼓面。基諾族人相信萬物有靈,山、水、獸都有其神靈,病痛災難的發生都是因為人們得罪了這些神靈,由此基諾族便把各種野獸的形象經過變形創造,作為獸神的形象繪在鼓面上來祭祀祈福。太陽鼓的整體紋樣裝飾,注重整體佈局,以鼓面的發射狀的太陽紋或是獸紋為主體的形象中心,以對稱的折線紋向鼓身擴充套件,形成紋樣裝飾的整體性,體現了均衡和諧之美。

  ***三***從色彩上來看

  太陽鼓的裝飾色彩有黑、紅、白、黃、綠、青等顏色,其中以黑、紅、白為主,這與基諾族服飾中的顏色基本一致。在基諾族中紅色代表太陽,給人以生命和希望;白色代表月亮,象徵著安靜、純潔;黑色代表夜晚,祭祀太陽鼓都是在夜晚天還沒亮時進行,給人一種嚴肅、莊重之感。另外黃色代表金色的光芒,象徵著太陽或是彩虹的光輝燦爛。黑、白、紅為主色加上綠色、青色等輔助色彩,使得太陽鼓的色彩清新、明亮,給人以耀眼的、強烈的、明快的視覺感受,保留了基諾族農耕民族勤勞、質樸的美。

  ***四***從材料上看

  太陽鼓的製作材料主要來源於當地生產的原材料。原木做鼓身,黃色牛皮做鼓面,鼓身選取樹木中間的一段挖空製成,鼓面選用未經處理的帶毛的黃色牛皮製作。太陽鼓的用料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凡是樹枝有折損的均不能拿來製作太陽鼓,因此用來製作太陽鼓的樹木均要質地好、紋樣美;黃色牛皮更是選擇上好的牛皮,牛皮張大厚實,透氣性好,厚薄均勻,光滑細膩。一方面,這些木材和牛皮都是未經加工的自然之物,具有原始的美感;另一方面,木材和牛皮都是聲學上調整試聽效果的首選材料,可以中和高頻聲波給人帶來聽覺上的和諧美。

  三、太陽鼓的文化內涵

  太陽鼓的文化內涵貫穿於基諾族發展的各個領域,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治、宗教的一種表現。

  ***一***神靈的化身

  相傳基諾族的太陽鼓是伴隨著本民族的產生而產生的,天地洪荒時期,基諾族的始祖瑪黑和瑪妞躲進太陽鼓才倖免於難,人們為了感激太陽鼓的救命之恩,太陽鼓便成了基諾族寨的寨神,是基諾族的神聖之物,是神靈的化身,是人與自然、人與神靈之間的媒介。在村中一般有兩個鼓,一個公鼓,一個母鼓,人們用它們來與神靈相通,或是拜神驅鬼,或是祈福納吉,是基諾族的重要神器。當經過嚴肅的制鼓儀式後,太陽鼓便被放到寨中長老家的神器房中,每當進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和春節***基諾族的特懋克節***時,再經過一系列的請鼓儀式,才可以擊打太陽鼓,平時不能隨意敲響大鼓。這種擊打太陽鼓的活動後來發展為一種民間舞蹈藝術即“大鼓舞”,祈禱人丁興旺、五穀豐登。如建新房或是收穫的時候,人們便會用各種家禽供奉太陽鼓,並跳“大鼓舞”祈求家宅興旺,慶祝豐收之喜。

  ***二***等級制度的象徵

  太陽鼓作為身份等級制度的象徵,在基諾族中,只有卓巴的門楣上才可以懸掛太陽鼓。沒有祭祀活動或非特懋克節,太陽鼓分別放在卓巴***卓巴家裡為母鼓***和卓色***卓色家裡為公鼓***家的神器房中。擊打太陽鼓而跳的“大鼓舞”的出場順序依次是卓巴、卓色、巴努、色努等村寨長老,如果跳舞時有外來賓客,要先邀請外來賓客,再是本寨的老人,以表示對外來賓客的尊重,最後便是各家各戶的男性家長和年輕人,女性不能參加大鼓舞。從參加大鼓舞的出場順序和女性不能參加的規定可看出基諾族的等級制度、社會結構、倫理道德。

  ***三***民族文化的縮影

  太陽鼓是基諾族民族文化的縮影,它既有基諾族民族的歷史記憶,也包含了基諾族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及生活情感。首先,太陽鼓作為基諾族的寨神,必須舉行嚴肅神聖的祭祀儀式制鼓、請鼓、擊鼓,因此太陽鼓首先是原始宗教的產物,與基諾族生存繁衍緊密聯絡在一起。其次,太陽鼓的裝飾藝術是基諾族人們圖騰崇拜的產物,主要表現在人們對自然的崇拜。最後,大鼓舞中的許多動作都是模仿人們日常採集、狩獵、耕種、打鐵的行為習慣,這些舞蹈動作正是基諾族人們勞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縮影,是瞭解基諾族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活化石。這對於缺乏文字古籍記錄的基諾族來說,是讓更多人瞭解其民族粗獷剛毅、純樸耿直的民族個性的動感資料,並對研究其他類似發展歷程的民族有借鑑意義。

  四、基諾族民族文化的保護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對基諾族的民族文化採取了大量的保護措施。古籍的發掘整理、搶救,文化的識別和重建,民族文化生態村及博物館的建設,旅遊以及對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雖然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是其文化仍在以一種很快的速度消亡。如何更有效地保護基諾族的民族文化,引起了人們的反思。首先,認清民族文化保護的重要性。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所在,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沒有文化,就沒有民族。其次,貫徹落實正確的合理的民族文化政策。在民族融合的大趨勢中貫徹“民族的即世界的”思想,尊重、保護、發展各民族的優秀文化。

  再次,加強民族教育,增強民族信心。這主要表現在對本民族文化認識不清,以及對本民族文化的自我否定,使文化的選擇和傳遞發生阻礙甚至中斷,加強民族文化教育,讓民族文化深入人心,有利於民族文化更好地傳承。最後,精確提煉和昇華傳統文化。在民族文化從傳統走向創新與轉型的過程中,不當的創新和轉型使得某些傳統文化的精髓丟失,使其無所適從。因此,在民族文化的保護中,精確提煉和昇華傳統文化是發展民族文化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