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新聞的現場採訪拍攝技術分析論文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篇新聞報道,無論是訊息,還是通訊、特寫,一般都包含這6個因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即五個“W”和一個“H” 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時***、Where***何地*** 、Why***何因***、How***怎樣***。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突發新聞的現場採訪拍攝技術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突發新聞的現場採訪拍攝技術分析全文如下:

  摘 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傳播媒介和過去相比增加了很多,同時資訊傳播的手段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進,這些技術的更新讓社會對一些突發性新聞越來越感興趣,因此對這些突發性的新聞進行及時的播報就顯得非常重要,在現場進行採訪和拍攝過程中,一定要有非常熟練和豐富的技巧,才會讓民眾在瞭解事情真象的同時,還會對新聞有很好的認同感。

  關鍵詞 :突發新聞;現場;採訪拍攝技術

  因為新聞傳播手段的不斷增加,現在社會上的突發性新聞傳播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這些新興的傳播媒體的使用,讓新聞媒體的工作人員遇到了很大的技術挑戰。想要提高受眾對新聞的關注度,新聞從業人員對突發性新聞報道的速度一定要快。因此也就要求廣大的新聞記者有很高的現場採訪能力和專業的拍攝技巧,下面就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

  1 現場採訪的技巧

  1.1 實施多線並行制的採訪方法

  在對這些突發性新聞進行採訪之前,記者先要對相關人員合理的安排,把整體的人員裝置佈局工作做好。佈局工作就猶如寫文章的大綱,只有把人員工作的內容確定好,把整體現場的佈局安排好,現場的採訪工作才會有秩序的進行,從而現場的採訪人員才不致於出現慌亂的情況,對待這些突發性的新聞事件時才能保證很好的冷靜態度,進而讓觀眾看到更好的現場報道,從而增加在新聞市場的競爭力。

  在這裡一定要明白所謂的突發新聞,都是一些在現場非常熱心的群眾給記者提供的資訊,在這些資訊中都是很有價值的線索,記者在對這些突發事件進行採訪的時候,不僅需要和文字記者相互的配合,與此同時,還要和攝影記者做很好的溝通,然後二者之間進行高度的配合,這樣採訪的整體效果會非常好。一定要有有關的文字解說,同時採訪的突發內容在畫面上應要給人們很大的視覺效果,這樣電視機前的人們才會和現場的群眾有感同身受的感覺,如果攝影師把畫面做的更加逼真,那麼人們也會更加清晰的瞭解到事情發展的經過和結果。

  在採訪完突發新聞後,還要有一定的編輯處理過程,新聞在大眾媒體上報道出來前,都是要進行效編輯過程的,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對突發新聞進行採訪的過程中,一個人是不能做好的,這需要很多人之間的默契配合。相關工作人員只有進行緊密的配合,才能順利的進行新聞採訪以及新聞報道。除此之外,在進行人員的佈局時,要使用多線並行的方法,所謂的多線並行就是指人員在佈局過程中,要把接線組的成員,主要有負責採訪的記者,還有負責採訪的文字記者,還有攝影記者,把他們都安排在同一個辦公的環境當中,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採訪的速度和採訪的效率,與此同時,還避免了不必要時間的浪費。

  1.2 使用正確的採訪方法並儘早到達事發現場

  業內人士都非常清楚,突發性新聞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新聞型別,它和傳統的時政新聞有非常大的區別,因為這種突發性新聞在採訪中,根本就不遵循一定的程式,在採訪的過程中,它有非常大的隨意性,因此在進行這種新聞的採訪過程中,採訪記者必須有很好的靈活性和臨場應變能力,同時還要掌握到很好的採訪技巧,除此之外,當這些突發新聞發生後,新聞記者一定要及時的趕到事件發生的現場,數度越快越好,與此同時,還要在以最快的數度,對現場的情況進行合理的判斷,比如這個事件的主要內容情況,具體的過程是怎樣的等,還有相關的人物,人數,地點以及時間等,好的採訪技巧是採訪工作得到好收視率的關鍵。在這方面,其具體的採訪方法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1.2.1選擇合適的採訪方法

  要想把事情發展的情況透過解說和鏡頭,更加真實的呈現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必須要選擇合適的採訪方法。當記者來到了事件所發生的現場後,就要立即對事件的現場進行有效的分析,比如對一些關鍵的環節,或者是關鍵的內容,做有效的處理。然後在分析後所得到的結果中,選擇最佳的,或者是自己在這種突發事件採訪中最有效的採訪策略,這樣可以更加準確,更加真實的得到有關的新聞資訊,確保了新聞資訊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就對採訪這種事故而言,在事故的發生地,也就是事發現場,一定會有許多的圍觀群眾,在這些人員當中,通常會有事件的證人,而怎樣在這些人員中找到有用的資訊,就是採訪人員採訪策略的關鍵,同時也是新聞記者在採訪中的首要任務。比如可以先冒充普通群眾,然後和周圍人群,或者是目擊人進行有效的交流,這樣和目擊者的距離就會拉近,從而很好的降低在人們心中的牴觸心理,當人們逐漸適應後,再表明自己的真實身份,這樣採訪的效果會更好。

  1.2.2快速到達第一現場

  當新聞事件發生後,只有快速的到達新聞的實際現場,並且及時的把突發新聞內容報道出來,才會得到受眾的關注,同時也會引起社會各個方面的重視。與此同時,第一個到達新聞事件的現場,才有可能得到事故的真實性,這樣才會有好的突發性新聞材料。而事故新聞對及時到達現場的要求非常嚴格的,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當地的警察甚至也會在到達事故的現場,並且對現象進行封鎖,那麼這種情況對記者做報道會非常不利,所以有關的新聞記者,一定要在警察來臨之前來到事發的現場,這樣能夠得到最新的資料。上文也說道,在有些的突發現場中,警方會對第一現場進行保護,或者是進行封鎖,那麼記者在進入到現場的時候就形成一定的阻礙。因此記者要和相關工作人員做好溝通,最好能夠進入到現場。採訪者距離場越近,那麼就越接近事情的真相,其報道後的效果也就越吸引人,效果也就越好,因此收視率也就越高。

  2 突發新聞的現場拍攝技術分析

  從事突發性事件的攝影記者一定要有很強的新聞敏感性,這也是記者能夠發現新聞的一個能力,並且要在很短的事件內做出判斷。在攝影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新聞事件的本質特徵把握好,這樣才能拍攝出攝影中的精品。攝影記者在身臨事發現場,並且親眼目睹了事件的經過後,一定要提取出一些新聞的要點,而這些新聞特徵也就是攝影的決定性瞬間。

  第二點還要有熟練的攝影技術,記者在對裝置進行操作的時候,如果動作比較慢,或者是有些裝置電線準備的不合理,那麼就有可能錯過最佳的拍攝時間,因為新聞的閃光點會在一瞬間就消失。在另外一個方面要有很好的拍攝裝置,無論是近距離的還是遠距離的拍攝裝置都要準備,因為在現場新聞無處不在,在近距離的對事件的主體進行拍攝時,能夠更加清晰的讓人們看到現場的情況和環境。

  合理的使用遠焦距和近焦距,儘可能把場景和景深都充分的表現出來。對於專業的突發事件的攝影記者,一定要配備夜間的拍攝裝置。大功率的外接閃光燈是非常必要的,在使用中也要根據實際的情況而定,使用這種閃光燈其光線在藝術表現上會非常的硬,而且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比如是犯罪的現場,為了很好的隱蔽自己的身份而不要使用。最關鍵的一環就是拍攝,專業的攝影記者一定會隨時準備抓拍的,在前期準備中,一定要把快門設定到高速情況下的連續拍攝中,要把鏡頭景深設定成無限的遠檔,那麼拍攝出的照片效果就非常好。

  3 結論

  通過以上對突發新聞在現場的報道,以及攝影記者在拍攝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分析,對其一定有了更深的瞭解,不難發現從事該工作會有很大的難度,因此也就要求新聞記者在平時進行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在新聞採訪中的技術,更真實的把突發性新聞呈現給廣大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