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的路徑研究論文

  礦產資源的開發,為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引發了大量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因此,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對合理開發煤炭資源,減少煤炭開採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預防地質災害的發生,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的路徑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的路徑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目前,我國的經濟在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然而,與之相對的,我們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在不斷增多,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人們開始了對環境治理的漫長路程,其中包括對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以及治理。為了使我國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更加符合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該文主要從分級別、分型別、分割槽域等多方位角度對治理保護礦山地質環境進行分析,找到最適合的、最有效的治理措施。

  以及生態平衡。目前,我國有很多礦山由於種種原因而閉坑或者是廢棄,然而在棄坑的時候給礦山的地質環境留下很大的問題,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在2009年的5月1日開始實施相應的環境保護法,比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然而,這些法律的頒佈並不能阻止人們對礦山地質環境的破壞,在一些生產型的礦山中還是存在很多的環境問題。為了避免礦山地質環境繼續惡化,我們將各個礦山進行整合,使得礦山的地質環境治理有一定效果,然而,在對礦山的開採過程中所造成的汙染一般都比較廣,量比較大,因此,綜合考慮,對於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效果並不明顯。

  1 分級別、分型別、分割槽域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必要性

  我國的地形複雜性造成了我國中部、東部以及西部地區有著明顯的差異,各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地理條件以及經濟發展都有明顯區別。我國礦山的種類多種多樣,一般不同地區的礦山種類也不相同,再加上不同地區的環境對礦山開採所造成的影響不相同,在開發礦山的過程中,一些如廢渣、粉塵、尾礦、廢氣、廢水等汙染會破壞礦山所在地方的環境,而且也會對礦山的地形產生影響,使得其地質鬆動,從而破壞地表,造成泥石流、裂縫等自然災害,更有甚者會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見,礦山地質環境的破壞可以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經濟以及社會發展,因此,在保護和治理我國的礦山地質環境過程中一定要對礦山進行觀察分析。

  為了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有了新的要求,因此,保護和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難度相應的有所加大。由於我國不同區域的礦山地質環境所面臨的問題不同,需要按照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礦山型別分別對其地質環境進行分析,然後再製定與區域相符合的標準以及規範,之後根據實際環境問題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制定出最好的治理方案。這種分割槽分類分級保護與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方法可以使我們的工作更加清晰、明理,在開展治理工作過程中可以更好的對各部門的職責進行劃分,同時更明瞭地進行各方面的

  2 分級別、分型別、分割槽域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原則

  對礦山的地質環境進行保護必須要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環境保護與治理順利進行。由於地質環境的破壞往往是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產生,因此,地質環境保護制度的建立需要圍繞開發礦產資源來進行。為了能夠更好地加強對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與治理,我們可以根據礦山種類不同採取不同措施,具體原則如下。

  2.1 不同型別礦山的保護治理措施

  由於礦山的型別不同,在開採時所採取的方式也相同,這就導致其造成的地質環境破壞也不相同,因此,在研究保護與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礦山的型別不同研究出不同的方案。根據對礦山的研究,可以從3個層次來對礦山進行分類,首先,可以將礦山分為金屬、能源、非金屬、水汽礦山四大類;第二在第一次基礎上,還可以對每一大類礦山根據礦山的具體特徵進行細分,在第二次基礎上,我們需要根據各個礦山治理的特徵進行劃分。下圖就是我國礦山地質圖的種類劃分。

  根據礦山種類的不同對礦山進行劃分更利於我們採取正確的措施,制定保護與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標準。

  2.2 不同區域礦山的保護治理措施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經濟也在不斷提升,然而,由於地區的限制使得我國各區域經濟發展不均。對於我國的區域也可以從3個層次,進行劃分,首先,第一個層次,我們可以從地區的發達程度進行劃分,一般可以分為較為發達、中等發達、欠發達三個部分,這種劃分的標準與我國中部、東部、西部的劃分大體相同;在第一層基礎上,可以根據不同地區氣候的不同,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不同對其進行劃分,一般可以分為南方以及北方兩個部分;在第二層次基礎上,可以按照不同地區流域環境以及地形單元的具體特徵對其進行第三層次的劃分。在制定保護與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方案過程中可以分不同區域來進行。不同地區具有著不同的地質條件以及分佈規律,而且不同地區人類的社會經濟也有很大不同。為了解決各個地區不同特徵的地質環境,必須保證地區內的環境大體相同,地區間的環境有較為差異明顯,因此,在劃分區域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嚴格按照區間相異,區內相似的原則來進行。為了制定出不同環境下保護與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措施,我們必須要對我國的自然規律進行研究;同時,由於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差異性,因此,需要進一步對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進行研究,找到適合各個區域的不同保護與治理措施。

  2.3 不同級別礦山的保護治理措施

  方式。一直以來,我們在規定礦山的環境標準時採用的都是統一的規範,對於好壞、優劣的劃分並不明確,這也使得治理效率大大下降。由於很多礦山在開發的過程中並沒有結合其自身的特徵,都是採用統一模式進行開採,使得礦山開採後存在很多地質環境問題。為了避免這種問題,在進行開採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開採對環境以及地區的不利影響,找到適合的保護與治理措施,針對不同礦山,採取不同技術,如此一來,對礦山保護與治理的效果會有較大提升。

  3 保護與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有效措施

  3.1 對保護與治理礦山地質環境進行科學的等級劃分

  環境不同,在保護與治理的時候需要進行不同等級劃分,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對自然規律以及經濟規律進行研究,找到符合規律的方式,再結合國家所制定的礦山整合措施研究出可以迴圈使用的開採方式。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礦山的基本情況,根據礦山的地貌、所處地理環境、礦山的規模、礦山的種類以及開採方式的不同,對礦山進行劃分,然後對不同級別的礦山採取不同的保護與治理方法;其次,需要了解礦山地質環境遭到破壞的程度,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的等級劃分。一般情況相下可以將其分為一般、比較嚴重、嚴重、特別嚴重4個等級,針對不同等級的礦山環境制定不同的治理恢復措施。制定相應的等級劃分指南,以此來對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與治理進行指導。

  3.2 制定相應的礦產權,加強對礦山開發的開採管理

  由於我國礦山的分佈過於廣泛,因此會導致一些地方存在礦山開採管理缺陷,過度開發導致礦山地質環境遭到破壞。為了合理規範開採制度,需要制定相應的礦業權,嚴格控制對礦山開採的權利,設定相應的開採門檻,將環保開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對於礦山開發的過程也需要進行有效管理,合理安排礦山資源。根據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以及礦山的不同等級,制定不同方式的保護與治理措施,對礦產資源的生產建設進行合理規劃,對於能源的利用劃分出明確的重點與方向,對於所開發的資源進行合理分配。採用科學方式對礦山資源進行勘察以及開發規劃,從而達到保護與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目的。